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抱龍丸

牛黃抱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歌括》。具有熄風化痰,鎮驚之功效。主治肝受驚。臨床上用於治療小兒肺炎,驚厥,中毒性痢疾,乙型流腦,高熱驚厥等。對流行性乙型腦炎及合併麻疹所致之昏迷譫妄,煩躁不安,痰鳴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也可用於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以及上述疾病所致的高熱不退、驚厥抽搐等。

基本介紹

  • 名稱:牛黃抱龍丸
  • 出處:《醫方歌括》
  • 組成:全蠍、僵蠶、琥珀、赤茯苓、辰砂、麝香、雄黃、膽星、天竺黃、金箔
  • 功用:熄風化痰,鎮驚
  • 主治:肝受驚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全蠍、僵蠶、琥珀、赤茯苓、辰砂、麝香、雄黃、膽星、天竺黃、金箔。

用法用量

大蜜丸。每丸重1.5g。片劑,每片重0.42g。口服,每次一丸,每日1-2次;片劑,每次2片,每日1-2次。周歲以內小兒酌減。

功用

熄風化痰,鎮驚。

主治

肝受驚。

方義

本方人工牛黃開竅而清神,熄風而定驚,以治高熱神昏,驚癇痙攣等症為主藥。配以硃砂、琥珀增強鎮驚安神之功,尚可解毒。麝香辛溫,善能辟穢化濁通竅。僵蠶、全蠍功善熄風定驚,通絡止痙。膽南星、天竹黃熄風豁痰,涼心定驚。諸藥相伍,共奏清熱鎮驚、化痰熄風之效

運用

臨床運用:用於治療小兒肺炎,驚厥,中毒性痢疾,乙型流腦,高熱驚厥等。對流行性乙型腦炎及合併麻疹所致之昏迷譫妄,煩躁不安,痰鳴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也可用於肺炎、中毒性痢疾、敗血症以及上述疾病所致的高熱不退、驚厥抽搐等。

使用注意

忌辛辣食物(乳母同忌)。無實熱及慢驚風者禁用。

附方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膽星、雄黃、辰砂、僵蠶、鉤藤、人參、天竺黃、茯苓
用法:上為末;另將牛黃二分,麝香五分,同研極細,入前藥末內,又精研:俟將甘草四兩(銼碎),用水二大碗,煎成膏一盞,入藥末內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藏之,勿令泄氣。每服一丸,用薄荷湯磨服,小兒作二三次服
主治:一切急慢驚風及風熱風痴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南星、天竺黃、雄黃、辰砂、麝香、珍珠、琥珀、牛黃、金箔
用法:上為細末,水煮甘草膏和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三歲兒服一九,五歲兒服二丸,十歲兒服三五丸,滾水待溫,磨化服;驚風,薄荷湯磨化下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嗽潮搐,及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喘急,一切發熱,並痘疹首尾
出處:《古今醫鑒》卷十三
功用:鎮驚安神,寧心定智,除諸熱,住痰涎,止嗽定喘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膽星、雄黃、硃砂、僵蠶、人參、茯神、牛黃、天竺黃、麝香、天麻、鉤藤
用法:上為末,甘草膏為丸,如芡實大,硃砂為衣。薄荷湯化下
主治:驚風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冰片、麝香、真西牛黃、雄黃、琥珀、姜蟲、羌活、白附、防風、天麻、全蟲梢、真天竺黃、川貝
用法:上為極細末,加膽星三兩,用鉤藤、甘草熬汁拌藥,量加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如感寒,生薑紫蘇湯化服;感熱,薄荷湯;驚搐,燈心湯;一切諸病,俱燈心、薄荷湯送下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身熱昏睡,痰涎壅盛,喘嗽氣粗,抽搐上視,一切傷風發熱,瘟疫蠱毒
出處:《同壽錄》卷三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牛黃、茯苓、天麻、川芎、天竺黃、膽星、白附、全蠍、蟬衣、防風、鉤尖、雄黃、硃砂、僵蠶、人參、珍珠、琥珀、大梅、麝香
用法:上為末,炒米糊為丸,每丸重五分。每服一丸,薄荷、燈心湯任下
主治:急驚風
出處:《鱗爪集》卷二
功用:祛風化痰,鎮心益精
名稱:牛黃抱龍丸
組成:西牛黃、麝香、冰片、天竺黃、膽星、生甘草、全蠍、飛硃砂
用法:上藥除膽星外,各取淨末和勻,用膽星研末,一半和入,一半化糊打和為丸,分做四百粒,每粒約乾重四分,蠟殼封固。每用一丸,開水化服;重症加倍
主治:小兒風痰壅盛,發熱喘促,驚風痙厥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功用:祛風痰,定驚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