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漢語漢字)

牧(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從( 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義:放牧牲畜。

(2) 同本義 [herd]

讀mù,含義:⒈放養牲口,⒉〈古〉官名:州~。⒊[牧師]基督教的教士,管理教務,主持宗教儀式等。4.統治;主管[rule;take charge of]。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牧
  • 拼音:mù
  • 偏旁:反文旁 牛
  • 意思:放養牲口
  • 部首:牛
  • 筆畫:8
字義釋義,古籍解釋,漢字演變,牧的書法,

字義釋義

漢字:牧
拼音: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偏旁:反文傍 牛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牛,從攴,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
本義:放牧牲畜。
本意為雄性鳥獸。其反義詞為牝(pin)既雌性鳥獸之意。
同本義 [herd]:
掌牧六牲。――《周禮·牧人》
誰扞牧圉。――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註:“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黃帝》。註:“養禽獸之長也。”
牧人乃夢。――《詩·小雅·無羊
使牧羝。――《漢書·李廣蘇建傳》
權漢節牧羊。
郴州蕘牧兒。――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行牧且蕘。
爾雅·釋地》說:“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又如:牧所(牧養牲畜的處所);牧苑(牧場。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統治;主管 [rul
牧mù
⒈放養牲口:~場。~童。放~。游~。
⒉〈古〉官名:州~。
⒊[牧師]基督教的教士,管理教務,主持宗教儀式等。
4.統治;主管[rule;take charge of]
請牧基賢者思。——《荀子·成相》。註:“治也。”
5.姓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目。《說文》本作𤘴,養牛人也。從攴牛。《玉篇》畜養也。《廣韻》放也,食也。《揚子·方言》牧,飤也。《注》謂放飤牛馬也。《書·禹貢》萊夷作牧。《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詩·小雅》爾牧來思。《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夏官·校人》夏祭先牧。《注》始養馬者。
牧師掌牧地。《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注》牛曰牧,馬曰圉。
《哀元年》少康為仍牧正。
《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是也。《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易·謙卦》謙謙君子,𤰞以自牧也。《注》牧,養也。
《小爾雅》牧,臨也。《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韻會》治也。《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傳》九州牧監。
《呂𠛬》非爾惟作天牧。《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注》牧,州長也。《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詩·邶風》自牧歸荑。《傳》牧,田官也。
《禮·月令》舟牼覆舟。《注》主舟之官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注》隰臯之地,九夫為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注》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廣韻》使也。
《爾雅·釋畜》黑腹,牧。《疏》牛黑腹者名牧。
《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注》牧,衞邑。
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人名。《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注》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姓。《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一曰畜牧。《書·禹貢》為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葉莫狄切。《詩·小雅》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葉六直切,載葉節力切。

漢字演變

牧(漢語漢字)

牧的書法

牧的書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