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澄海,曾為古老的澄海縣,位於韓江出海口,澄海燈謎因以得名,也主要分布於原澄海縣境。澄海燈謎中保留了宋代臨安“擊鼓猜射”的傳統開猜形式。
澄海自古文風極盛,源於古代隱語、鬥智炫巧的燈謎活動在當地有著較長的歷史,至明清時代發展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文化。清代康熙年間的《澄海縣誌》,已有“好事者或為藏頭詩句,令猜者什百為群,曰燈謎”的記述,傳承已有300多年,且已流傳到東南亞的潮籍華僑華人社區。
早期的澄海燈謎因局限於方言區域未能遠播,直到後來被稱為“正宗謎”的中原謎法傳入,並與本地民間方言、謎語相融合,遂構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澄海燈謎。
文化特徵
燈謎特色
澄海燈謎內容廣博,文史經籍、詩文韻語、俚歌方言、時人舊物皆可入謎,與社會生活關係密切,人文內涵豐富。澄海燈謎的表現形態更是多姿多彩,如創作體裁有會意體、離合體、象形體、諧聲體、假借體、別裁體等多種類型,法門有白描寫真、頓讀別解等20多個,迷格有“捲簾”等40多個,謎種有印章謎、畫謎、啞謎、實物謎等20多個,謎目也有近百類數百項等等,由此形成了一個既普遍通用又別具澄海特色的謎語創作體系。
開猜形式
澄海燈謎的開猜形式既繼承傳統,又不斷創新。其中難得的是至今還保留著宋代流傳下來的“擊鼓猜射”式,此外還有懸猜式和筆猜式;改革開放後,又相繼出現了報刊函猜式、電控競猜式以至手機簡訊互猜、網路聯猜、電台聽猜等新的開猜形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澄海燈謎以其傳播知識、啟迪智慧的功能和獨特的文化價值,深深融入了當地的元宵節、中秋節等習俗之中,成為民間廣泛參與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而且歷久不衰。
傳承狀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燈謎的文化地位和功能已顯得日漸模糊,加上受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澄海燈謎正逐漸陷入不景氣狀態,急待有關部門加大保護和扶持力度,使這一傳統的謎藝之花長開不敗。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澄海文化館獲得謎語(澄海燈謎)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99年,廣東省澄海市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燈謎藝術之鄉”。
2000年5月,廣東省澄海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燈謎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