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屬(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

牡丹鸚鵡一般指本詞條

牡丹鸚鵡屬(學名:Agapornis. sp):該屬的鸚鵡又稱為愛情鳥,是牡丹鸚鵡屬內所有物種的總稱。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是體型最小的鸚鵡品種。身型短胖,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為大,大部份牡丹鸚鵡的體羽以綠色為主,而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壽命約10-15年。

屬名的拉丁文 Agapornis取自於希臘語。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牡丹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它們會與伴侶形景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牡丹鸚鵡這個天性,英文名稱為“lovebird”,德國人稱為"die Unzertrennlichen",而法國人則稱它們為"les insé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離”。正因為如此,牡丹鸚鵡必須成對飼養。野生種群分布於非洲和馬達加斯加群島。世界各地均有養殖。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下屬物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牡丹鸚鵡屬的鳥類體長13-17厘米,體重40-6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身型矮胖且有一條短尾,喙部相對較大,大部份牡丹鸚鵡都是綠色的,而且人工配種及變種使很多的顏色出現。該屬物種體形較壯,羽色非常美麗,以綠色、紅色居多,這類鸚鵡是鸚鵡中體形最小的一種,甚至比虎皮鸚鵡的體形更小,卻習慣歸類於中型鸚鵡
只有一部份的情侶鸚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顯得差異),包括黑領牡丹鸚鵡、灰頭牡丹鸚鵡及黑領牡丹鸚鵡。其餘品種都不能夠從外表分辨性別。
牡丹鸚鵡屬牡丹鸚鵡屬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乾燥林地內,從次沙漠地帶的乾燥草原、熱帶草原林地、岩石地形區、河流旁的林地、棕櫚樹林到農作物區都是常活動的範圍,主要的棲息處都在水源區附近。

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牡丹鸚鵡會與伴侶形景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小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槳果、蔬菜、一些草及種子為食。黑領牡丹鸚鵡亦會食無花果。在非洲南部地區,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
牡丹鸚鵡牡丹鸚鵡

分布範圍

牡丹鸚鵡屬共有9個種,8種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坦尚尼亞北部、賽倫蓋提國家公園、盧安達、蒲隆地、從籠中逃脫的鳥在各地都有族群,大多棲息於坦尚尼亞、肯亞等沿海地區。灰頭牡丹鸚鵡分布於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牡丹鸚鵡屬分布圖牡丹鸚鵡屬分布圖

繁殖方式

牡丹鸚鵡全年可繁殖,主要繁殖季在2-3月及4-10月。僅雌鳥孵卵,窩卵數約4-6枚;籠養鳥十分活潑好動,是很健壯的鳥兒,喜愛鳴叫,有時很吵雜,愛啃咬,玩具及新鮮樹枝可酌量提供,除了一般提供的混合種子外,蔬菜水果、穀物等食物的提供可以使它們更健康。壽命約10-15年。
繁殖難度低,適合剛入門者做繁殖嘗試,群養繁殖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全年均能繁殖,可提供築巢所需之稻草、樹枝、樹葉等供它們使用,約在交配後10天會生下第一枚卵,每隔一天下一枚卵,一窩約產4-6枚卵,在6-7天后即可檢查卵有無受精,孵化期約21-23天,30-35天后幼鳥羽毛長成,親鳥有時可能因礦物質缺乏而拔幼鳥的羽毛,在雛鳥孵出後的期間宜提供營養且豐富的食物,抓出手養最佳天數約10-14天,不宜太晚將幼鳥移出巢外。

下屬物種

牡丹鸚鵡屬(9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Agapornis canus
Gmelin, 1788
2
Agapornis fischeri
Reichenow, 1887
3
Agapornis lilianae
Shelley, 1894
4
Agapornis nigrigenis
W. L. Sclater, 1906
5
Agapornis personatus
Reichenow, 1887
6
Agapornis pullarius
Linnaeus, 1758
7
Agapornis roseicollis
Vieillot, 1818
8
Agapornis swindernianus
Kuhl, 1820
9
Agapornis taranta
Stanley, 1814

種群現狀

由於該屬鸚鵡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