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論體系研究(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犯罪論體系研究(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犯罪論體系研究》是2014年1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阜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犯罪論體系研究
  • 作者:於阜民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頁數:137 頁
  • 開本:5 開
  • ISBN:9787030395924 
  • 外文名:Elements of a Crime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犯罪論體系研究》旨在與中國現行《刑法》良好契合,而建構了“兩要件二階層”犯罪成立模型。傳統犯罪構成理論自20世紀50年代初由蘇聯引入,當時我國尚未制定刑法典(新中國第一部《刑法》於1979年制定)。《犯罪論體系研究》遂以1997年修訂的現行《刑法》為標的,以《憲法》的保障人權條款、黨和國家刑事政策為指導,構建新的犯罪論理論體系,為司法者評判犯罪提供了便捷的理論模型。“兩要件”理論與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乃至國際刑法的犯罪成立理論吻合,因而新理論模型有利於中國刑法理論與國際社會的對話、交流。《犯罪論體系研究》且以新視角評說“持有型犯罪”“期待可能性”“超規範出罪事由”等爭論不休的刑法學命題。
《犯罪論體系研究》亦借鑑英美法系、大陸法系犯罪論體系之合理因素,以解讀我國《刑法》總則的犯罪概念為邏輯起點,改造犯罪客體範疇、引入出罪機制,而構建了所謂“兩要件二階層”犯罪成立模型,進而重新建構犯罪論體系

作者簡介

於阜民,吉林四平人,法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公共管理實務專家委員會成員、山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曾追隨龍斯榮教授研習民商法,獲法學碩士學位,又師從王牧教授研讀刑法,獲法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即留校作助教;任刊社法學編輯7年;而萌生研究部門法先行司法實踐之奇想,遂辭去公職,專職律師執業10年,頭銜一級律師(本系列最高職稱),兩度赴美國為中資公司作海外投資法律顧問,經法務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證券從業資格。1997年重返高校,2011年再赴美國作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涵括中國刑法、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國際刑法。曾於《中國法學》《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審判》《中國律師》《人民檢察》《法學研究》(韓國)等法學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專利權的刑事保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1版),主編《刑法學》(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3年第2版)。治學情趣廣泛,30年前曾發表哲學論文、科幻小說、攝影等作品。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犯罪論當與時俱進
一、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的困惑
二、刑法契合性:評價犯罪論體系之標準
三、司法刑法學與犯罪成立模型
四、新舊理論體系之兼容
第二章 一般犯罪概念與犯罪成立理論
一、一般犯罪概念與具體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與犯罪構成理論
三、從一般犯罪概念到犯罪成立理論
四、犯罪論新體系概說
第三章 犯罪客觀方面
一、犯罪的外在形式:客觀要件
二、持有型犯罪之思考
三、犯罪對象之我見
四、行為人的特殊身份:客觀的要件要素
一、犯罪的內在根據:主觀要件
二、“期待可能性”追問
三、複雜罪過與複合罪過
四、目的犯類型
第五章 犯罪客體範疇
一、犯罪客體範疇重構
二、實質判斷出罪與排除犯罪事由
三、犯罪客體界定
四、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重述
五、“競技行為”出罪新解
六、“義務衝突”出罪詮釋
第六章 犯罪主體範疇
一、犯罪主體範疇重述
二、罪與責新解
三、原因自由行為新說
第七章 犯罪既遂:犯罪的基本形態
一、犯罪既遂概念
二、“構成要件說”的困惑
三、重構犯罪既遂概念:犯罪既遂的混合概念
四、犯罪既遂認定:形式判斷和實質判斷
五、刑法分則的既遂模式
第八章 犯罪形態專題
一、法定一罪的新類型:累計犯
二、共犯類型辨析
三、情節犯之情節
第九章 刑法總論專題
一、國家刑事管轄權與國際犯罪
二、刑罰個別化:從理念到法律原則
三、犯罪概念與犯罪現象分野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