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彩(上海燈彩)

燈彩(上海燈彩)

燈彩(上海燈彩),上海市盧灣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上海燈彩是在民間燈彩的基礎上於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上海燈彩以花紋圖案細緻、色彩鮮艷著稱,以前曾流行於真如、大場等上海西區。藝人們扎制的《萬家回春燈》、《繡球燈》、《青獅燈》和《荷花燈》等都具樸素的民間特色,構思巧妙,敷彩和諧大膽,造型美妙耐看,製作精細。舊時上海的八仙橋、老城隍廟一帶也是元宵賞燈的熱鬧去處。上海近代燈彩繼承了古代燈彩的優秀技藝,不僅燈彩的材質在不斷更新,有麻、紗、絲綢、玻璃等,而且品種更為豐富,有撐棚燈、走馬燈、宮燈、立體動物燈四大類。

2008年6月7日,燈彩(上海燈彩)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彩(上海燈彩)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上海市盧灣區
  • 遺產編號:Ⅶ-50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代的上海松江地區便有了元宵鬧燈的習俗。明清時期,上海元宵燈會已經非常成熟。清代秦榮光在《上海縣竹枝詞·歲事》說:“肉餡餛飩菜餡圓,灶神元夕接從天。城廂燈市尤繁盛,燈塔燒香費幾千。”元宵節半夜,燈市煙火繁盛,居民傾城出遊,被稱為“走三橋”。
清末秀才,改良主義政論家王韜(1828—1897) 在其所著的《瀛埔雜誌》內,對上海各縣(區)的元宵燈會有細膩周詳的描寫:“滬人放燈每在上元節前後。剪紙鏤花為七寶蓋,中空可點燭,此唯滬邑有之。一燈之制,經歲始成,雖費數十金不惜。又或扎彩為亭,高可三四丈,間飾龍鳳,以雲母石為鱗甲,上下通明,光照數丈。或有以變童裝束作女子狀,名目台閣,與昊中採茶燈不同。至夜簫鼓喧面,綿亘數里,光耀桔晝,真為焰摩天上。油頭半臂,遨遊其間,迄無停止。月明星稀,酒闌燈炮,棗花簾內,兒女聯觀。雖風俗喜奢,亦足見昇平氣象也。”張秋《諸春華滬城歲事衢歌》註:“雲燈之盛於二月者,為花神燈又名涼傘燈。燈作傘形、六角、間有圓者,鏤人物花卉,珍禽異獸。細於繭絲,纓絡須帶。無不精妙,皆以五色錦箋綴成,其工可謂精巧矣。”宋時所置的嘉定縣,已於1958年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瀛牆雜誌》這樣記載道:“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先數日賣燈,謂之燈市。燈有楮練羅帛之屬,繪鏤人物故事,或為花果蟲魚動植之像。好事者或為藏頭詩句,懸雜物於幾,任人商揣,日燈謎,亦日彈壁燈,揣著者其物聽其取去。豪家富室,則有繚絲琉璃、魚魷彩珠、明角。羊皮、夾紗、麥絲、竹縷、流蘇、寶帶、鰲山諸品。至期則結彩棚於衢巷,懸燈爭勝。白日游觀,名日看彩色夜擊鑼鼓,日鬧元宵。”
民國時的《申報》曾經記載了城隍廟燈會的盛況。新中國成立之後,元宵燈會依然存在,期間因“文革”中斷,1979年重新恢復。1995年,城隍廟燈會正式更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簡稱“豫園燈會”)。之後每年,豫園都會以當年的生肖為主題舉辦燈會,為期十八天。

文化特徵

上海燈彩是在上海都市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燈彩藝術,它繼承古代燈彩的優秀技藝並加以合理髮展,不僅材質有所更新,品種也更為豐富。海派燈彩分撐棚燈、走馬燈、宮燈、立體動物燈四大類型,其中以何克明為代表的立體動物燈彩集觀賞性、藝術性、裝飾性於一體,是上海燈彩藝術精粹的部分。
上海燈彩以生動的造型、艷麗的色彩、精巧的製作工藝而聞名。上海的龍燈有三種。一種是注重裝飾的“看龍”,其通常用布制繪色,也有的以綢緞加以刺繡。還有一種和看龍區別不大,但更加樸實且能夠自由旋轉的“舞龍”,舞龍在耍的時候能上下左右扭轉。第三種是以竹籠為骨架,以麵筋紙裱糊的“燈龍”,竹籠內點有蠟燭,舞動起來像火龍一般。由於沒有“龍衣”相牽連,要龍時要求動作循勢連貫。
上海燈彩中的立體動物燈彩最為獨特。這種燈彩以動物骨架的解剖為依據,運用搓、扎、剪、貼、裱、糊、描、繪等工藝扎制而成。用絹綢、綾緞做罩,金銀絲邊作裝飾,其特點是既有雕塑般的造型,又有繽紛的色彩,裝飾效果強烈,形成獨特的江南燈彩流派。如百鳥朝鳳燈,是由鳳凰、孔雀、喜鵲等大小不等的花鳥燈組成,富有生氣。

製作工序

上海燈彩主要採用鉛絲、彩紙、綢緞、電燈泡等材料,先將鉛絲拉直使其挺拔,按需要尺寸剪斷,然後在鉛絲上粘一層薄薄的皮紙,以使鉛絲不易生鏽和扳扎動物骨架時鉛絲扭處牢固可靠。20世紀初受西防工藝美術的寫實風格影響,上海動物燈彩特別要求動物造型必須以真實的動物解剖骨架圖為參考,對具有動物特徵的部位加以適當的藝術誇張,骨架造型要求準確、生動、逼真。骨架紮成後,先在腹內接裝電線和燈泡,再在表麵糊上各色艷麗的彩綢,各塊彩綢的接縫處鑲以金線或銀線(白色綢緞一般鑲銀線, 其他顏色綢緞鑲金線),這主要為遮蓋綢緞的間縫和協調色彩。然後再對動物的頭、冠、眼、頸、翅、尾等部位作精細的鑲嵌,這部分的工藝處理相當精密和複雜。如果製作一件龍燈或孔雀燈,它們身上就要嵌上成千上萬的鱗片,每個鱗片且要經過四五道工藝才能做成。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上海的燈彩不同於其他的是更注重整體,講究題材、造型、色彩,在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上也更積極。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形成了上海燈彩的獨特風格。
傳承狀況
因社會經濟發生轉型,在現代商業氣息濃厚的上海地區,傳統的燈彩技藝已失去生存空間。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上海燈彩傳承人無力扎制精品巨作,只能做些小型的旅遊紀念品以維持生計,加之後繼力量匱乏,傳統燈彩技藝難以繼續發展傳承。以何克明燈彩為代表的海派燈彩已處於瀕危狀態,急需有關方面施以援手,幫助重振。
傳承人物
何偉福,男,1949年10月23日出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燈彩(上海燈彩)。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公布,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獲得“燈彩(上海燈彩)”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燈彩(上海燈彩)項目保護單位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20年6月15日,由大世界傳藝中心、五里橋街道共同舉辦的2020年黃浦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非遺”文化集市暨“上海燈彩”展示活動近日在8號橋創意產業園三期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