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碑,拼音是shēng bēi,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廟前用以拴系祭牲的豎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牲碑
- 拼音:shēng bēi
- 注音:ㄕㄥ ㄅㄟ
- 出處:《儀禮·聘禮》
牲碑,拼音是shēng bēi,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廟前用以拴系祭牲的豎石。
牲碑,拼音是shēng bēi,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廟前用以拴系祭牲的豎石。中文名 牲碑 拼音 shēng bēi 注音 ㄕㄥㄅㄟ 出處 《儀禮·聘禮》 ...
見“ 牲碑 ”。古時宮、廟前用以拴系祭牲的豎石。後泛指紀功德的刻石。 [1] 出處 《儀禮·聘禮》“上當碑”漢鄭玄注:“凡碑引物者,宗則麗牲焉,以取...
君牽牲…既入廟門,麗(拴)於碑。——《禮記·祭義》(3) 石碑。石上刻著文字,作為紀念物或標記,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稱刻石,漢以後稱碑 [stone tablet]...
牲腯,讀音為shēng tú ,漢語詞語,意思是供祭祀用的豬;謂祭牲肥腴。中文名 牲腯 解釋 供祭祀用的豬;謂祭牲肥腴 出處 《左傳·桓公六年》 注音 ㄕㄥㄊ...
牲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shēng jiǔ ,猶牲醴。中文名 牲酒 讀音 shēng jiǔ 出處 《南海神廟碑》 注音 ㄕㄥㄐㄧㄨˇ
《受禪碑》位於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境內的受禪台前,與《上尊號碑》東西並列,此碑居西。碑為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所立。高3.22米、寬1.02米、厚0.28米,有穿...
碑,是產生於春秋時期的石物,其結構為碑首、碑身、碑,發達時期為唐朝。中文名 碑 產生時期 春秋 發達時期 唐朝 結構 碑首、碑身、碑 ...
《楊家府演義》中記載吳家窯鎮兩狼山舊有蘇武廟(一說是李陵廟)和李陵碑,被認為是位於山西省懷仁縣境內。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
麗牲,漢語詞語,拼音是lì shēng,意思是古代祭祀時將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借指碑石。 [1] 中文名 麗牲 外文名 Li and 拼音 lì shēng 注音 ㄌㄧˋ...
全稱宛平縣人民抗日戰爭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1946年落成。碑坐北朝南,為方形屋檐塔式結構,高8.75米,首層四面各寬2.2米,...
《李玄靖碑》,全稱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鹹絕牲牢,先生以六載秋到渥澤,頻繁輝映,崖谷初,
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齋堂村九龍頭山上。是1946年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為宛平縣抗日戰爭犧牲烈士而建的紀念碑。
"碑"的稱謂最早起於漢。據清代《說文》學家王筠的考證,最早的碑有三種用途,即,宮中之碑,豎立於宮前以測日影;祠廟之碑,立於宗廟中以栓牲畜;墓冢之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
此碑現存於臨洮縣城南大街46號院內。碑額、碑身、碑座均由巨石製成。額高0.92米,身高4.25米,座高2.4米,碑寬1.84米。坐北向南,巍然屹立。由於年代久遠,碑...
東江游擊隊羅浮山犧牲烈士紀念碑紀念亭位於博羅縣長寧圩西後背山坡上。碑、亭園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紀念碑座呈四方形,碑身呈錐式。高6.8米,碑的正面鑲刻"...
在清華大學內“水木清華”北面土山之陰,建有“三·一八烈士韋傑三紀念碑”。這是清華學生在1926年從圓明園遺址運來的一根大理石斷柱,人們稱之為“三·一八斷碑...
現陳列在廣州越秀山五層樓上。1841年1月,在英軍進攻廣州大角、沙角炮台的戰鬥中,三江協副將陳連升為國捐軀。中文名 廣州節馬碑 性質 紀念碑刻 位置 廣州越秀...
”宋 陸游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夢遊華岳廟》詩之二:“牲碑偽正朔,祠祝虜衣冠。”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今人以守廟道士呼為廟祝,此蓋有本。《漢表...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
姓名:邱富順 性別:男 犧牲時所在單位: 籍貫:河南省泌陽縣大路莊公社銅峰大隊銅山溝 出生年月: 1925 參加革命時間: 入黨(團)時間: 犧牲時職務: 鄉農會主席 ...
據文獻記載,碑早在周代就已產生。《儀禮·聘禮》:“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鄭玄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曩),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
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墓碑》:"袁尚書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許,劉店村東里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贔屓,高約丈余,尚稱體制。"...
“乃使謁者奉玉帛牲宰,祭嵩岳,迎致其餘弟子在山中者,於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太武帝死後,文成帝修復佛法,下《修復佛法詔》:“夫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