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

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是根據物流金融服務對物流企業的特殊要求,針對客戶存貨的動態質押,結合金融機構實時監管的要求,為提高三方管理協調效率,面向物流金融業務高效運作而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

物流金融信息系統是基於物流金融發展的管理信息系統,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存貨質押等融資管理、金融監管、風險管理、數據處理等功能為一體,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與客戶可以在該系統進行相應的查詢、操作,以達到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水平與降低風險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
  • 外文名:無
  • 實質:高效運作而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
  • 特點:銀行指定的質押倉庫提供金融管理
物流金融信息系統的特點,物流金融信息系統的構建,我國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風險,

物流金融信息系統的特點

物流金融信息系統應該適用於物流金融業務的動態管理,既需要進行物流企業自有存貨質押倉庫的物流金融管理,也需要為社會第三方倉庫、銀行指定的專業質押倉庫提供物流金融管理,還可以獨立構建銀行的物流金融監控系統。
這一信息系統還應該集倉儲物流管理、存貨質押等融資管理、金融質押監管、風險管理等功能為一體,實現各環節的無縫銜接,並融存貨實物監管、工作量統計及成本核算於一身,為存貨質押各方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決策依據。這一信息系統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還應該為金融機構、物流企業的監管信息系統以及客戶(融資企業)的ERP等外部信息系統提供多種開放式數據接口,以確保倉儲——質押——監管的業務聯動和數據共享。

物流金融信息系統的構建

在設計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過程中,企業應該根據市場調查分析,對物流金融業務的流程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客戶的基本架構、功能、信息回響等需求。一般而言,企業應該在充分調查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基於先進的SOA架構(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構建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遵循SOA的模組化和開放標準接口設計,數據交換採用標準的XML格式,能夠實現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原有IT資源的共享和復用,以及物流企業IT架構動態和柔性變化組合,使得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能夠與物流企業業務緊密結合,提高物流企業業務流程的靈活性。
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應該從底向上進行設計,這一信息系統應該由系統設定、業務管理、決策分析三大部分組成,支持以下多種管理內容:
1.系統設定:金融機構設定、客戶設定、物流資源設定、質押模式設定、質押流程設定、監控等級設定、工作組/角色/員工設定等。
2.業務管理:存貨質押、解除質押、存貨流量監控、存貨品質監控、存貨價值監控、質押到期預警、客戶信用評級、計費與結算、工作量統計、存貨物流信息匯總、金融信息匯總等。
3.決策分析:系統建模分析、風險評估與預警、融資成本分析、服務增值分析、潛在客戶挖掘等。
在開發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基礎系統以及基本模組後,開發企業應該在試點企業的實驗基地進行試運行、調試和完善工作,進一步滿足物流企業物流金融業務管理的基本需求,為融資銀行及客戶提供動態查詢,並強化系統的管理功能,擴大對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及眾多客戶的適應性,實現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功能提升。
一般而言,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功能提升的主要內容包括:
(1)增加自定義報表功能:按用戶需要,由用戶自由定製報表。
(2)加入數據導入導出功能:提供多種格式的數據交換。
(3)模版列印功能:質押單、存貨單、預警單等的模板自定義功能。
(4)多系統的接口:可以對接ERP、CIMS、SCM、BI等大型管理軟體。
(5)可視化工作流定義:按需定製物流金融業務的審批流程。
(6)加強決策分析:增加決策參考因素,提高分析效率。

我國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風險

我國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和軟體業在拓展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市場時,從市場的開發到穩固地占領市場,需要經過許多環節,這些環節面臨著各種風險。
這些風險包括:
(一)巨觀經濟與政策風險。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小企業的市場需求急劇下降,中小企業經營尤其面向進出口的中小企業的經營面臨很大的挑戰,相關融資更加困難,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因此對一些信息系統的市場拓展來說會存在巨觀環境的風險。此外,物流金融業務也面臨著大量法規和政策方面的風險。
(二)競爭風險。主要面臨著國外物流業和銀行業巨頭以及相關軟體企業入侵我國物流金融市場的風險,此外,還面臨著一些競爭者強有力的競爭和不正當的競爭手段造成的風險。
(三)市場拓展風險。主要包括意識上主動積極性不夠,技術上難以拓展以及目標市場選擇過大或過小等風險。
(四)客戶需求風險。即系統功能不適合客戶的需要及變化的風險,尤其是針對我國的物流金融業務,如果不清楚我國物流金融業務發展的特點以及國內客戶對物流金融業務信息系統的要求,相關的客戶需求風險就會很高。
(五)成本風險。導致成本過高風險的原因包括相關技術不成熟、實用性差、設備選購上出了問題、基建預算控制不力、人工成本偏高、原材料採購價格偏高、浪費嚴重等,但最主要的是技術上以及產業轉化上的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