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牆體是建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或圍護、分隔空間。
設計要求
(一)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六)建築工業化要求
《建築構造》
(一)結構方面的要求:
1.橫牆承重方案
2.縱牆承重方案
3.縱橫牆混合承重方案
4.半框架承重方案
5.牆體承載力和穩定性。
6.牆與柱混合承重(內框架結構)
(二)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溫要求
2 隔熱要求
3.隔聲要求
4.其他方面要求(防火 防潮 防水 建築工業化要求)
分類
按牆體材料分類
1.磚牆
用作牆體的磚有普通
粘土磚、粘土
多孔磚、粘土
空心磚、焦碴磚等。粘土磚用粘土燒制而成,有紅磚、青磚之分。焦渣磚用高爐硬礦渣和石灰蒸養而成。
2.加氣混凝土砌塊牆
加氣混凝土是一種輕質材料,其成分是水泥、砂子、磨細礦渣、粉煤灰等,用鋁粉作發泡劑,經蒸養而成。加氣混凝土具有體積質量輕、隔音、保溫性能好等特點。這種材料多用於非承重的隔牆及框架結構的填充牆。
3.石材牆
石材是一種天然材料,主要用於山區和產石地區。分為亂石牆、整石牆和包石牆等做法。
4.板材牆
板材以鋼筋混凝土板材、加氣混凝土板材為主,玻璃幕牆亦屬此類。
5.整體牆
框架內現場製作的整塊式牆體,無磚縫、板縫,整體性能突出,主要用材以輕集料鋼筋混凝土為主,操作工藝為噴射混凝土工藝,整體強度略高於其他結構,再加上合理的現場結構設計,特適用於地震多發區、大跨度廠房建設和大型商業中心隔斷。
按牆體位置分類
牆體按所在位置一般分為外牆及內牆兩大部分,每部分又各有縱、橫兩個方向,這樣共形成四種牆體,即縱向外牆、橫向外牆(又稱山牆)、縱向內牆、橫向內牆。
按牆體受力分類
牆體根據結構受力情況不同,有承重牆和非承重牆之分。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頂、樓板所傳來荷載的牆稱承重牆;凡不承受上部荷載的牆稱非承重牆,非承重牆包括隔牆、填充牆和幕牆。隔牆起分隔室內空間的作用,應滿足隔聲、防火等要求,其重量由樓板或梁承受;填充牆一般填充在框架結構的柱牆之間;幕牆則是懸掛於外部骨架或樓板之間的輕質外牆。外部的填充牆和幕牆承受風荷載和地震荷載。
按牆體構造分類
按構造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實體牆、空體牆,複合牆。實體牆:單一材料(磚、石塊、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等)和複合材料(鋼筋混凝土與加氣混凝土分層複合、粘土磚與焦渣分層複合等)砌築的不留空隙的牆體;空體牆內留有空腔,如空斗牆。複合牆: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組合而成的牆體
牆厚確定
磚牆的厚度以我國標準粘土磚的長度為單位,我國現行粘土磚的規格是240mm×115mm×53mm(長×寬×厚)。連同灰縫厚度10mm在內,磚的規格形成長∶寬∶厚=4∶2∶1的關係。同時在1m3 的砌體中有4個磚長、8個磚寬、16個磚厚,這樣在1m3的砌體中的用磚量為4×8×16=512塊,用砂漿量為0.26m3。現行牆體厚度用磚長作為確定依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半磚牆:圖紙標註為120mm,實際厚度為115mm;
一磚牆:圖紙標註為240mm,實際厚度為240mm;
一磚半牆:圖紙標註為370mm,實際厚度為365mm;
二磚牆:圖紙標註為490mm,實際厚度為490mm;
3/4磚牆:圖紙標註為180mm,實際厚度為180mm。
其他牆體,如鋼筋混凝土板牆、加氣混凝土牆體等均應符合模數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板牆用作承重牆時,其厚度為160mm或180mm;用作隔斷牆時,其厚度為50mm。加氣混凝土牆體用於外圍護牆時常用200mm~250mm,用於隔斷牆時,常取100mm~150mm。
砌法
磚牆的砌法是指磚塊在砌體中的排列組合方法。應滿足橫平豎直、砂漿飽滿、錯縫搭接、避免通縫等基本要求,以保證牆體的強度和穩定性。
一順一丁式
這種砌法是一層砌順磚、一層砌丁磚,相間排列,重複組合。在轉角部位要加設3/4磚(俗稱七分頭)進行過渡。這種砌法的特點是搭接好、無通縫、整體性強,因而套用較廣。
全順式
這種砌法每皮均為順磚組砌。上下皮左右搭接為半磚,它僅適用於半磚牆。
順丁相間式
這種砌法是由順磚和丁磚相間鋪砌而成。這種砌法的牆厚至少為一磚牆,它整體性好,且牆面美觀。
多順一丁式
這種砌法通常有三順一丁和五順一丁之分,其做法是每隔三皮順磚或五皮順磚加砌一皮丁磚相間疊砌而成。多順一丁砌法的問題是存在通縫。
細部構造
過梁
當牆體上開設門窗洞口時,為了支撐洞口上部砌體所傳來的各種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傳給兩側牆體,常在門窗洞口上設定橫樑,即過梁。過樑上的荷載一般成三角形分布,為計算方便,可以把三角形折算成1/3洞口寬度,過梁只承受其上部1/3洞口寬度的荷載,因而過梁的斷面不大,梁內配筋也較少。過梁一般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過梁、磚拱(平拱、弧拱和半圓拱)、鋼筋磚過梁等幾種。
窗台
窗洞口的下部應設定窗台。窗台分懸挑窗台和不懸挑窗台,根據窗的安裝位置可形成內窗台和外窗台。外窗台是為了防止在窗洞底部積水,並流向室內。內窗台則是為了排除窗上的凝結水,以保護室內牆面,及存放東西、擺放花盆等。窗台的底面檐口處,應做成銳角形或半圓凹槽(叫“滴水”),便於排水,以免污染牆面。
勒腳
外牆牆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腳。勒腳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對牆面的侵蝕,從而保護牆面,保證室內乾燥,提高建築物的耐久性;同時,還有美化建築外觀的作用。勒腳經常採用抹水泥砂漿、水刷石或加大牆厚的辦法做成。勒腳的高度一般為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之高差,也可以根據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腳的高度尺寸。
防潮層
在牆身中設定防潮層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潮氣沿牆身上升和勒腳部位的地面水影響牆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築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內乾燥衛生。防潮層的高度應在室內地坪與室外地坪之間,標高相當於﹣0.060m,以地面墊層中部為最理想。有水平防潮層和垂直防潮層之分;根據不同的材料做法可以分為防水砂漿防潮層、油氈防潮層和混凝土防潮層。在抗震設防地區一般選用防水砂漿防潮層。
散水
散水指的是靠近勒腳下部的排水坡。它的作用是為了迅速排除從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積水滲入地基而造成建築物的下沉。散水的寬度應稍大於屋檐的挑出尺寸,且不應小於600mm。散水坡度一般在5%左右。散水的常用材料為混凝土、磚、爐渣等。
牆身加固
當牆身由於承受集中荷載、開洞以及由於地震等因素的影響,致使牆體穩定性有所降低,這時須考慮對牆身採取加固措施。
增設壁柱和門垛
當牆體的窗間牆上出現集中荷載,而牆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載;或當牆體的長度和高度超過一定限度並影響牆體穩定性時,常在牆身局部適當位置增設凸出牆面的壁柱以提高牆體剛度。當在牆上開設門洞且門洞開在兩牆轉角處或丁字牆交接處時,為了便於門框的安置和保證牆體的穩定性,須在門靠牆的轉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邊設定門垛。如圖2-1-11所示。
設定圈樑
圈樑是沿外牆四周及部分內橫牆設定的連續閉合的梁。圈樑配合樓板的作用可增強樓層平面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減少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牆體開裂,並與構造柱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措施
由於磚砌體屬脆性材料,抗震能力差,因此在7度以上的地震設防區,對磚石結構建築物的總高度、橫牆間距、圈樑的設定以及牆體的局部尺寸等,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必須按抗震設計規範考慮。此外,為增強建築物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還要求提高砌體砌築砂漿的強度等級以及必要時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是從構造角度考慮設定的,一般設在建築物的四角、內外牆交接處、樓梯間、電梯間以及某些較長的牆體中部。構造柱必須與圈樑及牆體緊密連結,對整個建築物形成空間骨架。從而增強建築物的剛度,提高牆體的應變能力,使牆體由脆性變為延性較好的結構,做到裂而不倒。施工時必須先砌牆,隨著牆體的上升而逐段現澆鋼筋混凝土柱身。
變形縫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它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能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
伸縮縫
即溫度縫,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氣溫變化而產生裂縫。一般從基礎頂面開始,沿建築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築物分成若干段。由於基礎埋在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故不考慮其伸縮變形。伸縮縫的寬度為20mm~30mm,縫內應填保溫材料,間距在結構規範中有明確規定。
沉降縫
當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載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又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開裂。沉降縫的作用是防止建築物的不均勻下沉,一般從基礎底部斷開(這也是伸縮縫與沉降縫的主要不同之處),並貫穿建築物全高。沉降縫的兩側應各有基礎和磚牆。沉降縫的設定原則是:
(1)建築物複雜的平面和體形轉折部位;
(2)建築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
(3)過長建築物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
(5)地基處理的方法明顯不同處;
(6)建築物的基礎類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防震縫
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壞,套用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防震縫的寬度按建築物高度和所在地區的地震烈度來確定,最小縫隙尺寸為50mm~70mm。縫的兩側應有牆,縫隙應從基礎頂面開始,貫穿建築物的全高。在地震設防地區,當建築物需設定伸縮縫或沉降縫時,應統一按防震縫來對待。
其他
壓型金屬板牆
壓型金屬板牆是指採用各種薄型鋼板(或其他金屬板材),經過輥壓冷彎成型為各種斷面的板材建成的牆體,具有輕質高強的特點,有保溫型和非保溫型。
加氣混凝土牆
有砌塊、外牆板和隔牆板。加氣混凝土砌塊牆如無有效措施,不得用在長期浸水、乾濕交替部位,受化學侵蝕的環境,製品表面經常處於80℃以上的高溫環境。當作外牆時,其外表面應做飾面保護層。加氣混凝土牆可作承重牆和非承重牆。牆板的布置按建築結構構造特點採用三種形式:橫向布置牆板、豎向布置牆板和拼裝大板。
石膏板牆
主要有石膏龍骨石膏板,輕鋼龍骨石膏板,增強石膏空心條板等,適用於中低檔民用和工業建築中的非承重內隔牆。
除上述牆體以外還有現澆與預製鋼筋混凝土牆、玻璃幕牆以及各種材質與形式的隔牆等。
牆身裝飾
外牆面裝飾
外牆面裝修包括貼面類、抹灰類和噴刷類。
貼面類是在牆的外表面鋪貼花崗石、大理石、陶瓷錦磚(又稱馬賽克)等飾面材料。大理石板的鋪貼方法是在牆、柱中預埋扁鐵鉤,在板頂面做凹槽,用扁鐵鉤鉤住凹槽,中間澆灌水泥砂漿。另一種方法是在牆柱中間預留鋼筋鉤,用鋼筋鉤固定鋼筋網,將大理石板用鋼絲綁紮在鋼筋網上,再在空隙處澆灌水泥砂漿。陶瓷錦磚主要用水泥砂漿進行鑲貼。面磚主要採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在水泥砂漿中加入少量的107膠)和特製的粘接劑(如903膠)進行貼上。
外牆抹灰分為普通抹灰和裝飾抹灰兩大類。普通抹灰包括在外牆上抹水泥砂漿等做法。裝飾抹灰包括水刷石、乾粘石、剁斧石和拉毛灰等做法。
噴刷類飾面施工簡單,造價便宜,而且有一定的裝飾效果。另外,磚牆外表只勾縫,不作其他裝修的牆面叫清水牆。
內牆面裝飾
內牆面裝飾一般可以歸結為四類,即貼面類、抹灰類、噴刷類和裱糊類。
貼面類包括大理石板、預製水的磨石板、陶瓷面磚等材料,主要用於門廳和裝飾要求、衛生要求較高的房間;噴刷類做法包括刷漆、噴漿等類做法;裱糊類包括塑膠壁紙和壁布兩大類,一類是在原紙上或布上塗塑膠塗層,另一類是在原紙上或布上壓一層塑膠壁紙。
工程量
牆體工程量
磚基礎與牆身的劃分,以首層設計室內地坪為界,設計室內地坪以下為基礎,以上為牆身;如牆身與基礎為兩種不同材質時,按材質不同處為分界線。
(1)牆體體積、砼牆、磚牆
(2)砼牆模板
(3)砼牆高度超過3.6m增價
(4)內外腳手架
牆體工程量計算方法
⑴牆體體積=長×寬×高—門窗洞口體積—牆內過梁—牆內柱—牆內梁等
①實心磚牆、空心磚牆及石牆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扣除門窗洞口、過人洞、空圈、嵌入牆內的鋼筋混凝土柱、梁、圈樑、挑梁、過梁及凹進牆內的壁龕、管槽、暖氣槽、消火栓箱所占體積。不扣除梁頭、板頭、檁頭、墊木、木楞頭、沿緣木、木磚、門窗走頭、磚牆內加固鋼筋、木筋、鐵件、鋼管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占體積。凸出牆面的腰線、挑檐、壓頂、窗台線、虎頭磚、門窗套的體積亦不增加,凸出牆面的磚垛併入牆體體積內。
a牆長度:外牆按中心線,內牆按淨長計算。
b牆高度:
i外牆:斜(坡)屋面無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無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寬度超過600mm時按實砌高度計算;平屋面算至鋼筋混凝土板底。
ii內牆:位於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無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鋼筋混凝土樓板隔層者算至樓板頂;有框架梁時算至梁底。
iii女兒牆:從女兒牆頂面至屋面板上表面算
iv內、外山牆:按其平均高度計算。
v圍牆:高度算至壓頂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壓頂時算至壓頂下表面)圍牆柱併入圍牆體積內。
②現澆混凝土牆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占體積,扣除門窗洞口及單個面積0.3m2以外的孔洞所占體積,牆垛及突出牆面部分併入牆體體積計算內。
a鋼筋混凝土牆應扣除門窗洞口所占的體積。
b牆的高度按下層板上皮至上一層板下皮的高度計算。
c混凝土牆與柱連在一起時,如混凝土柱不突出牆外,混凝土柱的體積併入牆體內計算;如混凝土柱突出牆外,混凝土牆的長度算至柱子側面,與牆連線的柱另行計算。 d混凝土牆與梁連在一起時,如混凝土梁不突出牆外且梁下沒有門窗(或洞口),混凝土梁的體積併入牆體內計算;如混凝土梁突出牆外或梁下有門窗(或洞口),混凝土牆與梁應分別計算。
⑵砼牆體的模板=牆體的外露面積+洞口側壁面積 。
天津2004計算規則: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按照設計施工圖示混凝土體積計算。
⑶砼牆高度超過3.6m增價=砼牆高度超過3.6m的牆體體積總和 。
⑷內外腳手架按牆面垂直投影面積計算。外牆腳手架長度按外牆外邊線計算,內牆腳手架長度按內牆淨長計算。高度按自然地坪至牆頂的總高計算。
牆體工程量計算的難點
⑴、在計算牆體之前,必須計算出相應的扣減量。比如,柱或梁寬度比牆大的情況,在計算柱或梁時,必須考慮柱或梁嵌入牆內的體積。
⑵、模板類似。
⑶、砼牆計算時要分別計算門窗(或洞口)上牆和非門窗(或洞口)牆。
分層牆的計算
⑴、分層牆牆厚以及偏心不一樣時要分別計算牆體計算中心線。
⑵、分層牆扣減時要分層扣減。
⑶、女兒牆:從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兒牆頂面(如有混凝土壓頂時算至壓頂下表面)[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