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戰爭(猶太人起義)

猶太戰爭

猶太人起義一般指本詞條

猶太戰爭是指公元1——2世紀發生在猶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反抗羅馬征服者的起義。

參加者主要為農民、手工業者和奴隸。第一次猶太戰爭於公元66年爆發,義軍在貝思一霍龍戰役中重創羅馬軍,70年羅馬軍攻陷耶路撒冷,公元73年義軍被徹底平定,大批起義者被殺,七萬餘猶太人被賣為奴隸。

132年猶太人再次發動起義,136年被鎮壓,幾十萬猶太人遇難,倖存者多被迫流亡他鄉,猶太人從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猶太戰爭
  • 外文名:The Jewish Wars
  • 含義:古代羅馬帝國鎮壓猶太人起義戰爭
  • 出現時間:公元66年
第一次猶太戰爭,戰爭背景,戰爭經過,尤索弗斯,基托斯戰爭,第二次猶太戰爭,戰爭結果,戰爭影響,

第一次猶太戰爭

戰爭背景

猶太民族是一個聰明能幹、英勇頑強、精誠團結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命運多舛的民族,她的歷史堪稱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劇。
巴勒斯坦東靠阿拉伯海,西瀕地中海,沿岸內陸是一片肥沃平原,平原以東和沙漠之間則有許多丘陵高地,境內的約旦河從北向南流入世界上最凹陷的內陸湖死海,雖然氣候比較乾燥,在西亞沙漠丘陵較多的條件下卻是一塊適於農耕的富饒之鄉,是一塊“流奶與蜜的土地”。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有一批塞姆族人移居此地,他們的語言稱為希伯來語,自稱其民族為以色列,後因建立以色列猶太兩個王國故也可稱其為猶太人。這三個名稱都指同一民族,現今使用時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希伯來主要用於稱其語言、文學;以色列多用於與政治、歷史有關方面;猶太則指其民族和宗教。據《聖經》記載,老家在阿拉伯沙漠的猶太人曾浪遊四方,兩河流域的烏爾尼羅河三角洲都曾留下他們的足跡,在埃及時受法老奴役,全靠其民族英雄摩西率他們擺脫桎梏,逃出埃及,經西奈沙漠定居於迦南。
公元前1012年,大衛統一以色列和猶太兩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國勢達到鼎盛。在其子所羅門統治時期(前972—前932年),第一次建成了耶路撒冷聖殿。這時的以色列雖不能憑武力稱霸,卻也能以外交和經濟聯繫而成為西亞南疆頗負盛名的繁榮之邦。但好景不長,所羅門死後,國家南北分裂,以色列定都撒馬利亞,猶太則仍以耶路撒冷為都。
由於埃及、西臺已衰,亞述尚未興起,兩國對峙局面維持200年之久。由於兩國爭鬥,國王為政暴戾,階級分化劇烈,人民痛苦不堪。當亞述帝國已成氣候並大軍壓境之時,自鬧分裂的兩個小國便難以生存,從此開始了猶太人苦難的歷程。公元前721年,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攻陷撒馬利亞,滅了以色列,並擄走27290人。
南方的猶太國靠耶路撒冷的堅固城防雖倖免滅頂之災,但仍臣服亞述。從此以色列民族不論南北皆不斷處於外部強國鐵蹄的蹂躪之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摧毀了耶路撒冷城,聖殿遭洗劫焚毀,猶太王西底家Zedekiah被挖去雙眼,繫上鎖鏈,舉族解送巴比倫,在那裡度囚徒生活達半個世紀,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幸運的是,新巴比倫王國國運不長,公元前539年即被波斯消滅。波斯人出於進攻埃及需拉攏人心的戰略考慮,把猶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許他們在耶路撒冷再建聖殿、恢復家園,遂使猶太人更堅定了猶太教信仰,認為上帝確實照顧他們這個飽受苦難的民族。這一歷史演變對猶太教的發展具有關鍵意義︰在苟存之際,猶太人把擺脫苦難的願望寄託於宗教信仰;在奴役生活之中,藉助上帝堅定回鄉復國的信念和決心;在波斯人允許他們回歸後更以此動員民眾,維護民族生存。於是猶太教便成為猶太民族的護身符和汲取力量之源泉,當代猶太教的一些規儀仍然瀰漫著歷史的回聲︰如猶太婚禮最後一項必讓新郎將一隻酒杯猛摔於地,以紀念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和猶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禱之前必先念《聖經》詩篇第137首,以紀念巴比倫之囚;安息日及節日祈禱前先念詩篇第136首,以紀念重返家園謝神恩惠……這體現了猶太教信仰與民族生存之間的血肉聯繫。
對猶太人來說,可真是“苦海無涯”。經過亞歷山大大王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轄和塞硫古王朝的統治之後,猶太人所生息的巴勒斯坦地區於公元前65年又被羅馬鐵蹄所滅,猶太人的國家不復存在。羅馬帝國設猶太省,對猶太人進行壓榨和奴役。繁重的苛捐雜稅和官吏的暴戾無道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強烈不滿。羅馬在猶太省總督弗洛魯斯的胡作非為和暴行直接引起了公元66年猶太人的反抗起義。

戰爭經過

公元前63年,羅馬侵占巴勒斯坦,將其劃為羅馬直屬行省管轄,對猶太人進行殘酷剝削和宗教壓迫,激起猶太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抗。公元66年,羅馬總督弗洛魯斯有意進行挑撥,以總督府所在地凱撤里亞猶太教堂附近的通路系希臘人地產為由,唆使希臘人阻撓猶太人進入教堂。他在接受猶太人賄賂後,又唆使希臘人在教堂附近侮辱猶太人。於是雙方發生衝突。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各地的猶太人奮起抗爭。抗爭者遭到殘酷鎮壓,僅凱撒里亞的猶太人就有2萬人被殺害。這樣,新仇舊恨促使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舉行武裝起義,第一次猶太戰爭爆發。
猶太人起義的主力是城市貧民、中層市民和農民,狂熱黨徒傑羅特和短刀黨徒西卡里領導了這次起義。起義軍消滅了耶路撒冷城的羅馬敵軍和地方貴族,並占領該城。公元66年11月,羅馬遠征討伐隊和諸屬國國王的軍隊均被起義軍徹底擊敗。於是,尼祿皇帝派大將韋帕薌統領大軍6萬人征討猶太起義軍。公元67年,羅馬軍隊侵入加利利地區,遭到6.5萬猶太起義軍的頑強反抗,未獲成功。
羅馬軍團用的胄甲和劍羅馬軍團用的胄甲和劍
公元68年,羅馬發生帝位之爭,韋帕薌按兵不動,起義軍獲得喘息。其間,起義軍內部以約翰為首的“西卡里”派和以西蒙為首的“吉羅特”派發生內訌。
公元69年,韋帕薌當上羅馬帝國皇帝,遂命其子提圖斯全力進攻。公元70年4月,羅馬大軍圍攻耶路撒冷城。為保衛這座聖城,起義軍民英勇戰鬥,作出巨大犧牲。
城內兩派起義軍2.4萬人聯合起來與居民全力守城。耶路撒冷有南、中、北三城相連,城牆堅固。提圖斯率軍修築土牆接近城牆,從塔樓上向城內投射矢石,用攻城錘撞擊城牆。守城義軍從塔樓上還擊,通過地道進入敵陣,火燒敵攻城器械,戰鬥極為激烈。不久,城內糧食短缺。公元70年10月,羅馬軍攻入南城和中城,雙方展開肉搏戰。起義軍一度迫使羅馬軍撤出城外。最後,羅馬軍架設雲梯攻入北城,守軍大部戰死,耶路撒冷圍攻戰結束。耶路撒冷被夷為廢墟,原有60萬人只剩下7萬人被賣為奴。西蒙被處死,約翰死於羅馬獄中。
耶路撒冷古城橫遭蹂躪,聖殿被洗劫一空,七寶燭台等聖物被運往羅馬。羅馬曾為紀念這次勝利建立凱旋門。但是,起義軍的反抗鬥爭仍未中斷,即使在公元73年最後一座堡壘馬薩達要塞陷落之後的數十年間,猶太人的起義仍不時發生。

尤索弗斯

如果沒有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現代人對公元一世紀以前的猶太歷史可能一無所知。
尤索弗斯的著作“猶太古典史”(JewishAntiquities)和“猶太戰爭”(JewishWars)被譽為除聖經之外讀得最多的古典作品。他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更是千百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尤索弗斯於公元38年出生在一個猶太貴族家庭,自幼飽讀猶太教經典,14歲時就被猶太大祭司諮詢法律問題。26歲那年,耶路撒泠的羅馬執政官逮捕了一批猶太僧侶押送到羅馬,尤索弗斯自告奮勇前往羅馬遊說,成功獲得他們的開釋。這次遊說中,尤索弗斯接觸了大量羅馬宮廷中的權貴,並對羅馬帝國的強盛有了很深的印象。
尤索弗斯回到猶太地的時候,大起義已經爆發。尤索弗斯立刻投身其中,被起義領導人派到加利利地區發動民眾,組織起義。尤索弗斯來到加利利以後,無法和當地的民變領袖取得一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結果被維斯帕西安的第15軍團包圍在尤塔帕塔(Jotapata)。城破以後,尤索弗斯和幾個起義者藏身在一個山洞裡,眼看著就要被羅馬士兵發現。這時他們決定自殺,想通過抽籤選一個人出來殺掉其他的人,然後自殺。尤索弗斯抽到了這根簽,他殺死其他幾個人以後沒有自殺,而是走出山洞向羅馬士兵投降,並求見維斯帕西安。
尤索弗斯對維斯帕西安說:“您為什麼要把我送到尼祿那裡呢?尼祿來日無多了,而您和您的兒子將成為羅馬皇帝,世界的主人。我是上帝的信使,來向您通報這個訊息。”維斯帕西安一聽之下吃驚不小,雖然他並不相信尤索弗斯,但也沒有把尤索弗斯立刻送往羅馬。到第二年,尼祿被刺身死,爭奪皇位的兩個將軍大打出手,兩敗俱傷,維斯帕西安坐收漁利,被部下黃袍加身,成為羅馬皇帝,果然應驗了尤索弗斯的預言。
尤索弗斯立刻被釋放,然後作為提圖斯的高級顧問,全程參與耶路撒泠的圍城,並被派進城勸降起義者。戰後,尤索弗斯被帶到羅馬,賜予豪宅厚俸。他改姓Flavius(維斯帕西安的姓),娶了一個埃及女人為妻,並取得了羅馬公民權。從此以後一直到死,他都受到維斯帕西安和他兒子的款待,經常是皇室的座上賓。
雖然歸化了羅馬,尤索弗斯依然不忘其猶太人的傳統。他窮其下半生的精力撰寫了兩部巨著,向羅馬人介紹猶太宗教和文化,以圖消除羅馬人對猶太人的誤解和敵視。他的寫作計畫得到維斯帕西安的大力支持,因為他們也想通過尤索弗斯的筆歌頌自己的武功。尤索弗斯死後,羅馬建了一座他的雕像,並把他的作品陳列於帝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內,使他成為羅馬時代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
尤索弗斯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出身猶太貴族,精通猶太教經典,起碼在在大起義開始時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尤塔帕塔失陷後,尤索弗斯完成了其人生的一個大轉彎,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變節者,羅馬公民,皇室的幕客,和歷史學家,用一生的時間撰寫歷史,為蹂躪他的祖國,屠殺他的同胞的羅馬人歌功頌德。尤索弗斯是應該流芳千古,還是應該遺臭萬年?
我們應該知道,尤索弗斯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猶太貴族,他和起義的猶太民眾有著深刻的階級差別。公元66年猶太大起義,是為了反抗羅馬暴政,而猶太貴族一直就是羅馬暴政的一部分。尤索弗斯和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一樣,忠心耿耿的是對宗教文化傳統,而不是對人民。尤索弗斯在他的著作中,對殉難的猶太人民表現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情,一方面將這場浩劫歸罪於狂熱的激進派,另一方面也嘆息猶太平民的愚昧和盲從。尤索弗斯作為一個學者,有超乎常人的深邃眼光。當他進入耶路撒泠勸降起義者時,他說:“古往今來,帝國此起彼落,你來我往,都是上帝的安排;如今上帝對義大利青眼有加–羅馬人已經得到了上帝的惠顧,得享帝國。”在提圖斯攻破耶路撒泠,正志得意滿之時,他在一旁規勸,請提圖斯思量“幸運之星不可能永駐”,“盛極必衰”,“人世之中的事不會恆久不變”的道理。尤索弗斯並不認同猶太大起義的理念,要求他為起義死節就有些太苛刻了。在那生死懸於一念的關鍵時刻,尤索弗斯選擇了生,背負變節者的罵名,為猶太民族和世界留下兩部曠世巨著,使當時的羅馬人以及後人能夠了解猶太文明,這樣的貢獻決不遜於任何在起義中為猶太民族獨立獻身的烈士。

基托斯戰爭

發生在圖拉真統治晚期的猶太人起義,一般不被算入猶太戰爭之中。然而與兩次猶太戰爭局限於朱迪亞行省周圍不同,基托斯戰爭波及的地域非常廣闊。
詳細內容見詞條:基托斯戰爭

第二次猶太戰爭

由於羅馬帝國推行高壓政策,猶太人的反抗怒潮終於在131年匯成一次大規模起義。公元131年,哈德良皇帝禁止猶太教徒舉行割禮和閱讀猶太律法,要在耶路撒冷城建立羅馬殖民地和羅馬神廟,並把猶太人趕出聖城。猶太人面對國家被滅、聖城被占的嚴重危險,忍無可忍,終於在“晨星之子”西門的領導下揭竿而起。起義民眾達20萬之眾,他們占領羅馬殖民地,殺死殖民者,攻城陷鎮,勢頭迅猛。哈德良皇帝派大批軍隊瘋狂鎮壓,以毀滅性的軍事行動征伐3年,毀滅城市50餘座、村莊近1000個,屠殺猶太人達58萬。
猶太戰爭猶太戰爭
猶太戰爭猶太戰爭

戰爭結果

猶太戰爭的壯舉為猶太民族樹立了鬥爭不息的榜樣,也被羅馬當局下決心斬草除根,不讓起義重演。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徹底破壞,遺址翻耕成田,有如昔日迦太基之毀滅。殺戮之後殘存的人民多被擄掠為奴,整個巴勒斯坦田園荒蕪,廬舍為墟。於是猶太人開始了背井離鄉、流浪異地的長期民族飄泊史。

戰爭影響

猶太戰爭徹底暴露了羅馬黃金時代的階級本質,也樹立了猶太人為保家衛國、捍衛自由和獨立而英勇鬥爭的光輝典範。由於敵人的強大和兇殘,猶太人起義終被鎮壓。猶太戰爭在軍事學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的防禦和圍攻戰,為深入研究奴隸制時期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主要戰法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在這場鎮壓猶太起義的戰爭中,羅馬軍隊每次圍攻城市,最初都試圖採取行進間強攻,如不奏效,便在輕裝部隊和拋射器械的掩護下展開土工作業,待築起攻城工事和塔堡後,便用攻城槌擊破城牆,打開缺口,爾後發起強攻。有時,羅馬軍隊對要塞實行圍困,待守軍疲憊再進行突然攻擊。另一方面,猶太戰爭再現了昔日迦太基毀滅的悲劇,從而把一場鎮壓起義的征討發展到滅絕種族、剷除國家的極端戰爭,給社會造成嚴重的破壞.。猶太戰爭給羅馬統治者以沉重打擊,迫使其改變對猶太人的統治方法,促進了基督教與猶太教的分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