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草

猴子草

猴子草又稱作三角草、水百足、金紐草、三葉珠、散寒草、水香附、燕含珠、姜牙草、單打槌。為百合科植物三角草 Chlorophytum laxum R.Br.的乾燥全草。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晾乾。主產於廣東,分布於恩平、台山、新會、中山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猴子草
  • 拉丁學名:Kyllinga monocephala
  • 別稱:單穗水蜈蚣、三角草、水百足、金紐草、三葉珠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水蜈蚣屬
  • :猴子草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

基本信息

【藥材性狀】全草長20-40厘米,有一短的根狀莖、鬚根纖細。葉基出叢生,長條狀三棱形,基部稍肥厚,抱莖,長15~30厘米,寬約4毫米,中脈明顯。常見有比葉長的花萼及乾燥花,間有扁球狀三角形蒴果。氣無,味淡。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有毒。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現代還有用於泌尿繫結石。
【用法用量】9-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治蛇咬傷敷傷口周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狀莖。稈散生或疏叢生,細弱,扁銳三稜形,基部不膨大。葉通常短於稈,寬2.5~4.5毫米,平張,柔弱,邊緣具疏鋸齒;葉鞘短,褐色,或具紫褐色斑點,最下面的葉鞘無葉片。苞片3~4枚,葉狀,斜展,較花序長很多;穗狀花序1個,少2~3個,圓卵形或球形,長5~9毫米,寬5~7毫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近於倒卵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頂端漸尖,壓扁,長2.5~3毫米,具1朵花;鱗片膜質,舟狀,長同於小穗,蒼白色或麥稈黃色,具銹色斑點,兩側各具3~4條脈,背面龍骨狀突起具翅,翅的下部狹,從中部至頂端較寬,且延伸出鱗片頂端呈稍外彎的短尖,翅邊緣具緣毛狀細刺;雄蕊3;花柱長,柱頭2。小堅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較扁,長約為鱗片的1/2,棕色,具密的細點,頂端具很短的短尖。花果期5~8月。

分布範圍

產於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生長於由坡林下、溝邊、田邊近水處、曠野潮濕處。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琉球羣島,澳洲以及美洲熱帶地區。

生長環境

主要產於我國廣東、廣西、雲南等南方諸省。多生於溝邊、山林、路旁、田野及曠野潮濕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