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發謫吏穿昆明池”石刻立於昆明池畔,俗稱“石爺石婆”。現牛郎像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常家莊村北,織女像在斗門鎮棉紡廠內,兩者間距約3公里。文物歷史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為訓...
隨著時間推移,織女、牽牛已被傳為兩位神人,昆明池畔的牛郎織女石刻像也被當地民眾尊稱為“石爺神”、“石婆神”。久而久之,人們對石像崇敬而迷信,開始頂禮膜拜起來,唐德宗貞元14年(公元798年),修織女廟設案供奉,千百年來香火一直很盛。 [14]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的“牛郎織女傳說”,2010年被列入了國家級非...
該景區主要景點織女洞,牛郎廟、世界愛情郵票博物館、牛郎織女民俗展覽館、葉籽銀杏、織女泉、九重塔、玉皇廟、無聲殿、姊妹泉、祈願閣等人文景觀和各種石刻碑林。牛郎廟 牛郎廟是該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據文史資料記載,牛郎廟建於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後始具規模。牛郎廟也是...
“牛郎織女”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古人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與織女相關的傳統節日是七夕節。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現存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
一對石刻麒麟門墩非常精緻。自古及今,一直是孫義莊牛郎孫氏後裔祭祀祖先牛郎孫守義處。游侶也多來此憑弔、祈福。現仍為村人祭祀及附近村民祈福,唱山歌登游瞻望的場所。從挖出的兩塊石碑上,可以看出“三鴉鎮”、“縣城坊廓保”等字以及牛郎洞廟集資的人名,可見當年香火異常旺盛。發行郵票 《民間傳說——牛郎織...
前120)在上林苑“發謫吏穿昆明池”時建立的,按左牽牛、右織女的格式,設定在昆明池東 西兩岸,故而又稱漢昆明池石刻。牽牛石像高 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貼腹,作跽坐狀;織女石像高228厘米,作籠袖姿態。這組石刻取材於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均用 花崗岩雕成,石像形體高大,是中國早期園林裝飾雕塑 的代表。
當地人叫它石婆廟,也叫織女廟。由兩間總面積不足千平方米的院落組成。第一間院落中立著一塊石碑,上寫:“陝西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牛郎織女石刻,陝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立。”織女石像位於第二間院落沒有門窗的老宅里,牆上的彩繪記錄著牛郎織女的“凡間恩愛”、“鵲橋相會”等百姓耳熟能詳的傳說...
因此,“牛郎織女”傳說早期文化“因子”,源自長安斗門一帶地區。第二,牛郎織女石刻像,是引發“牛郎織女”傳說的原形,隔河相望,注入了愛情因素。有了愛情的注入,本來不相干的兩顆星座,兩位傳說中的神,具有了人性,成為體現人間感情的夫妻,並由此生成一個獨立的藝術生命系統。這兩尊石刻像還在,1956年被列為...
露峰山南麓,有牛郎洞和九女潭的舊址,九女潭邊有九女廟及龍王廟,潭邊石頭上還留有仙女洗衣時放棒槌的痕跡,傳說為王母娘娘“九女”(即織女)洗衣的地方。明嘉靖《魯山縣誌》載:“牛郎洞在瑞雲觀下,半山,面南,高丈余,粗數圍,其內風吼如雷,內立牛郎神。”相傳,魯山版本牛郎織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