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優航1號

特優航1號

特優航1號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選水稻研究所育的秈型三系雜交水稻,親本來源:龍特甫A(♀) 和航1號(♂)。適種地區: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區晚造種植。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2008年廣東審定,編號:粵審稻2008020,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2005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5007,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2004年浙江審定,編號:浙審稻2004015,品種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應區域,2003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3002,品種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審定意見,新品種權授權公告號:CNA000840G,

2008年廣東審定,編號:粵審稻2008020

特徵特性

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4~116天,比豐優128遲熟4天。分櫱力中弱,植株較高大,株型中集,劍葉較長,莖稈粗壯,抗倒力強。抗寒性模擬鑑定孕穗期為中,開花期為中強。科高107.0~110.3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133~143粒,結實率78.9%~80.7%,千粒重29.2克。晚造米質未達優質標準,整精米率61.7%~69.5%,堊白粒率33%~41%,堊白度10.2%~12.6%,直鏈澱粉22.2%~23.5%,膠稠度37~41毫米,長寬比2.4,食味品質分73~74。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49.0%,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38%和76.9%,田間發病中等;感白葉枯病,對C4、C5菌群均表現感。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23.5公斤和485.0公斤,分別比對照組合豐優128增產6.95%和11.49%,2005年增產未達顯著水平,2006年增產達極顯著水平且名列同組第一;2006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4.4公斤。

栽培技術

要點: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白葉枯病常發區不宜種植。
制種技術要點:⑴播差期:Ⅱ期父本推遲5~7天播種,母本與Ⅰ期父本時差22天,與Ⅱ期父本時差16天;⑵本田栽插時,行比2:10~12,與母本行間距24厘米,父本株行距20×25厘米,母本株行距15×15厘米,叢插1~2粒谷。

審定意見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航1號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豐優128遲熟4天。豐產性較好,晚造米質未達優質標準,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抗寒性中。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區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白葉枯病常發區不宜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005年國家審定編號:國審稻2005007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5天,比對照汕優63早熟2.6天。株型適中,分櫱較弱,株高112.7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5.7萬穗,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66.1粒,結實率83.9%,千粒重28.4克。抗性:穗瘟病平均8級,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5%,長寬比2.4,堊白粒率83%,堊白度16.2%,膠稠度6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0.7%。

產量表現

2002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高產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9.3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4%(極顯著);2003年續試,平均畝產602.6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0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1.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50%。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3.2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19%。

栽培技術

要點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5公斤左右,大田每畝用種量1.0~1.5公斤。
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粒穀苗。
肥水管理:大田每畝施純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7~8公斤。氮肥50%作基肥,40%作分櫱肥,10%作穗肥。在水漿管理上,做到夠苗輕擱,濕潤穩長,後期重視養老根,忌斷水過早。
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穗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較早,產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米質一般。適宜在雲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陝西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004年浙江審定,編號:浙審稻2004015

品種信息

  • 分類名稱:水稻
  • 品種名稱:特優航1號
  • 國家級審定編號:浙審稻2004015
  • 品種來源:龍特甫A×航1號,1999年育成。
  • 選育單位:溫州市種子公司、溫州市種子管理站

特徵特性

該組合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分櫱力較強,穗型大,豐產性好,全生育期138.9天左右。兩年溫州市區試平均畝有效穗14.2萬,每穗實粒數130.1粒,結實率90.0%,千粒重30.3克。據省農科院植保所2003年鑑定結果,葉瘟平均級0.9級,穗瘟平均級3.0級,穗瘟損失率1.0%,白葉枯病平均級9.0級。據2001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結果,整精米率43.0%,堊白度10.1%,堊白粒率78.0%,直鏈澱粉含量23.0%,鹼消值5.3級。

產量表現

2001年參加浙江省溫州市單季稻區試,平均畝產583.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1.41%,達極顯著水平;2002年續試,平均畝產52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62%,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53.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07%。2002年浙江省溫州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9.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02%。

適應區域

適宜在浙江省溫州等浙中南地區作單季稻種植。

2003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3002

品種信息

品種名稱:特優航1號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科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來源:龍特甫A/航1號

特徵特性

該組合屬基本營養型,作雙晚種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汕優63遲熟2-3天。莖稈粗壯抗倒,分櫱力中等,後期轉色好,株高100cm左右,穗長24cm左右,每穗總粒數135-140粒, 結實率85-90%,千粒重29g左右。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長、鹼消值、直鏈澱粉含量、蛋白質含量等六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糙米率、長寬比、透明度等三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二級標準。經兩年全省抗稻瘟病鑑定,綜合評價為中感(MS)稻瘟病。

產量表現

該組合2000年參加省晚秈中遲熟A組試驗,平均單產461.58 kg/667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9.66%,達極顯著水平。 2001年續試,平均單產466.98 kg/667m2,比對照汕優63增產9.56%,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區試單產、日產均居參試組合首位。

栽培技術

要點:1、 適時播種,稀播勻播育壯秧。作雙晚種植,閩西北一般6月中旬播種,秧齡25-30天。稀播勻播,秧田播種量15kg/667m2左右,畝用種量1.0-1.5kg,秧田施足基肥,追肥少量多次,培育壯秧,保證移栽前秧苗帶櫱2-3個。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插植規格20cm×20cm,叢插2粒谷,畝插10-12萬基本苗,力爭畝有效穗18萬以上。3、搞好肥水管理。大田每667m2施純N12-15kg,P2O5 6-8kg,K2O7-8kg,N肥50%作基肥,40%作為分櫱肥,10%作穗肥。水管採用夠苗輕擱,濕潤穩長,後期要重視養老根,切忌斷水過早。4、及時防治病蟲害。及時做好病蟲預測預報,適時防治稻飛虱、螟蟲、紋枯病等,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制種技術要點: 作中制父本航1號5月初播種,父本分兩期,I期父本與母本時差22d,II期父本與母本時差16d。父母本行比2:10或12。嚴格隔離,注意去雜,適期噴好“920”,並注意做好病蟲草害防治。

審定意見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特優航1號屬三系晚秈雜交水稻新組合,全生育期比汕優63遲熟2-3天,豐產性好,大穗大粒,後期轉色好,中感(MS)稻瘟病,稻米品質中等,適宜全省稻瘟病輕病區作晚稻種植。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新品種權授權公告號:CNA000840G

申請日:2003/11/11
申請號:20030428.3
申請公告日:2004/3/1
申請公告號:CNA001129E
授權日:2006/7/1
品種權號:CNA20030428.3
授權公告日:2006/7/1
授權公告號:CNA000840G
培育人:王烏齊
品種權(申請)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
品種權共有人:王烏齊
本申請品種是以龍特甫A為母本,以航1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其中,父本航1號是用強恢復系明恢86乾種子通過衛星搭載進行高空輻射,回收種子經不同生態條件下穿梭育種,經多代選擇和抗性鑑定選育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