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仲,男,土家族,1971年7月出生,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立仲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族
- 性別:男
簡介,事跡材料,刻苦鑽研 科技創新 碩果纍纍,熱愛祖國 熱愛母校 愛崗敬業,熱愛農業 關心農民 支持農村發展,相關新聞,
簡介
1994年本科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並於同年進入研究生學習。1999年獲華中農業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參加過中國水稻基因組作圖、水稻雜種優勢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等重大課題。1996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州立大學從事為期半年的水稻分子標記開發和遺傳作圖研究。從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美國阿肯色大學從事水稻抗病抗逆有關調控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研究。2002年9月,回到華中農業大學工作至今。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同時兼任湖北省遺傳學會理事、《武漢植物學研究》編委、《Theoretical Application Genetics》雜誌編委及多種國際期刊的審稿專家。
2002年,從美國阿肯色大學植物病理系博士後畢業後,回到華農投身於水稻抗旱研究領域,組建一支創新能力強的研究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取得了許多在國內外研究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該團隊以美國洛氏基金課題以及國家重要課題為基礎,申請並獲得10多項國內國際科研項目資助,系統地展開水稻後期抗旱的分子基礎和遺傳改良研究。他發表10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申請國內專利11項、國際專利2項,先後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湖北青年五四獎章”、“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等多個獎項及榮譽稱號。
熊立仲系華中農業大學1994級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碩博連讀),現為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31歲的他也是我校最年輕的教授。2002年,熊立仲從美國阿肯色大學植物病理系博士後畢業。心懷對祖國農業的關心,對母校的熱愛,也為了報答恩師張啟發教授的知遇之恩,他毅然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先進的科研條件,回到母校,投身於水稻抗旱這一難度大而且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研究領域。他潛心鑽研,親下試驗田,憑著艱苦奮鬥和嚴謹的科研精神,在條件艱苦的實驗室里取得了許多在國內外研究領域有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且從歸國回校後,熊立仲就著手開始建設創新團隊,發展學校學科。他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組建了一支創新能力強的水稻抗旱研究隊伍,並且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該團隊以美國洛氏基金課題以及國家重要課題為基礎,申請並獲得10多項國內國際科研項目資助,系統地展開了水稻後期抗旱的分子基礎和遺傳改良研究。
生活上,熊立仲勤儉節約,把實驗室當臥室,一心投入到實驗科研中。"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裡,圓滿地完成自己為自己設定下的目標"是他定義的成功。科研已經融入他的生活,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近幾年來,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Plant Cel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Plant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了10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申請國內專利11項、國際專利2項,先後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湖北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等多個獎項及榮譽稱號。
事跡材料
刻苦鑽研 科技創新 碩果纍纍
2002年,年僅31歲的熊立仲從美國學成歸國,在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31歲,許多處於這個年齡人的事業才剛剛起步,而他卻已經成為一名大學的教授,並領導了一支規模適度、創新能力強的水稻抗旱研究隊伍,奮戰於水稻抗旱這一難度非常大而且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研究領域。在研究實驗中,他所領導的團隊建立了水稻抗旱基礎和套用的研究平台,並且從多個途徑、不同角度深入開展了以"水稻抗旱和水分養分高效"為主題的分子基礎和遺傳改良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對農業科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均作出了重大貢獻。
近五年,熊立仲主持和承擔了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美國洛克菲勒基金課題、歐盟國際合作項目課題等10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和3項國際合作課題。在研究工作中,他不斷創新,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8篇,有影響因子在5.0以上論文6篇。其論文被他人引用達300多次,其中單篇引用最高次數可達71次。他共申請了中國專利11項,國際專利2項。在2003年到2007年期間,他應邀參加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共11次,大會或特邀報告5 次。
在這段時間內,熊立仲還獲得了"中國青年科技獎"、"教育部青年教師資助計畫(200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 (2004)"、"湖北青年五四獎章(2007)"、"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7)"、"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等多個獎項及榮譽稱號。
而在所有的這些榮譽和光環背後,是熊立仲鮮為人知的刻苦鑽研、奮發圖強的精神。從大學時代起,他就十分熱愛學習,對待科學知識孜孜不倦。自投身於科學研究的那天起,他便整日工作在實驗室,專心搞研究。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他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在國內外交流研究中,他謙虛好學,與他人緊密合作,並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他是國家培養起來的植物生命科學領域裡的佼佼者。
熱愛祖國 熱愛母校 愛崗敬業
熊立仲同志在獲得博士後的學位後,主動申請回到祖國,回到培養了他9年的母校,並立刻以滿腔的熱情和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致力於我國的農業科技發展。眾所周知,在美國,他可能獲得比國內更好的做研究的環境,可能有更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條件,可能有更多的專家學者與其合作,還可能有更好的待遇與發展。但是,熊立仲都放棄了,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回到自己的祖國。當時的他到底懷著怎樣的想法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同樣作為一名中國人,那顆永遠赤誠的愛國心每個人都能感受的到。最為可貴的是,他的行為並不是每一個留學海外的學子都能夠做到的。
在歸國回校後,熊立仲就開始著手建設創新團隊,發展學校學科。
他在華中農業大學建立起一個水稻抗旱研究學術團隊。該團隊的各位老師以共同承擔美國洛氏基金課題以及國家重要課題為基礎,通過系統的科學研究和高頻率的技術培訓和交流,培養出了一批在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和作物遺傳改良等研究領域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學術骨幹和技術人才。該團隊在熊立仲的帶領下,不斷在研究中提高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成為了國際一流的創新團隊。近幾年,在人才培養方面,培養了博士畢業生4人,碩士畢業生6人,在讀博士生10人(含國外留學生1人),在讀碩士生12人。
在學科發展方面,該團隊以科研和套用基礎為重點,通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綜合增強研究實力。同時他們充分發揮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傳統優勢,將理論研究成果向提高作物抗逆、產量和品質等套用研究的實踐進行轉化。
總之,熊立仲在領導創新團隊、建設學術梯隊、培養青年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貢獻。
熱愛農業 關心農民 支持農村發展
或許是出身農村的緣故,或許是因為從農業大學走出來的緣故,又或許是他的農學專業使然,熊立仲一直很熱愛和關心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對"三農"問題十分關注。他經常帶領團隊深入農村基層,通過做研究、搞實習,與農民互相交流經驗。在向農民學習的同時,他也給農民帶去了新的技術和方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對農業的信心。在基層,他經歷頗多,體驗頗多,感受頗多,也收穫頗多。他心中的那一份熱愛農村的情懷和那一份成就燦爛人生的堅定理想永不改變!
正是這情懷和理想給了他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他運用自己的智慧投身於改變農業技術落後的現狀的事業中。所以,在許多人正千方百計離開農村的時候,他帶著知識和技術投入到了對水稻--這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的研究中,而他也正用他的智慧和責任悄然地給這片土地帶來改變。這些改變不僅給農村帶去了希望,而且讓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業技術尤顯重要,農村需要千千萬萬像熊立仲這樣的技術型人才從事農業一線研究,為農業發展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技術支持。
熊立仲,一位年輕的教授、導師,一位普通的科學工作者,一位心繫祖國發展的歸國學子,用他的水稻方面的科學研究,用他的智慧與責任心架起了溝通研究與實踐、科技與農村、國內與國外的橋樑。
【已發表文章】
Major publication:
1. Hu H, Dai M, Yao J, Xiao B, Li X, Zhang Q, Xiong L (2006) Overexpressing a NAM, ATAF, and CUC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enhances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alt tolerance in r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3:12987-12992
2. Hu H, Xiong L, Yang Y (2005) Rice SERK1 gene positively regulates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cultured cell and host defense response against fungal infection. Planta 222:107-117
3. Hu H, You J, Fang Y, Zhu X, Qi Z, Xiong L (2008)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SNAC2 conferring cold and salt tolerance in rice. Plant Mol Biol 67:169-181
4. Huang Y, Xiao B, Xiong L (2007) Characterization of a stress responsive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 with posi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drought resistance in rice. Planta 226:73-85
5. Liang D, Wu C, Li C, Xu C, Zhang J, Kilian A, Li X, Zhang Q, Xiong L (2006) Establishment of a patterned GAL4-VP16 transactivation system for discovering gene function in rice. Plant J 46:1059-1072
6. Nayidu NK, Wang L, Xie W, Zhang C, Fan C, Lian X, Zhang Q, Xiong L (2008) Comprehensive sequence and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PEX11 gene family in rice. Gene 412:59-70
7. Ning J, Yuan B, Xie K, Hu H, Wu C, Xiong L (2006)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A and JA Inducible Protein Kinase Gene OsSJMK1 in Rice. Acta Genetica Sinica 33 (7): 625-633
8. Wu C, Hu H, Zeng Y, Liang D, Xie K, Zhang J, Chu Z, Xiong L (2006)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stress-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in rice by cDNA array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 48:1216-1224
9. Xiang Y, Huang Y, Xiong L (2007)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ss-responsive CIPK genes in rice for stress tolerance improvement. Plant Physiol 144:1416-1428
10. Xiao B, Huang Y, Tang N, Xiong L (2007) Over-expression of a LEA gene in rice improves drought resistance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s. Theor Appl Genet 115:35-46
11. Xie K, Wu C, Xiong L (2006) Genomic organizatio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interaction of SQUAMOSA promoter-binding-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microRNA156 in rice. Plant physiol 142:280-293
12. Xie K, Zhang J, Xiang Y, Feng Q, Han B, Chu Z, Wang S, Zhang Q, Xiong L (2005) Iso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10828 putative full length cDNAs from indica rice. Science in China 48:445-451
13. Xiong L, Xu C, Saghai Maroof MA, Zhang Q (1999) Patterns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in an elite rice hybrid and its parental lines, detected by a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technique. Mol Gen Genet 261:439-446
14. Xiong L, Liu K, Dai X, Wang S, Zhang D, Saghai Maroof MA, Sasaki T, Zhang Q (1997) A high density RFLP map based on the F2 population of a cross between Oryza sativa and O. rufipogon using Cornell and RPG markers. Rice Genet News Letter 139-144
15. Xiong L, Yang G, Xu C, Zhang Q, Saghai Maroof MA (1998) Relationships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leaves with heterosis and heterozygosity in a rice diallel cross. Mol Breed 4 : 129-136
16. Xiong L, Wang S, Liu K, Dai X, Saghai Maroof MA, Hu J, Zhang Q (1998) Distribution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and AFLP markers in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rice. Acta Botanica Sinica 40: 605-614
17. Xiong L, Liu K, Dai X, Xu C, Zhang Q (1999) Identif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related traits in rice using an F2 population based on a cross of Oryza sativa and O. rufipogon. Theor. Appl. Genet. 98: 243-251
18. Xiong L, Lee MW, Qi M, Yang Y (2000) Isolation of defense-related rice genes by differentially screening a blast fungus-induced cDNA library. AAES Rice Research Series 4:127-131
19. Xiong L, Lee MW, Qi M, Yang Y (2000) Identification of defense-related immediate early genes from rice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AAES Rice Research Series 4: 132-137
20. Xiong L, Lee MW, Qi M, Yang Y (2001) Identification of defense-related rice genes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and differential screening.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14:685-692
21. Xiong L, Yang Y (2003)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rice are inversely modulated by an abscisic acid-inducibl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lant cell 15:745-759
You J, Li Q, Yue B, Xue W, Luo L, Xiong L (2006)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ABA sensitivity a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tages in rice. Acta Genetica Sinica 33 (6): 525-531
22. Yue B, Xiong L, Xue W, Xing Y, Luo L, Xu C (2005) Genetic analysis for drought resistance of ri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in fiel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Theor Appl Genet 111:1127-1136
23. Yue B, Xue W, Xiong L, Yu X, Luo L, Cui K, Jin D, Xing Y, Zhang Q (2006) Genetic basis of drought resistan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in rice: separa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from drought avoidance. Genetics 172:1213-1228
24. Zhang J, Li C, Wu C, Xiong L, Chen G, Zhang Q, Wang S (2006) RMD: a rice mutant database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rice genome. Nucleic Acids Res 34:D745-748
25. Zhou J, Wang X, Jiao Y, Qin Y, Liu X, He K, Chen C, Ma L, Wang J, Xiong L, Zhang Q, Fan L, Deng XW (2007) Global genome expression analysis of rice in response to drought and high-salinity stresses in shoot, flag leaf, and panicle. Plant Mol Biol 63:591-608
相關新聞
姜道宏、熊立仲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