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官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牧,漢字,讀音是mù,釋義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個州的行政長官。出處於《禮記。曲禮下》。

牧之一職,起源極早。傳說舜時置天下為十二州,設立州牧,一稱州伯,牧在這裡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各個州的行政長官。夏代天下為九州,也有州牧,職能同舜時。到了商周兩代,牧也還是地方長官,季就曾擔任牧師。應該說明的是,這時的牧,並不任職於地方,《禮記曲禮下》記載: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命之類的人物,出於地方,入朝輔佐天子。負責監察、監督諸侯。同時,在夏代到周朝還有牧人、牧正等官掌畜牧,和牧或者牧師不是一回事。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曾做過益州牧,然後劉備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劉備死後,他兒子劉禪做了蜀漢皇帝,諸葛亮領益州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