獨流減河防潮閘

獨流減河防潮閘

獨流減河防潮閘,位於天津市大港區獨流減河人海口處, 原閘始建於1967年。1993-1995年原址改建。其主要功能為平時擋潮、御沙、汛期泄洪 ,大港電廠建成後 ,利用槽蓄海水供 電廠機組循環冷卻用 水。

該閘興建是改造大清河水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變了獨流減河下泄洪水漫流方式而通過此閘宣洩入海。

防潮閘落成後在泄洪、擋潮、蓄淡方面都發揮了作用,1977年8月15日最大泄洪量1070立方米/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流減河防潮閘
  • 別稱:工農兵防潮閘、紅旗閘
  • 地理位置:天津市大港區獨流減河入海口處
  • 控制河流:海河流域獨流減河
  • 建設時間:1967年3月-1967年11月
工程背景,工程概況,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工程效益:,

工程背景

獨流減河防潮閘
獨流減河入海口獨流減河入海口

工程概況

獨流減河防潮閘,原名工農兵防潮閘(1993年改建時改為前稱),主要技術指標:設計水位閘上2.86米,閘下2.26米,相應流量3200米3/秒。校核水位閘上4.01米,閘下2.56米,校核流量4660米3/秒。根據本工程規模和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定為三級建築。
獨流減河防潮閘
工程規模:開敞式共22孔,總寬286米。深孔設18孔,高6.9米,兩側各設兩邊孔,高分別為5.9米,3.7米。閘門型式鋼結構平板翻轉門,(另兩端各有兩個死孔未單列)。上游側設有公路橋,橋寬7米,高程為6.5米,標準為汽—13,拖—60;閘墩上部為機架橋,頂高程8.5米,有4台移動式2×15噸的啟閉機,工作門上3台,橋修門上1台,3條軌道。檢修門共3扇,高4.8米,後在檢修門上另加高2米的空箱式疊梁。
閘室上遊河槽依次為15米混凝土鋪蓋,頂高程為—2.8米,5米長的混凝土框格海漫,頂高程—2.8米,10米長的漿砌石海漫,頂高程由—2.8米降至—3.8米,10米長拋塊石防沖槽,頂高程—3.8米,然後接1∶5正坡與20米引渠連線,引渠高程也為—2.8米。
閘室下遊河槽依次為1∶4的7米長正坡;15米長的消力池,頂高程—4.3米;6米長的混凝土框格海漫,頂高程—2.8米;24米長坡度1∶12的漿砌石海漫;12米長拋石防沖槽,頂高程—4.8米;10米長1∶5反坡與20米尾渠相連,頂高程—2.8米。
閘全長共174米。其中閘室15米,上游65米,下游94米。
獨流減河防潮閘位於天津市大港區獨流減河人海口處,原閘始建於 1967年。主要功能為平時擋潮、御沙、汛期泄洪 ,大港電廠建成後 ,利用槽蓄海水供 電廠機組循環冷卻用 水。防潮閘原行洪能力 3200m3/s,相應上、下游水位分別為 2.86m和 2.76m(56年黃海高程)。原設計全閘共 26孔 ,中間過流孔 22孔 ,單孔淨寬 10m,閘墩厚 1.0m,閘室總寬 286.8m。閘室底板為分離式結構,墩底板為灌注樁基礎,每個墩底板下布置 4~5根灌注樁 ,閘室上游設有鋼筋混凝土鋪蓋,下游接消力池,池長 15m。防潮閘工作門為升臥式平面鋼閘門,尺寸為 10.0m×6.9m(寬 ×高),由4台 2×250kN活動台車式啟閉機啟閉。
老閘墩拆除後保留長度 7.2m,改建工程將其接長加高,改建後閘墩總長 20.45m。
改建後的閘門共22扇,共設22台卷揚式啟閉機,採用工控機操作和現地單機操作相結合的方式。
改 建 工 程 的緣 由
防潮閘建成以來,對天津市防洪 、擋潮御沙起了很大作用 ,但經過 20多年運用,存在下述一系列問題。
(1)閘上 、下游淤積嚴重,據 1989年實測,閘下淤積厚度已達 3~4m,使行洪能力由3200m/s降至 1200m/s。
(2)長期受海洋環境侵襲,工程老化、碳化嚴重,1992年對該閘的檢測結果說 明:上部結構破壞嚴重,機架橋、排架柱、公路橋等樑柱都有裂縫 ,最大縫寬 20mm,深 4J0mm,平均碳化深 21mm,1/3超過梁的保護層,部分大梁混凝土嚴重剝落,鋼筋外露 ,混凝土平均強度僅 15.2~18.5 MPa。
(3)閘門長期受雙向海水浸泡及海生物作用,面板、次梁 、腹隔板多處銹穿 ,難以修補。升臥門吊點在上游面板下端 ,常被淤埋,用 自動抓梁無法起 吊,雖經閘管所在吊點上加設 2.5m長拉桿,使 吊點上移 ,解決了掛鈎 問題,卻不能提到原設計高程 ,孔口不能全開 ,影響泄洪。
(4)22孔 閘門以 4台活動台車啟閉,費力、費時,不能滿足趕潮啟閉需要 ,加之淤積嚴重,啟門力明顯不足。
(5)樁基受力過大,閘室穩定不滿足要求。地震工況計人阻滑板作 用,單樁水平受力達 426kN,不滿足規範要求 。
(6)閘基及周圍地面逐年下沉 ,20多年地面已下沉 0.6m,閘底板下沉了 0.45m,沉降導致閘室水平受力條件惡化 ,樁基超載更多。
(7)交通橋、工作橋設計標準偏低 ,已不能滿足現今交通和啟 門荷載之需要。
由於存在上述 問題 ,嚴重影 響著原 閘的安全運行 ,根據水利部水規[1993]137號要求,必須對防潮 閘進行除險改建。防潮閘除險改建工程設計 由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 天津院)承擔 ,1991年 8月底 ,水利部水電規劃總院和海委對天津院編制的《獨流減河治理恢復 3200m3/s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審查 ,1992年元月 ,水利部水電規劃總院對可行性研究補充報告進行了審查 ,通過了該報告的擴建原閘室方案。1992年 9月完成初設並於 11月通過了部、委審查。天津院於 1993年 6月完成標書設計 ,同年 8~12月陸續完成技施設計的全部圖紙 ,保證了工程的如期開工和施工 的順利進 行。工程於 1994年10月完工 ,1995年 6月 12日竣工驗收。

工程建設

工程由河北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天津市市政工程公司施工,1967年3月開工,1967年11月竣工。主要工程量:土方70萬立方米,石方1.46萬立方米,混凝土2.55萬立方米。主要材料:水泥7200噸,鋼材1473噸,木材1340立方米。國家投資:622.43萬元。

管理體制:

設閘管理所科級單位,建閘後歸市水利局主管,1981年1月正式移交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海河下游管理局主管。職工人數23人。固定資產金額636.19萬元,年運行管理費21.87萬元。

工程效益:

該閘興建是改造大清河水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變了獨流減河下泄洪水漫流方式而通過此閘宣洩入海。平時閉閘防止海水倒灌以利獨流減河蓄水。進洪新閘與工農兵防潮閘建成後,確定減河下游蓄水位5米,一般年份蓄水位在4.5米以上,蓄水量可達1.5~2億立方米。1979年4月11日最高蓄水位曾達5.25米,為天津市工農業用水提供水源,補償部分枯季用水。1974年大港電廠建成投產後,防潮閘又承擔了為電廠蓄水發電的任務,當閘上游水位下降時,可利用此閘提閘納潮,抬高水位,以保證電力發電。
防潮閘落成後在泄洪、擋潮、蓄淡方面都發揮了作用,1977年8月15日最大泄洪量1070米3/秒。(該閘地處濱海,混凝土碳化以及閘門腐朽都很嚴重,1993年進行工程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