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圓是一道菜品,製作材料有牛腿肉、方魚末等,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一道小吃。雖然受歡迎,但血壓高者不宜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肉丸
- 外文名:beef ball
- 別稱:牛肉圓
- 主要原料:牛腿肉,方魚末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
- 主要食用功效:維持血壓的平衡
- 適宜人群:低血壓患者
- 副作用:血壓高者忌吃
- 儲藏方法:冷藏
產品簡介,知名小吃,潮汕風味,歷史沿革,傳統手藝,製作方法,食用禁忌,
產品簡介
知名小吃
汕頭牛肉丸作為汕頭乃至整個潮汕地區最知名、最大眾化的小吃,其既可作點心,又可作為一道筵席湯菜。而追溯其根源卻是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而真正讓牛肉丸成為遠近聞名的潮汕小吃,直至被評為“中華名小食”名揚海內外卻還得歸功於汕頭人。
潮汕風味
作為潮汕的地方拳頭食品,汕頭牛肉丸/牛筋丸秉承了潮菜的精髓,以其講究的製作方法和獨具的口感特色,成為潮汕淵源流長的傳統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廣受歡迎。汕頭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一般可分為牛肉丸和牛筋丸兩種,牛肉丸採用純鮮肉打制,肉質細嫩,口感鬆脆;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彈性更強,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帶湯,口嚼美汁四濺。遠近地區無法仿效,公元2003年汕頭牛肉丸被評為“中華名小食”
歷史沿革
早在20世紀20年代,在汕頭埠最繁華的小公園一帶,就經常出現叫賣牛肉丸湯的客家小販,他們或是挑著擔子挨街串巷,或是在晚上開著貨船沿韓江沿岸穿梭叫賣。聰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將它引進“移植”過來。但潮汕人並不是簡單地將客家牛肉丸的製法照搬過來,而是揚其長、避其短,想方設法,最終做出了極具特色的汕頭牛肉丸。
傳統手藝
傳統製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素,繼續再槌15分鐘,隨後用大?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素,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 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汕頭牛肉丸口感好是因為經過捶打,使牛肉碎屑間距減小,咬起來比普通牛肉丸子更筋道,煮好的牛肉丸子可以在桌子上彈跳起來。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素、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產沙茶醬最為地道。
製作方法
方法一 1絞瘦牛肉500克,雞蛋3個,醬油少許,鹽和五香粉適量, 薑末少許,加入200克水,用手拌成稀糊狀。 2、再加入澱粉50克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適量麵粉調勻肉餡, 調到肉餡成稠糊狀,從手中擠出成型圓丸時,即下油鍋炸 置焦黃色,撈出。
方法二 潮洲手打牛肉丸 大片的牛肉剔去牛筋,加生粉和作料,大木棒槌搗上一天,硬是把牛肉搗成漿子。然後在手裡很靈巧地一擠一個丸子形狀,在沸水中煮熟成丸。牛筋丸是用剔出的牛筋剁碎再搗爛做成
方法三 多味牛肉丸的做法
主料:
瘦嫩牛肉餡
輔料:
麵包糠、洋蔥、尖椒、雞蛋、牛奶、乳酪、西紅柿、芹菜、鮮蒜頭 調料:鹽、料酒、胡椒粉、雞精、番茄汁、小茴香末、白醋、食用油
做法:
1、調製多味汁:坐鍋點火放入番茄汁煮沸,再放入去皮切碎的番茄、切碎的蒜頭、切好的芹菜段,小茴香末煮至10分鐘至汁液濃時再加入鹽、白醋即可;
2、將洋蔥去皮洗淨切碎末,尖椒去蒂切成末,乳酪切成末;
3、取一器皿放入牛肉餡、洋蔥末、尖椒末、牛奶、雞蛋液、乳酪、鹽、料酒、胡椒粉、麵包糠攪拌均勻,擠成小丸子待用;
4、坐鍋點火放入油,油溫4成熱時將丸子放入煎鍋中,煎至兩面呈棕色,熟透後裝盤,再倒入調製好的汁即可。
食用禁忌
血壓高者不宜服用。雖然大多數老人家都有血壓高之苦,但亦有少數體虛的老人家備受低血壓症影響,牛肉圓肉湯就是針對低血壓患者的最佳食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