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羆(漢語辭彙)

熊羆(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熊和羆皆為猛獸。其中,羆是熊類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

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有時也指帝王得賢輔或生男之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羆
  • 拼音:xióng pí
  • 本義:熊和羆,皆為猛獸。
  • 出處:《史記·五帝本紀
詳細解釋
  1. 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毛澤東《七律·冬雲》:“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尚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
    《尚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禁暴戢奸,下藉熊羆之用。”
    元·朱守諒《秋夜偶成》詩:“暫止熊羆消大暑,秋深雲合殄妖氛。”
    黃燮清《黃天盪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金人十萬師。”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二回《黃天化潼關會父》:“內班中一人言曰:“主將不可造次!黃飛虎乃勇冠三軍,周紀等乃熊羆之將,寡不敵眾,弱不拒強。”
  2. 指生男之兆。
    語本《詩經·小雅·斯乾》:“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兒》詩:“平生未省夢熊羆,稚女如花墜曉枝。”
    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更須夸蘭玉祥開,何必慮熊羆占緩。”
  3. 指帝王得賢輔。
    典出《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載與俱歸,立為師。”西伯,指周文王。
    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
    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檝商巖命,熊羆渭水占。”
    《史記·五帝本紀》:“益拜稽首,讓於諸臣朱虎熊羆。”
    同源典故
    非熊 非熊兆 非熊入夢 非熊夢 非熊羆 非熊老子 非熊遠 非羆 飛熊兆
    運用示例
    明·孔貞運 《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今海水幾沸,天子拊髀思熊羆不二心之臣,安得起公(袁可立)於九原也!”
    唐·李嶠 《霧》詩:“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明·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誰知倚馬高,得遂非熊兆。”
    唐·李白 《大獵賦》:“載非熊於渭濱。”
    宋·陸游 《雨中臥病有感》詩:“非熊老子不復見,誰吊遺魂清渭濱。”
    明·湯顯祖 《紫釵記·高宴飛書》:“非熊奇貌,臥龍風調,綠鬢朱顏榮耀。”
  4. 比喻貪殘的人。
    楚辭·劉向》:“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王逸註:“熊羆,猛獸,以喻貪殘也。”
  5. 舜帝之臣。
    尚書·舜典》: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