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福建省漳州市民間文學)

燈謎(福建省漳州市民間文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燈謎,福建省漳州市民間文學,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漳州燈迷,又稱“文虎”,故猜謎又有“射虎”之雅稱,是一種有趣的文字遊戲。燈謎自唐朝傳入漳州,盛於明清,在薌城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民眾基礎,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民間文化藝術。漳州燈謎使用的創作體裁有會意體、離合體等二十多種法門,印章謎、畫謎等二十多個謎種。使用的謎目也有數百項。

2011年12月14日,福建省漳州市申報的“燈謎”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I-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謎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1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保護單位:漳州市薌城區文化館
  • 項目編號:I-1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漳州市地處閩南金三角,唐垂拱二年(686)設定郡治,已有一千三百餘年,薌城區為漳州市一中心區,是漳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薌城區為中心,漳州燈謎活動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
燈謎
漳州燈謎
漳州燈謎發軔於民間的童謠謎語,隨著中原文化的介入,明清時代已發展成為地方風俗文化。據《薌城區志·文化卷》載,明萬曆後期,燈謎開始出現於上元節,不僅有文字謎,而且啞謎、實物謎等雜類體謎也達到較高的水平,使用的創作法門已達三十多類,謎目也有數百種之多。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漳州謎人吸取外地創作方式,結合漳州本地特點,在燈謎創作上有了創新和發展。
漳州燈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五百多年,從民間自發形成,經過各時期發展創新,在民間廣為流傳,並流傳到寶島台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漳颱風格,出現了大量的謎藝人才,謎作著述也廣為傳抄,如《謎海》《墨廬謎話》《遂園集》《錦江謎拾》《薌城謎草》等。
新中國成立後,燈謎書刊大量編印出版,發行近十萬冊。漳州政府各部門重視燈謎活動的開展,由文化、工會牽頭,各單位、鄉鎮街道、工廠、學校普遍建立燈謎活動組織,頻繁開展活動,燈謎進工廠、進社區、進課堂,已成為節慶日和專題宣傳活動不可或缺的文化項目。
1981年5月,漳州成立國內第一個市級燈謎協會;1992年創建漳州燈謎藝術館;1989年舉辦“漳州首屆中華燈謎藝術節”,來自港台和內地14個省(市、區)近200名謎人參加;1998年元宵節,漳州謎協代表團訪問台灣,率先實現了兩岸謎界雙邊交流。

文化特徵

漳州燈謎使用的創作體裁有會意體、離合體、象形體、諧音體、假借體、白描寫真、別解頓讀等二十多種法門,印章謎、畫謎、啞謎、實物謎、色彩謎、方言謎等二十多個謎種。使用的謎目也有數百項,形成一整套具有漳州特色且又較為完整的創作體系。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漳州燈謎多次組團赴海外及港台地區交流謎藝,燈謎成為聯結國內外情誼的文化紐帶。
保護措施
1992年春,漳州市創建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舊址在薌城區文化館四樓。1999年春遷至漳州標誌性建築威鎮閣主樓。2012年11月遷入漳州古城台灣路漳南道巷。2021年3月,漳州市燈謎藝術博物館新館揭牌成立。展館位於漳州古城台灣路漳南道巷,館內收藏有古今中外的燈謎資料三萬餘件、歷代謎家簡要事跡碑刻、海內外重要燈謎活動碑刻、謎聖張起南和謎賢高伯瑜的半身銅像、春燈源流圖碑刻、印章謎108枚、名人手書謎2070箋以及文化名人書畫佳作等。張超南撰、張起南書之“山輝書屋”楠木楹聯、高伯瑜捐獻的畢生珍藏曆代謎學古籍和國粹一號端硯為鎮館三寶。
燈謎(福建省漳州市民間文學)
漳州市燈謎藝術博物館新館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0年5月,漳州市薌城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首批“中國民間藝術(燈謎)之鄉”。
主要活動
2012年11月18—20日,首屆漳州天寶香蕉文化節暨福建省第九屆燈謎藝術節在薌城區舉辦。
2013年2月23日(農曆正月十四)晚,薌城區第二十二屆燈謎會猜活動在漳州歷史文化街區開展。
2018年6月16日,漳州燈謎協會、民進薌城總支開展“非遺”文化進古城燈謎競猜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