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達醫學研究院,是一所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開放型的醫學研究機構,是燕達國際醫療健康城的五大核心板塊之一。研究院位於北京東燕郊,地理位置優越,距離北京天安門廣場30公里,距離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燕達醫學研究院
- 離北京天安門:30公里
- 距國際機場:25公里
- 位置:北京東燕郊
概況介紹,科研實力,機構設定,
概況介紹
研究院實施平台開放,項目流動,資源最佳化的原則,下設四所一中心、及對外合作部;即分子診斷與生物晶片研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神經修復所、醫學檢驗所、生物治療中心、戰略開拓部。將國際尖端基礎科研直接套用和推廣到臨床醫療、康復和保健。
研究院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河北醫科大學等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依據健康城發展需要,廣泛開展幹細胞、組織工程、神經修復、各種體細胞治療、分子診斷等世界前沿醫學技術的科學研究。通過全面綜合運用這些世界先進的醫學技術,對各種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腦血管損傷後遺症、肝病等重大疑難疾病的臨床診療和康復。為醫院和醫療行業,提供科研成果及技術服務。
研究院位於北京燕郊開發區,建有700平方米GMP標準的無菌層流實驗室和淨化中試車間,兩個400平方米的公共研究實驗室,可開展較大規模的基因測序和細胞生物治療、染色體表位螢光分析、細胞分離純化及規模化擴增等研究項目。並配備國際頂尖的科研儀器設備。
科研實力
科學為根,人才為本,國際前沿水平的一流科研團隊;是我們成功的基石。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任我院首席科家,技術總監。美籍華人科學家,美國貝勒醫學院,基因生物學博士後張維維任院長,研究員駱雲連任副院長,神經修復學專家黃紅雲認副院長,所長肖義樂,段海峰等一批優秀的中外醫學科研人才。重在實效,不斷創新,勇往直前,奮力拚搏。誓做人類醫學科學前沿的攻尖兵。
研究院實施對外合作;是技術研發成果推廣、交流、合作、培訓、諮詢等為一體的服務平台。使科研服務於臨床,服務於患者,讓科研促進醫療質量,醫療推動科研展。使之,成為國內外學術交流、成果轉化、科技合作的服務視窗。進而不斷提升研究院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實現雙方互利及共同發展的目標。
機構設定
分子診斷與生物晶片研究所
21世紀是以生物技術為突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世紀,分子診斷的技術優勢和巨大潛力,尤其是生物晶片的發展,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改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意義。
分子診斷與生物晶片研究所,是研究院的基礎核心部分。通過建立多種高通量、精準基因及蛋白分析技術平台,並將蛋白質晶片技術、分子診斷技術、基因晶片技術、轉基因技術、核酸擴增技術、全自動核酸測序技術等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集成化套用,實現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和預警,為腫瘤的早期治療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和集成化套用。搭建的分子診斷平台,對於疾病的診斷尤其是利用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對於防止出生缺陷的產前篩查與療效評估、個性化的診斷、用藥及健康服務評估等。
該所技術實力雄厚;教授5人,博士7人,碩士8人等優秀研發團隊。所址;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有10萬級淨化的GMP中試車間、30萬級淨化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配備各種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功能完備的140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可承接對外技術服務。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技術,蛋白質晶片的製備技術、製備蛋白質晶片的原材料、蛋白質晶片的標記技術、蛋白質晶片的閱讀和分析技術。創新性研究的主要攻關技術,為研製實時智慧型化蛋白質晶片並實現產業化。這種蛋白質晶片技術具有準確、快速(20分出結果)、和信息化的優點,通過該系統的信息化與網路化,可實現國家或省、市多級機構聯網。實現分子診斷的網路化交流與管理。
研究方向;高通量SNP檢測與基因序列分析; 染色體核型分析與螢光原位雜交;藥物基因組學研究指導臨床個性化用藥; 生物晶片產業化研究等。
服務項目:基因診斷與基因序列分析---心腦血管疾病的檢測、惡性腫瘤基因診斷、藥物基因組學基因檢測、感染性疾病檢測、產前診斷、疾病風險檢測等;生物晶片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測、HPV基因分型檢測、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分枝桿菌菌種鑑定、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檢測、B肝病毒耐藥檢測、抗核抗體檢測等;免疫學診斷---自身抗體檢測、過敏源檢測、細胞免疫檢測等;細胞遺傳學檢測----實體瘤檢測、血液系統疾病檢測、遺傳病檢測等。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簡介
再生醫學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和臨床套用,重點放在修復、替代或再生細胞、組織或器官,從而恢復由任何原因導致的受損的功能,包括先天缺陷、疾病、創傷和衰老。讓它超越了傳統的移植和取代療法。 燕達國際醫學研究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是集科研、臨床及對外技術服務的綜合型研究所。是本院與軍醫科院放射與輻射所的合作共建項目。我們以軍醫科院為技術依託,燕達研究院優秀科研團隊、先進國際儀器設備為平台,通過燕達國際醫院主要科室的技術轉化,對外提供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己特色的各種細胞治療技術服務。
本所技術實力雄厚,學術界成績卓著的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領銜,教授5人,博士9人等專家團隊。是國內最早從事細胞基礎研究的單位,先後承擔過多項國家863、973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曾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先後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被國內外雜誌刊登並引用。
該所研發實驗室,已經通過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驗收認證(符合GMP標準)。現有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室,購置3000萬元的國際先進設備,符合GMP要求的無菌層流室300多平方米,可同時供多個課題組使用。儀器設備;血細胞分離機、流式細胞儀、造血細胞程式降溫儀、多台倒置顯微鏡、螢光顯微鏡、低溫超速離心機等。
主要研究方向;細胞培養條件最佳化、細胞規模化擴增、細胞抗衰老作用的研究、影響細胞臨床治療的因素分析、新型幹細胞冷凍保存液開發、細胞來源和生理狀態與惡性腫瘤之間的相互關係、細胞在腫瘤及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療、細胞庫的建立等。可提供細胞冷凍、細胞分離、細胞培養、免疫學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相關研發,及對外合作的臨床技術服務。
國際的McMahon女士說;“中國的再生醫學研究是國家自豪感的來源,中國人無疑會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可以為許多全球衛生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如果中國繼續積累力量並克服其挑戰,出現受到國際讚譽的成功的再生醫學治療和療法是很可能的。”
神經修復學研究所
“神經修復學”是21世紀創立的新學科,燕達醫學研究院神經修復學研究所是由黃紅雲教授為主帥的專家團隊組建,是國際神經修復學會理事長單位,該團隊目前是全球現代神經修復學臨床套用研究開展最早、方案最完善和臨床治療效果最好的研究及臨床套用單位,一直在引領神經修復學領域在全球快速發展。該團隊在國內外專業雜誌發表百餘篇神經修復學領域的論文;編寫世界上首部《嗅鞘細胞移植》、《中樞神經修復學》專著。這一創新成果引起了學術界和傳媒的廣泛關注。
神經修復學研究所致力於推動神經修復學基礎研究及臨床套用的快速協調發展,增強世界各國對這一領域的學術交流。打破神經修復基礎醫學、藥物研發和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形成合理的對接,縮短實驗室和病床之間的轉化過程。體現轉化醫學最新理念,把神經修復學基礎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治療新策略,把臨床遇到的難題轉化為基礎研究課題,讓患者更快更多地受益於醫學科技成果。
神經修復學研究所積極推進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損害的神經修復學臨床基礎研究,重點探索多發疑難疾病和損害的神經修復學最佳化治療方案及作用機制。研發用於移植修復神經系統的系列細胞產品,包括嗅球嗅鞘細胞、鼻黏膜嗅鞘細胞、鼻黏膜嗅乾/祖細胞、神經乾/祖/前體細胞、骨髓基質(乾)細胞、臍帶間充質(乾)細胞、臍帶血間充質(乾)細胞、脂肪幹細胞、施萬細胞、嗜鉻細胞等。
醫學檢驗所
燕達國際醫學院研究院檢驗所,根據國家衛生部相關檔案的精神,和醫療體制改革及發展的需要,以推動醫療水平的提高與進步為目標,結合燕達國際健康城的實際需求,通過與燕達國際醫院的感染控制科合作,打造的一個具國際水準,集科研和臨床檢測為一體的獨立醫學檢驗機構。
檢驗所下設臨床微生物學檢測室、臨床免疫血清學檢驗室、臨床細胞分子遺傳學檢驗室,主要以開展真菌鑑定、致病性微生物的檢測、基因診斷的檢測、質量控制的檢測等業務為主。
該所硬體設施完善、技術力量雄厚,具一流的先進科學管理團隊;現有國內知名專家陳世平領銜的高級教授5人,博士6人,檢驗師3人,主治醫師5人等海內外優秀人才。檢驗所占地1500平方米,建成了符合國家GMP認證的淨化實驗室近400平方米,和500餘平方米的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真菌、微生物等的檢驗室。購進了符合國家、國際標準的規範管理體系和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及檢測試劑2000萬元。
主要有;微生物酶聯檢測儀、定量PCR儀、核型分析儀、測序儀、SNP基因分選儀、螢光分析儀、生物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等。該所在微生物檢驗方面,採用免疫螢光技術,酶聯技術、PCR技術,抗原、抗體化學發光技術,金標技術,抗原與抗體免疫架接血凝等新技術,對八大類微生物病毒、細菌、真菌、螺旋體、立克次體、衣原體、支原體、放線菌及菌毒素進行快速檢驗;在基因診斷方面可以開展染色體核型分析與螢光原位雜交、藥物基因組學檢驗分析、產前診斷與植入前診斷,和免疫血清學檢測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檢測等項目。
面向社會;以人為本,科技為先,尊重人性,誠實守信,關愛健康,服務大眾,創造一個健康、環保的綠色世界是我們的使命!
燕達國際生物治療中心
學者所述的這樣一一相互滲透,形成了合,主要趨勢是科技實體承擔,21世紀時代特徵的新學科,在現代醫學科學技術革命浪潮中,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新成果為先導的技術迅速崛起,醫學的整體化、綜合化、集成化,各學科多層次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產生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學科,是醫學整體化發展的大趨勢。醫學研究中出現的將眾多相關學科集於一個研究領域,形成新學科技術的發展。
燕達國際生物治療中心;由燕達國際醫學研究院的基因、細胞、分子診斷研究所與燕達國際醫院二十多個科室聯合組成。治療中心團隊由國內外醫學的著名專家教授組成;院士吳祖澤、美籍科學家張維維、博士黃紅雲、特邀專家李定綱、袁農等幾十個教授科主任組成強大陣容,及科研、臨床一體的綜合團隊。
生物治療包括細胞和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細胞移植作為一種治療策略,不僅能夠通過細胞替代、結構修補,而且通過營養和神經保護作用改變中樞神經內環境。為脊髓損傷、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腦性癱瘓、腦卒中後遺症、小兒腦癱、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病、植物生存狀態等、20餘類難治性疾病開創安全有效的神經修復學細胞臨床治療方法。這一創新療法已治療了世界80多個國家1600例患者,吸引大批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患者來我國就醫,是世界醫學界的創舉,也是中國人的自豪和榮耀。
基因治療---我們對腫瘤患者實施基因和細胞治療,結合化療、放療、熱療、以及傳統中西醫治療等多方面互補治療方案,對緩解症狀、延長生命、根治病情、人道處理、提高生命質量、康復保健配合等一系列治療和隨訪服務,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和對生命健康的維護。經過多年的探索開拓,院長張維維博士成功地研發了世界首例生物抗腫瘤基因治療藥物“今又生”(p53重組腺病毒)。作為世界第一個基因治療產品正式上市。她的誕生;是世界醫學和藥學領域的一次革命,是當今生物醫學發展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今又生”臨床六年來,我們結合常規治療(手術,放療,化療)腫瘤生物治療的綜合療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極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續。讓腫瘤這個天敵變成一個慢
性病。現已有國內外300多家醫療機構的套用,整體化達5萬多例,2000多名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在國際獲得了很大的聲譽。
2000年,美國“國際腫瘤生物免疫治療年會”總結報告中指出;“生物治療是目前醫療界知道的唯一一種有望徹底消滅癌細胞的治療手段”。21世紀,是生物治療醫學科技的新時代。燕達國際生物治療中心;具精英團隊、科學管理、先進設備、領先研發、創新治療。燕達醫學研究院引領全球醫學生物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打造燕達國際健康城國際航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