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再三:yóuyùzàisān【解釋】:考慮了很久很多次也拿不定主意。【例句】:他進退兩度,猶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書信拿出來。——余秋雨《信客》(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猶豫再三
- 拼音:yóuyùzàisān
- 解釋:考慮了很久很多次也拿不定主意
- 詳細解釋:亦作“猶移”。遲疑不決
猶豫再三:yóuyùzàisān
【解釋】:考慮了很久很多次也拿不定主意。
【例句】:他進退兩度,猶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書信拿出來。
——余秋雨《信客》(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
◎猶豫 yóuyù [hesitate] :猶移。遲疑不決
【詳細解釋】
亦作“猶移”。遲疑不決。
《楚辭·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明沈鯨《雙珠記·西市認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猶豫。”鄒韜奮《艱苦奮鬥》:“時勢的危迫實在不能讓我們猶豫了!”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六一意尚猶移。經不得方蛟‘毛遂自薦’,一力擔承。方六一點頭允可。”按,“猶豫”為雙聲字,以聲取義,本無定字,故亦作“猶與”、“由與”、“尤與”、“猶夷”等。舊說以“猶”、“豫”為二獸名,性皆多疑,非是。參閱清黃生《義府·猶豫》。
◎再三 zài sān [over and over again] :一次又一次;多次
【詳細解釋】
1. 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孔穎達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史記·孔子世家》:“﹝齊﹞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唐李白《南陽送客》詩:“揮手再三別,臨岐空斷腸。”《老殘遊記》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朱自清《背影》:“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
2. 猶言非常,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