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

牛白血病一般指本詞條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 Bovine Leukosis,EBL),又名牛白血病(Bovine leukaemia)、牛淋巴瘤病(Bovinelymphomatosis)、牛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of cattle)和牛淋巴肉瘤(Bovinelymphosarcoma)。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牛的以淋巴樣細胞惡性增生,進行性惡病質變化和全身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的一種慢性、進行性、接觸傳染性腫瘤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
  • 外文名:Enzootic Bovine Leukosis
  • 又名:牛白血病
  • 性質:腫瘤病
分布及危害,疾病病原,流行病學,臨診症狀,發病及病理,

分布及危害

本病最初於1878年發現於德國。現已呈世界性分布,幾乎遍及所有養牛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安徽、上海、江蘇、廣東、陝西、江西、新疆、北京、浙江、黑龍江等地都有發病的報導。 
本病主要侵害3歲以上的成年牛,以4-8歲之間的牛感染率最高。本病病程長,一般在症狀出現數周或數月後死亡。在歐洲有該病流行的牛群,每年由於本病所導致的死亡率約為2%,也有的高達5%。地方流行時,年發病率可達0.06%,非地方流行的年發病率為0.004%。原東德每年因此病損失10000頭牛,價值2400萬馬克。該病被認為有明顯的家系傾向和免疫抑制性。
該病除了能引起直接的經濟損失外,對出口的活畜及其精液、胚胎也有影響。

疾病病原

病原是牛白血病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科腫瘤病毒亞科。是C型病毒,含RNA。病毒粒子直徑為90-120nm,核心直徑為60-90nm。病毒在蔗糖密度梯度中的浮密度為1.16-1.17g/cm,病毒RNA的沉降係數為60-70s。
病毒含有反轉錄酶。但與其他哺乳動物C型RNA病毒反轉錄酶不同的是,牛白血病病毒反轉錄酶在有鎂離子存在時活性最高,而其他病毒反轉錄酶需有錳離子存在時才能有最高的活性。該病毒的抵抗力較弱,在實驗中超速離心或一次凍融等常規處理都能使病毒的毒力大大減弱。病毒可在56℃30min完全滅活,奶中的病毒也可被巴氏消毒溫度滅活,所以在實驗室里無法進行病毒的凍乾保存。病毒對各種有機溶劑敏感。
世界不同地區分離到的毒株間沒有明顯的抗原性差異,與其它家養動物白血病病毒之間沒有明顯的抗原性關係,因此牛白血病病毒有其獨特的抗原性。該病毒具有重要意義的抗原有囊膜糖蛋白抗原(gp51)和內部結構抗原(p24)。
牛白血病病毒可在牛、人、羊和蝙蝠細胞中增殖,並可在感染的細胞內引起合胞體。可在蝙蝠肺細胞中傳代而且使病毒毒力增強。另外牛白血病病毒也可在羊胚腎細胞內持續感染,並已廣泛地用於病毒及其抗原的製備。

流行病學

自然條件下本病主要感染牛。所有品種的牛均有易感性,奶牛的發病率高於肉用牛,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兩歲以下的牛發病率很低。在南美所做的血清學調查表明,水牛和水豚也可感染,並表現出血清學陽性,但不出現臨床症狀。綿羊偶爾也可被感染而死亡。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主要流行於牛群中,對其它動物的感染可能是偶然的,但在該病的防治中應注意到這一點。到目前為止,經血清學、病毒學及生物化學方法研究表明,牛白血病病毒不感染人,在一些家養動物、實驗動物、野生和家養的鳥類還沒有發現有牛白血病抗體的存在。
本病主要是通過牛的相互接觸而傳播,同時也存在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可進行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這種感染主要發生在母牛懷孕6個月以後,感染本病的母牛所生的犢牛有3%-20%在出生時已被感染。犢牛通過吸吮感染母牛的初乳也可被感染,但這種感染的發病率較低。
輸血可能是本病傳播最直接的途徑。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通過牛的精液、唾液、鼻腔分泌物和尿液傳播本病的實例。吸血昆蟲是傳播牛白血病病毒的重要媒介,虻、蠅、蚊、蜱、蠓和吸血蝙蝠都可傳播本病。另外注射、手術等也可機械性地傳播本病。外科手術及打耳號等都可通過污染的器具把感染的淋巴細胞從一個動物傳遞給另一個動物。輸血可能是本病傳播的最直接途徑。

臨診症狀

根據臨診表現和發病情況可分為地方流行型和散髮型。
(一)地方流行型 潛伏期一般為4-5年,故多發生於3歲以上成年牛,4-8歲間牛感染率最高。5%-10%表現為最急性病程,無前驅症狀即死亡。大多為亞急性病例,病程多為7天至數月。表現為食慾減退、貧血和肌無力。當腫瘤廣泛生長時,體溫可升高至39.5-40℃。病牛表現為生長緩慢,全身體表淋巴結顯著腫大而且堅硬,依部位不同可導致病牛頭偏向一側,眼球突出,嚴重時被擠出眼眶,有的出現貧血,心臟受損,消化功能紊亂,流產、難產或不孕,共濟失調、麻痹。個別導致脾破裂而突然死亡。
(二)散髮型 比較少見,青年牛型多見於18-20月齡的青年牛,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內臟特別是胸腺出現腫瘤,並伴有貧血和下痢,心和肝臟的腫瘤可導致病牛死亡。犢牛型見於4月齡以下的犢牛,主要表現為淋巴結的對稱性腫大。皮膚型見於1-3歲的牛,主要表現為真皮有結節狀白細胞浸潤。最後由於淋巴和內臟器官發生腫瘤而死亡。

發病及病理

當感染病毒的淋巴細胞進入宿主機體後,病毒可能是象在體外培養中增殖的那樣在感染的淋巴細胞中複製,感染了病毒的淋巴細胞通過與其它淋巴細胞的接觸而傳遞給另一個淋巴細胞,並完成下一次複製過程。
在最初感染的牛血漿中偶爾有細胞外病毒,但不常見。試驗感染後最初的幾周內可在淋巴組織中建立感染,從第3至第5周可在血液淋巴細胞中分離到病毒。當血液中出現病毒數天后,可從血液中檢測到病毒的抗體,所有被感染牛的血液中都有抗體的存在,但這種特異性抗體對已感染的牛並不具有保護作用,仍然可發病並形成腫瘤。
在感染牛的組織中很少或沒有細胞外病毒,感染力主要存在於淋巴細胞中,因此血液中有大量的病毒。奶牛和初乳中也有病毒存在,這是由於奶中有淋巴細胞的原因。雖然唾液、尿液、精液和呼出的氣體中也偶爾發現有感染力或病毒抗原,但較血液的感染力低得多。引起出血的炎症或組織損傷灶因含有大量的血液細胞成份,而有很高的感染力。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具有免疫抑制性,患散髮型和地方流行型的成年牛中約有80%牛的IgM的形成受到明顯抑制。
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的病理學變化主要有以下二個方面:
血液學變化:由於骨髓的壞死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表現在淋巴細胞尤其是未成熟的淋巴細胞的百分率大大增高,淋巴細胞可從正常的50%增加到65%以上,未成熟的淋巴細胞可增加到25%以上。血液學變化在病程早期最明顯,隨著病程的進展血象轉歸正常。
解剖變化:主要為全身的廣泛性淋巴性腫瘤,腫瘤的病理組織學表現為有緻密的基質及淋巴細胞和成淋巴細胞的大量增殖,患病組織有大量瘤細胞浸潤、破壞並代替許多正常的組織細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