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術

牽引是利用力學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過重力的牽拉,作用於患肢,緩解骨折和脫位處軟組織的緊張和回縮,使骨折或脫位復位,達到治療的目的。牽引分持續性皮牽引和骨牽引兩大類,其主要用於頸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及不穩定的脛腓骨骨折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牽引術
  • 適應證:不宜其他固定的骨折
  • 併發症:關節僵硬,墜積性肺炎,壓瘡
目的及適應證,禁忌證,牽引種類及方法,併發症,注意事項,術後護理,

目的及適應證

(一)牽引術的主要目的
1.骨折、脫位的復位和固定。
2.矯形治療。
3.緩解肌肉痙攣,防止畸形。
4.肢體制動,減輕疼痛,預防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二)皮膚牽引適應證
主要適用於治療老年人或兒童骨折,成人下肢骨骼牽引的輔助牽引,以及炎症肢體需臨時制動和預防關節攣縮畸形等。
(三)骨牽引適應證
1.成人長骨不穩定性骨折,如斜行、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以及因肌力強大容易移位的骨折,如股骨、脛骨、骨盆、頸椎骨折。
2.骨折部的皮膚損傷、擦傷、燒傷及部分軟組織缺損者。
3.開放性骨折感染或戰傷骨折。
4.合併胸、腹或骨盆部損傷者,需密切觀察而肢體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5.患肢合併血液循環障礙,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有下肢靜脈曲張者,以及暫不宜其他方法固定者。
6.某些矯形手術的術前準備。

禁忌證

1.局部皮膚受損和對膠布或塑膠等過敏者禁用皮牽引。
2.穿針局部皮膚感染者禁用骨牽引。
3.血液循環受累如靜脈曲張、慢性潰瘍、皮炎、血管硬化或其他血管病者
4.骨折重疊移位較多,需要重力牽引方能矯正其畸形者。

牽引種類及方法

主要分為皮膚牽引術、骨牽引術。根據牽引力設定和工具的使用分為:①滑動牽引;②固定牽引;③托馬斯牽引;④平衡牽引;⑤布朗牽引;⑥墊枕牽引;⑦枕頜牽引;⑧骨盆懸帶牽引;⑨骨盆牽引帶牽引。其中使用較多的牽引術如下:
1.皮膚牽引
利用膠布粘在皮膚或泡沫海綿帶包在肢體上,通過皮膚、肌肉間接牽拉骨骼。操作簡便、無創,易於接受。但牽引時間短,只能套用2~4周。皮膚牽引分為以下兩種:①膠布牽引;②海綿帶牽引。
2.兜帶牽引
利用布帶或布兜拉住身體某處進行牽引:①枕頜帶牽引;②骨盆帶牽引;③骨盆懸吊牽引。
3.骨牽引
利用骨圓針或不鏽鋼針直接穿入骨的堅硬部位,通過骨科床架上的滑輪進行牽引。直接牽拉骨組織,力量大,對皮膚無刺激,可較長時間牽引。但一般要切開皮膚,骨鑽打眼等,不易為患者接受。

併發症

皮膚損傷,關節僵硬,周圍軟組織損傷,骨折相關併發症如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便秘、足下垂等。

注意事項

1.牽引時要保持患者處於正確的牽引體位。股骨頸骨折和粗隆間骨折牽引時,患肢須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時患肢應儘量外展。
2.牽引的重量應根據病情需要調節,不可隨意增減。重量過小時,不利於骨折復位和畸形矯正,重量過大可導致過度牽引,造成骨折不癒合。
3.保持牽引針孔處的清潔乾燥,預防感染。牽引處無需蓋任何敷料。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套用棉簽擦去,防止痂下積膿。注意牽引針有無偏移。如有偏移,用聚維酮碘消毒後調至對稱。

術後護理

1.觀察肢體血管神經功能,防止操作不當或牽引壓迫引起血管神經損傷,注意肢體遠端顏色、溫度、感覺和運動功能。
2.隨時觀察牽引的有效性,注意牽引繩是否脫軌,滑輪是否靈活,牽引重錘是否拖地等現象,並及時糾正。
3.進行功能鍛鍊。進行肌肉等長收縮活動及關節活動。病情許可時練習全身性活動,如擴胸、抬起上身等。
4.經常練習深呼吸、咳嗽。每2小時改變體位1次,並按摩受壓部位。
5.多飲水,多吃粗纖維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