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雌雄分辨,繁殖,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全長約15cm,體重42~58g。頭稍大,頸短,喙紅色,頭的其餘部位顏色略淡;頸側和喉部趨於淡黃色和粉紅色。胸部紅褐色,下胸和腹部黃綠色;背、兩翼和尾深綠色;尾上覆羽深藍色。眼圈白色。
生活習性
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漿果為食,並常集群危害農作物。由於這種鳥的羽色艷麗,常被人們捕捉飼養,致使野生的數量越來越少。
牡丹鸚鵡性情兇猛,以強欺弱,發情的雌鳥更為突出,叫聲大而雜,有時噪聲擾人,還向其它鳥發起進攻。這時如果將雌鳥與雄鳥配對繁育,則鳴聲銳減,性情好轉,所以飼養牡丹鸚鵡以成對為佳。
雌雄分辨
不易憑肉眼分辨,以測試最為準確,其次由有經驗人士觸摸尾端小骨的位置,,開則為雌,狹則為雄,準確性達百分之九十,其他憑外表及行為判斷,皆不可靠。
繁殖
春天,一月至四月,,為繁殖期,下蛋四至六枚,每隔一天一枚,孵化期21至23天,孵化後約40天可離巢,自行覓食,於第一次換毛後,八個月進入成熟期,滿周歲進入生育期,一年可有一至三胎。因為母雀比較凶,故選年紀大一的雄雀匹配比較容易成功,繁殖最好避免與其他不同種之愛情鳥雜交,以免影后代帶有不良因子,誕下不孕或有缺陷的後代。其實同種中已有多種不同色彩的品種,可隨意交配產生新的顏色,不必與其他種如桃臉,黑臉等雜配。牡丹小鸚在築巢時喜用喙將草或築巢物料搬回巢中,有別於桃面小鸚喜將物料藏在羽翼底下,帶回巢箱中。築巢物料用抹手紙,,恐防乾草生蟲及回潮,對小鳥健康有影。
地理分布
非洲坦尚尼亞以北,維多利亞湖附近之草原,但亦有生存在1.5公里之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