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狹葉山姜
- 學名:Alpinia graminifolia D. Fang et J. Y. Luo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芭蕉目 Scitamineae
-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 亞科:姜亞科 Zingiberoideae
- 族:姜族 ZINGIBEREAE
- 屬:山姜屬 Alpinia
- 亞屬:良姜亞屬 subgen. Probolocalyx
- 種:狹葉山姜
- 分布區域:中國廣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莖叢生,高0.7-1米,直徑4-6毫米;根莖長2.5-4.5厘米。![狹葉山姜 狹葉山姜](/img/0/4ef/wY0MGMzQTMkVTO4M2MzEDZ4QGMiNmMzU2MiZGMxUTZ5kDOidDZjdT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狹葉山姜 狹葉山姜](/img/0/4ef/wY0MGMzQTMkVTO4M2MzEDZ4QGMiNmMzU2MiZGMxUTZ5kDOidDZjdT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葉片線形,長10-48厘米,寬 (0.3) 0.9-1.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近無毛,邊具短緣毛;通常無柄,稀具長達2厘米的柄;葉舌長3-5毫米,頂端凹,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直立,長4-10厘米,花序軸密被短柔毛;苞片極小,長不超過1毫米;花黃色,成對或單生於花序軸上,花序長1-2毫米,密被短柔毛;花萼長0.9-1.2厘米,外被極短的柔毛,頂端3齒裂,一側淺裂,花冠管與花萼近等長,裂片長圓形,??10毫米,寬4毫米,被微柔毛;唇瓣卵形,長約2厘米,有腺點,頂端具缺刻;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8-9毫米;雄蕊長約1.5厘米,藥隔附屬體三角形,長約1毫米;子房密被短柔毛。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選擇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作為圃地,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西;生於山谷林下,海拔780-860米。模式標本采自上思。
主要價值
根狀莖:行氣。用於胃寒痛。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當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果皮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種子間距1厘米保持沙子濕潤。![狹葉山姜 狹葉山姜](/img/f/7f9/wYhRGNxgDZ2YmYjNGO1kDZkZGZ2YzMmFTOwEDZ4UjM5UGN2UDN1M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狹葉山姜 狹葉山姜](/img/f/7f9/wYhRGNxgDZ2YmYjNGO1kDZkZGZ2YzMmFTOwEDZ4UjM5UGN2UDN1MG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厘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栽培技術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施肥: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