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家”的觀念,俗話說“成家立業”,成家家就得有房子娶老婆,目前買房年輕主力80後男性成為住房“焦慮哥”。(即指無房產的80年-89年的男性青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慮哥
- 對象:80後
- 原因:不擁有房產
- 理念:房子什麼時候都能買
基本介紹,分析,存在問題,
基本介紹
清華大學的李稻葵教授近日說,中國許多年輕人因為不擁有房產,所以變得非常焦慮。他認為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政治引爆點。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這種觀點認為,年輕人在其經濟實力尚不足夠的階段,急著買房未必是明智的理財決策,首付以及三十年的累計巨額利息完全有可能徹底透支他們未來的消費力,並極大地降低他們未來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因此中國年輕人因買不起房而焦慮其實是“瞎起鬨”。
雖無意和稀泥,但這兩種觀點都有其道理。說到中國年輕人,無非是70後、80後和90後這三批人,70後雖然大多沒趕上福利分房,但他們中不少人在07年以前房價較低時已經咬牙買了房,這幾年房價翻著番往上漲,他們名下的資產自然也隨之膨脹,因此不大可能因房子而產生群體性焦慮。90後最大的也不過20歲,還不到操心房子的年齡,真正普遍為房子焦慮的應該是80後。
分析
可以說他們這種焦慮是瞎起鬨,因為房子什麼時候都能買,非要在經濟實力不濟時背上沉重的房貸負擔,給今後的事業發展和家庭幸福造成羈絆,似乎很不明智。但各位別忘了,房子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地價上,中國房價這幾年之所以大幅飆升,主要是因為地價在扶搖直上,由於中國購房人是一次性支付70年的土地出讓金,因此房價大幅上漲其實反映的是社會對未來幾十年城市地價漲幅的高預期。而土地與汽車、電視機等其他物質財富不同,其供應量不會隨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大幅提高,如果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依然延續,以人類目前的認知水平去判斷,中國城市地區的土地供應只會越來越緊張,如果你現在不及早“卡位”,等你的收入增加時,地價早就不知道漲到哪裡去了,你很可能永遠無法在城市擁有穩定的立足點。就拿過去10年來說,我想中國大多數白領職位的平均收入做不到翻一番,而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價平均翻兩番恐怕都不止。80後之所以普遍為房焦慮,就是擔心他們的收入增長速度永遠跑不贏城市地價的上漲速度,歸根到底焦慮的是他們在城市的安身立命權。從這個角度說,80後焦慮得有道理,用大建廉租房的辦法是不能從根上消除他們這一焦慮症的。
可話又說回來,任何有常識的人都會明白,中國經濟未來幾十年內不可能一直以現在這樣的高速度增長,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某一時間點上也會顯著放緩下來,屆時中國的城市地價很可能會趨於平穩,甚至顯著下降,這種局面在日本已經出現。從這個角度說,中國80後的房價焦慮症確實有其盲目性,因為一、二十年後當他們的供房能力顯著提高時,城市房屋可能反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搶手了,到時候輕輕鬆鬆實現購房夢,豈不快哉?
存在問題
問題是,時下的中國土地市場並不能全面反映各種對未來經濟前景的理性預期。拿壟斷了城市土地供應的政府來說,它在給掛拍土地確定底價時其實就沒有把中國經濟成長率未來會下降、城市化進程會趨於停滯這些負面因素充分考慮進去,而政府“以正面宣傳為主”的輿論引導,又有意無意地給社會大眾營造了一種中國經濟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一路高歌猛進的夢幻氛圍。這兩方面的因素綜合在一起,遂導致中國城市商品房建設用地的出讓價出現虛高。
這種局面短時間內對政府有利,豐厚的土地出讓金可以撐厚各級政府的腰包,但長遠來看卻十分危險。因為地價虛高和股價虛高不一樣,股市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落伍的上市公司總會逐漸被新興的上市企業所取代,虛高的股指跌下去總有漲回來的一天。而如果是由於經濟發展步入成熟期以及城市化進程結束導致虛高的地價下跌,那城市地價是很難再顯著漲回來的,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變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地價下跌來得過於突然和迅猛,其造成的銀行壞賬和百姓財富蒸發很可能導致社會動盪。
因此從長遠計,政府應立即著手改變目前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讓金的做法,改為徵收物業稅,不要讓現在的買房人為未來的經濟成長顯著放緩買單;同時在輿論宣傳上也要多一些客觀,少一些浮躁,幫助百姓形成正確的經濟成長預期,儘可能消除那些“瞎起鬨”式的非理性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