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有關記載,使用方法,衰落,
簡介
猛火油,即石油,是中國古代戰爭中使用的一種以火為武器的燃燒物,發揮最大的時期是五代以及宋金遼元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石油被稱為“猛火油”。史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一古國)曾在這一時期多次朝貢給中國皇帝猛火油。是古代中國使用石油作為戰爭用途時所稱呼的。
有關記載
中國東漢史學家班固在其《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到“高奴縣有洧水可燃”。 漢高奴縣在今陝西省延安東北,此處說的大約是水上有外溢石油漂浮。南朝范曄之《後漢書·郡國志》則記載了古人採集和利用石油的情況:“(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文中所謂“石漆”,當時即指石油。此外,晉代張華所著之《博物志》和北魏酈道元所著之《水經注》也有類似的記載。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的則是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他(公元1031-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由於石油有燃燒“遇水不滅”的性能,因此後來被大量用於軍事方面。《元和郡縣誌》中記載:北周宣政元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用“石脂水”燒毀了敵人的攻城工具,此火“得水愈明,酒泉賴以獲濟”。
使用方法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記載:後梁末帝貞明三年,吳王楊隆演派使者給契丹主送去猛火油,“攻城,以此油燃火焚樓櫓,敵以水沃之,火愈熾”。貞明五年,後梁將領賀瓌率水軍攻打晉德勝南城,晉局勢吃緊。“汴將攻德勝南城,以戰船十餘艘,竹窄維之,扼斷津路,王師不得渡。城中矢石將盡,守城將氏延賞危急”緊急關頭,晉將李建及把火油裝在瓮中,然後“令上流具瓮,積薪其上,順流縱火,以攻其艦。須臾,煙焰騰熾,梁軍斷纜而遁,建及乃入南城,賀瓌解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