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軍事單位)

營(軍事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營,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由若干連編組的軍隊一級組織,隸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
  • 外文名:battalion
  • 上級單位:團或旅
  • 下級單位:連
  • 屬性:軍事單位
簡介說明,發展歷史,中國,外國,

簡介說明

高級戰術分隊。一般在團或旅編成內遂行戰鬥任務,有時也可獨立遂行戰鬥任務。直接隸屬以上單位的營,稱獨立營,多遂行戰鬥勤務、技術勤務、後勤和裝備保障任務。
按任務和裝備,分為步兵營(摩托化步兵營、機械化步兵營)、坦克營、炮兵營飛彈營、直升機營、空降兵營、軍事情報營、電子對抗營、工兵營、通信營、雷達營、防化營和汽車營等。設有營部,有的國家軍隊的營設司令部,編有參謀長參謀。戰鬥營通常轄3~5個戰鬥及戰鬥、勤務保障分隊。

發展歷史

中國

在中國,古代軍隊即有“營”的稱謂。有的作為駐紮在某一地區的軍隊或區別不同兵種單位的名稱使用,前面多冠以不同地名或名號,以示區別;有的則作為軍隊的一級組織,但等級、編制規模相差甚大。
漢朝,軍隊將駐屯在一定地區和京城宿衛的部隊編為營,如五校營、雍營、度遼營、漁陽營等。三國時期,禁軍中都有營的組織。宋朝,軍隊以“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
近代意義的營始於清末。新軍編有步兵營、馬兵營(騎兵營)、炮兵營、工程營、輜重營等,每營轄4隊或4哨,編300~1000人,隸屬標。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統一軍隊組織名稱時,營隸屬團,每營轄3~4個連。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始就有營一級組織,主官為營長政治教導員(或政治委員、黨代表)。初期主要是步兵營,下轄若干連。隨著裝備的發展和新的兵種、專業兵的出現,逐步組建了工兵營、通信營、炮兵營、坦克營、防化營、汽車營、飛彈營、雷達營、電子對抗營等。步兵營逐步發展為摩托化步兵營或機械化步兵營,加強了合成,增強了火力,提高了反坦克、防空和機動能力。

外國

14~15世紀,有些西歐國家曾將方塊密集戰鬥隊形中組成小方陣的輕步兵和輕騎兵部隊稱為營。17世紀起,營成為步兵部隊中固定的一級組織,編制500~1000人。
21世紀初,俄軍步兵戰車摩步營轄3個摩步連、1個迫擊炮連等;空軍電子對抗營轄3個雷達干擾連、1個通信干擾連、1個指揮連等。
美軍機械化步兵營轄4個機械化步兵連、1個反裝甲連等;“愛國者”防空飛彈營轄6個發射連等;軍事情報營編有營部與作業連、電子戰連、勤務支援連。
各國軍隊普遍重視加強營的建設,不斷提高合成程度,使其具備獨立和持續遂行任務的能力。隨著新式裝備的不斷出現,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營將不斷增多。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