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燕冀中學)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燕冀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Beijing No.14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學,是宣武區重點中學、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的前身“畿輔學堂”創建於1906年;1912年,由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號召將畿輔學堂擴大,改稱畿輔中學校;1928年,更名為“燕冀中學”;1951年,學校成為公立完全中學,將燕冀女校、育華中學男生部、嵩雲中學併入燕冀中學,更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截至2015年3月,學校總占地面積3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設有4700平米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共有33個高中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164名教師,16個國中教學班近400名學生、110名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第十四中學
  • 外文名:Beijing No.14 High School
  • 簡稱:北京十四中
  • 創辦人張之洞
  • 創辦時間:1906年
  • 類別:公立中學
  • 屬性:宣武區重點學校(1978年)
    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2005年)
  • 主管部門: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
  • 現任領導:張琳(校長)
    韓偉民(黨委書記)
  • 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校歌:《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 校慶日:9月16日
  • 地址:高中部: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蓮花河南街2號
    國中部: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老牆根65號
  • 主要獎項:北京市百年學校(2012年)
  • 知名校友金吉堂馬克先
  • 知名教師郭風惠黃壽祺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辦學歷史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張之洞主持在宣外大街64號院內創辦了畿輔學堂,同年在京師督學局立案,有中學1個班40人,學制5年;高等國小1個班40人,學制3年;初等國小1個班60人,學制4年;教員9人,職員3人,經費由直隸省提供。
民國元年(1912年),由於大多滿清官員因辛亥革命返回原籍,清代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號召數名河北籍知名人士,對學校進行了擴建,改稱畿輔中學校,學校也從原來的公立變為私立,成為老北京最早出現的私立學校之一,學制為四二制。
民國17年(1928年),更名為“燕冀中學”,成為河北籍同鄉在京子女們學習的學校,學校分男、女兩校,男校在外城廣安門大街,女校在內城西什庫後庫。
民國20年(1931年),增設高中班,實行三三學制。
民國24年(1935年),接收下斜街京華美術專科學校校舍。同年,燕冀中學遷入畿輔先哲祠。
民國36年(1947年),女校停辦高中。
1951年,市政府接管,將燕冀女校、育華中學男生部、嵩雲中學併入燕冀中學,命名為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成為公立完全中學,校址定在北京市宣武區下斜街四十號的燕冀中學原校址。
1956年,學校創建校辦廠,為學生的學習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造了條件。
1978年,北京市第十四中學被首批評為宣武區重點中學。
1998年,國中部從十四中分離,與北京市第一三六中學合併成立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分校。十四中改制為高中校。
2005年,為擴大十四中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與131中學、204中學合併兩址辦學,重新改為完全中學,十四中新址(西址)動工。同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6年,十四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百年校慶。
2009年,學校新校址投入使用,高中部遷至新址。
2010年,學校與十四中分校合併,三址辦學。
2011年,三址辦學改為兩址辦學,取消天寧寺校址。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5年3月,學校共有33個高中教學班1600餘名學生,16個國中教學班近400名學生;總占地面積30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設有4700平米的學生公寓,可容納500餘名學生住宿。
百名中學校長來校參觀百名中學校長來校參觀
高中部占地面積近六十畝,有標準的400米跑道和足球場地,有地下籃球館、藝術樓和學生公寓。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4月,學校不僅建有供初、高中生使用的標準教室40餘間,每間教室都配備了電子白板,還配有實驗室10間、普通實驗室45間、功能教室20餘間,其中包括系列化學實驗室、系列生物實驗室、系列物理實驗室、地理教室等。這些專用教室與標準教室比例達到2.5∶1。
地理專業教室內有數字星球系統,由電腦軟體操控,可以描述許多地理信息,比如模擬太陽表面的現象、衛星飛行的軌跡、演示颶風形成過程和模擬當地球抽乾海水之後的情況等。還擁有能展示出地球上看到的所有星座的星相儀,可以模仿火山噴發過程的設備,能夠模擬地震發生時的情景的地動儀,多間專用教室都可以開展整合性學習。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博士後1人,博士1人,碩士16人,60餘人獲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北京市特級教師4人,北京市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60餘人,高中164名教師,國中110名教師。
北京市特級教師:安彩凰(數學)、李佳(化學)、王偉光(生物)、魏曉莉(數學)
北京市骨幹教師:唐立娟(政治)、沈軍(化學)、劉傑(數學)
西城區教育系統骨幹教師:陳爽月、高晶、李淑賢、羅琴芳、王淑寧、張彩虹、黃麗霞、王密霞、韓穎、黃子鑫、郭彩霞、扎穎、白雪飛、孫玥、田樂芳、許玉蓉、楊豐躍、高春梅、劉冬梅、吳佳瑛、朱衛東、鄧錦輝、馮春紅、王波、劉剛、孫文艷、於鷹、王春雪、周艷、馮海燕、張如良、趙冬松、易璐、馬春花、羅筱琳、宋妮、謝文霞、李煜、李鑌、佘曉君、李丹
西城區中國小首席班主任:李存秀(政治)、吳超穎(生物)
西城區學科教學、德育、科研帶頭人:石青、譚桂雲、張敏、黃煒、童紀元、宋長慧、楊國節、黃誼、李桂冬、徐凌、李曉風、肖永東、華洋、鄭金姬、翟靜波、李江泰、梁秀麗、唐鋒國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6年高考
文理班成績均超過一本線近30分,文科平均分達到611分,600分以上學生有105人,占考生總人數的50%,一本上線率文理科均在90%上下,二本上線率理科99%,文科班達100%。
2015年高考
1名學生數學高考滿分,成為北京市文科數學第一名,600分以上的高分段學生超過考生總數的50%。
  • 中考成績
2016年中考
學校前三名裸分為567分,566分,565分,在總分中,年級優秀率達到93.21%,其中有10名同學進入西城區前500名,在560分以上的學生有12人,555分-559分有29人,550分-554分有27人。
在單科滿分中,數學學科3人滿分(120分),英語學科33人滿分(120分),物理學科3人滿分(100分),化學學科3分滿分(80分),語文學科的最高分為116分。單科滿分人次44人,及格率100%、優秀率達到93%。
  • 素質成績
時間學生/團體競賽名稱獲獎情況
2018年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行進打擊樂團
“中華杯”中國第十二屆優秀管樂團隊展演活動
示範樂團(金獎)
2017年
各1人
十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評選活動
全國一等獎暨“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
全國二等獎暨“中國少年科學院預備小院士”稱號
2016年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國際部
北京市中國小外國學生2016年度漢語節
書畫比賽二等獎、作文三等獎、唱誦大賽三等獎、優秀輔導教師、優秀組織獎
2015年
6人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一等獎
2014年
4人
第十四屆“激辯青春”高中生辯論賽
優勝獎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教師成績

時間教師賽事名稱榮譽/獲獎情況
2017年
符玉順
北京市中國小教師誦讀比賽
一等獎
李婷婷
第五屆全國中國小實驗教學說課活動
金牌
張春雷
十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評選活動
全國優秀輔導教師
2014年
王海琳、佘曉君、陳爽月
北京市第十三屆課改論文評選
一等獎
劉傑、魏曉莉、沈軍、白雪飛、田樂芳
二等獎
李江泰、劉冬梅、楊曉穎、房曉穎、高春梅、黃誼、胡艷紅、李鑌、楊文慧、於宏偉、陳紅梅、董成勛、樊洋、龔真觀、唐鋒國、谷宇、王明飛、許玉蓉、李岩
三等獎
2002年
李佳
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論文評選
一等獎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學校榮譽

授予時間榮譽名稱授予單位
2012年
北京市百年學校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14中校徽14中校徽
從具象看,它是數字14,代表十四中;抽象看,它像燃燒的火焰,像一朵火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四中希望通過教育生活,點燃學生頭腦中的巨大潛能。十四中更希望這樸素的教育行為、教育擔當,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精神文化

  • 校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校訓是幾代十四中人的本質特徵的寫照,是十四中的精神。
  • 校歌
《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作詞:王涌海 作曲:宋妮
前進,前進,前進,   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披著世紀的霞光,
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
風華園裡花似錦,
時代育新人。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
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
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
帶著“一二·九”的征塵。
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
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
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
旌旗展,號角震,盪風雲。
前進,前進,前進,
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新北京的十四中人!
校歌校歌
北京十四中校歌《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原是十四中教師為一個班創作的校園歌曲。首演於十四中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舉辦的“弘揚《講話》精神,展示校園風采”主題演唱會。後在學軍基地試唱,經教代會討論通過暫代校歌使用。
歌曲採用一段式。“前進,前進,前進,新北京的十四中人。”借鑑“A—B—A”式,首尾兩句相同。“十四中人”是個大概念,涵蓋了當今的和以往的(包括畿輔時代、燕冀時代)所有老師、學生和校友。一個“新”字立足當今,承前啟後;三個“前進”連用,昭示師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中間部分分三層:“披著世紀的霞光,迎來京都老校百年春。風華園裡花似錦,時代育新人。”為第一層是總起,強調的是老校迎春,從新世紀、新時代,哺育新人的角度,啟迪師生確立與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
“我們從畿輔學堂走來,閃著反帝反封建的神韻。我們從燕冀中學走來,帶著“一二·九”的征塵。我們從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走來,肩負著共和國賦予的歷史重任。”此為第二層,顧往。張之洞廢科舉興辦學堂,原想挽救大清,可新學卻培育了不少滿清王朝的掘墓人。遙想當年畿輔學子,定然處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之中。而燕冀師生參加的黨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確已載入史冊。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老校獲得新生的同時,也賦予了莘莘學子肩負起強國的歷史重任。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百舸爭流點乾坤。巨浪翻飛黃河韻,驚濤赤子魂。旌旗展,號角震,盪乾坤。”此為第三層,論今。“百舸爭流點乾坤”中的“點”字既指“指點”也指“裝點”。意在激勵學子奮發圖強,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里,把祖國建設得更強更美。當今世界不僅競爭激烈,而且風雲動盪,當代中華兒女為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的實現民族復興的莊嚴使命,一定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巨浪”“旌旗”正是依據上述意向擬就的文字。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
張琳
黨委書記
韓偉民
德育副校長
梁秀麗
副校長、工會主席
張運璽
教學副校長
劉傑
(註: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姓名任職期間職務
張文登
1954年-1955年
校長
鐘禾
1956年-1956年
溫士一
1957年-1969年
校長兼黨委書記
張春山
1972年-1977年
校長
宋銳校
1978年-1980年
李郁明
1981年-1984年
蘭利福
1985年-1985年
王序良
1986年-1987年
張宏韜
1985年-1993年
黨委書記
田德育
1988年-1993年
校長
李建媛
1994年-1998年
榮培雲
1994年-2013年
黨委書記
榮培雲
1999年-2006年
校長
王建宗
2007年-201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