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熙寧元年
- 歷史事件:與高麗復交
七月 福建著名海商黃真受福建轉運使羅拯指派,到高麗傳達神宗復交通好之意,得到高麗王贊同。熙寧二年,高麗國王遣使隨黃真來中國;翌年八月,神宗復遣黃真赴高麗...
熙寧,是北宋時宋神宗趙頊的一個年號,(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總計10年。...... 熙寧,是北宋時宋神宗趙頊的一個年號,(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
熙河開邊又稱河湟開邊,指的是北宋熙寧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六州的戰役。宋神宗時期,為了改變...
宋神宗趙頊 熙寧元年 公元1068年 戊申年 宋神宗趙頊 熙寧二年 公元1069年 己酉年 宋神宗趙頊 熙寧三年 公元1070年 庚戌年 宋神宗趙頊 熙寧四年 公元1071...
85歲/熙寧元年(1068) ↓ 真定、成都 隨陸詵。 86歲/熙寧二年(1069) ↓ 成都 隨陸詵。 天回寺遇師得訣。 87歲/熙寧三年(1070) ↓ 成都、漢陰 八...
王安石於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採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
延禧公主,宋神宗嫡長女,母向皇后。熙寧元年三月,封延禧公主。元豐元年二月薨,時年十二,追封燕國公主。元符三年三月,追封周國長公主,賜謚淑懷。政和四年十二...
治平中,水災地震,宗孟上書,斥大臣及宮禁、宦寺,熙寧元年,改著作佐郎。神宗見其名,曰:“是嘗言水災地震者邪!”召試學士院,以為館閣校勘、檢正中書戶房兼修...
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到開封,主持變法工作。熙寧二年(1069)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法。變法派形成了呂惠卿、章惇、蔡確等為變法派中堅力量的體系。...
張敦禮,熙寧元年選尚英宗女祁國長公主,授左衛將軍、駙馬都尉,遷密州觀察使。元祐初,疏言:“變法易令,始於王安石,成於蔡確。近者退確進司馬光,以臣觀之,...
(1)百年:指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凡一百餘年。札子:當時大臣用以向皇帝進言議事的一種文體;也有用於發指示的,如中書省或尚書省所...
公元1068年(北宋熙寧元年)賜進士出身。歷官大理寺丞,集賢校理。坐鄭俠事,放歸田裡。有《王校理集》。《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6] ...
熙寧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復河湟,招撫羌族,孤立西夏”方略,為宋神宗所納,被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率軍擊潰羌人、西夏的軍隊,設定熙州,主...
”此詩熙寧元年作,剛剛走上官場與社會,對自己人生操守做思考。詩從清明節出發,從歷史中選擇兩個應時人物,一濁一清,褒貶之意自明,儘管共一丘,但千載賢者終必...
乾道(1067年-1068年)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年號,總計2年。紀年乾道 元年 二年公元 1067年 1068年乾支 丁未 戊申北宋 治平四年 熙寧元年...
周敦頤出身汝南周氏一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五月五日,周敦頤生於道州營道縣...熙寧五年(1072年),周敦頤不幸感染了瘴癘,辭官歸隱定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他將母親...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
此詞當作於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之後韓琦的晚年時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八載:“韓魏公晚年鎮北州,一日病起,作《點絳唇》小詞。”韓魏公即韓琦,所謂...
《泊船瓜洲》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也有爭議,雖然都認為寫於王安石晚期,但具體的說法主要有三種意見: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
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所先,對曰:“擇術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
陳暘(1064~1128年),北宋音樂理論家,古代八大音樂名人之一,官至禮部侍郎。陳暘,字晉之,北宋熙寧元年(1068)生於閩清縣宣政里漈上(今雲龍鄉際上村),幼聰穎好學...
熙寧元年(1068),建昌軍司理參軍王韶上《平戎策》,認為“西夏 可取。欲取西夏,首先應當收復河湟,如此則夏人腹背受敵,不攻自破”。神宗認為王韶之議頗為有理,...
世永,襲邢國公,官至鎮南軍留後,熙寧元年薨,贈昭信軍節度使、南康郡王,謚修孝。[1] 《宋會要輯稿》:至和元年六月四日,左屯衛大將軍、光州團練使、戈陽...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賜進士出身。先後擔任過西京國子監教授、崇文院校書、秘閣校理等職。卒於熙寧七年(1074),時年四十七。有詞三首傳世。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