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碳生活

無碳生活

真正達到無碳是不可能的,我們穿的衣服在生產製造,運輸的過程中都是工業產生了碳排放,我們也要呼吸,吐出來的也有二氧化碳,電器產品用電,電又是煤來發電,換句話只要有生活就有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碳生活
低碳生活,倡導無碳生活,示例,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升“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倡導無碳生活

200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轉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氣候變化已經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要求各個國家、企業及團體關注如何採取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世界環境日將重點關注如何促進建立低碳經濟體系和生活方式,如提高能源效率、尋找替代能源、保護森林以及生態友好型消費等。
“環保在身邊之‘無碳生活’”一帖在東楚網黃石新聞網發出後,眾多網友紛紛跟帖支招,倡導“無碳生活”。多數網友認為,對社會整體而言,完全“無碳”難以做到,但有意識地減少“碳排放”,卻是隨時隨地可做的事,勿因善小而不為……
將您的空調調高1度
網友薛莉認為,節能減排應該從每一個人、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夏季,不妨將您辦公室或家庭的空調調高1度,這樣每小時可節約1千瓦的電,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千克。
現在一些環保組織要求將空調調高到攝氏26度,這就是一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舉措,值得推崇。
推廣腳踏車
“腳踏車是最環保的短途代步工具,節能、經濟、方便,還能健身。因此,在人均擁有汽車比例很高的歐美已開發國家,無一例外選擇了提倡推廣腳踏車和大力建設腳踏車道。”網友藍色天空認為,確保腳踏車道便利通達,既是現實選擇,也是大勢所趨。不僅是當前,即使幾十年後,中國的城市也不能拋棄腳踏車。
垃圾分類節省再生資源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日常生活消費品的日漸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上升,垃圾的回收和安全處置的問題日益突出。市城管環衛部門介紹,自2001年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其中發動過3次大規模試點,但均未成功,主幹道上的分類垃圾桶成擺設。
網友論論認為,垃圾的分類回收,前提條件就是由居民自覺地將垃圾分類,並裝入相應的垃圾箱。否則,垃圾回收工廠是無法用什麼“先進技術”將它們按類分開的。

示例

一對美國夫妻的無碳生活
在紐約,有這樣一對夫妻以儘量不對環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的方式度過了一年。身處世界最繁華也是最具生態破壞性的地區,他們一家人改變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化地減少他們的“生態足印”。
2006年底,住在紐約市中心一幢公寓裡的一對夫妻熄滅了自家的電燈,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再也沒有打開過電燈開關。不僅如此,雖然住在9層,他們再沒乘坐過電梯,沒有用過電,家裡的電器都被打入了冷宮。他們沒有為兩歲的女兒用過一次性尿布,不再吃超出250英里之外種植的食物,不叫外賣,不用化妝品,沒有洗衣機,沒有添置任何衣物……他們把環保心得記錄下來,稱之為對環境“零影響”的生活,也就是無碳生活。從改變高消費習慣開始
這個主張最早是由作家丈夫康林·比萬提出的。比萬以前以寫歷史著作而出名,但到了2006年底,他打算寫寫全球變暖。“只做一點點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想從根本上拯救地球,我們就不得不考慮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比萬說。
比萬決定在紐約市中心過一年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負面影響的生活。他的妻子米歇爾夫唱婦隨,欣然應允。米歇爾的童年好友、電影製片人勞拉·加伯特聽說此事後,大感興趣,要求拍下全過程。在她承諾會儘可能以低碳的方式拍攝影片後,比萬才勉強同意。
比萬記錄這一年生活的新書於今年9月1日上架,書名就叫《零影響》(No Impact Man)。整本書是用再生紙和無氯紙板製成的,過程中所需能源完全由沼氣供應。同名記錄片也從9月11日起在全美國公映。
片中,人們可以看到幾個執著得有些傻氣但是又充滿魅力和智慧的人,希望認真地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世界,在這個任意浪費的浮躁社會,一點點彌補人們心理上已經越來越淡漠的個人責任感和環境意識。
對比萬來說,新的無碳生活並不困難,因為在過去10年間,他只給自己買過3件東西:一部二手手機、一台舊電腦和一輛摺疊腳踏車。但對一直刷信用卡成癮的米歇爾來說,適應這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的新生活卻並非易事。起先,商店的誘惑力很大,因為手頭上一直還算寬裕,所以在生活中花錢享樂早已養成習慣。“我必須打破這種習慣,”米歇爾說。
米歇爾夫妻倆削減了大部分開支,燃氣費降為零,外出就餐的念頭拋之腦後。當然,咖啡也在禁用之列。
有一段時間,他們甚至還參與了“免費素食主義”(Freegan)這種反消費生活方式。Freegan一族意識到,在紐約這樣的大都市裡,很多人把還能用的東西當作垃圾丟掉了,造成了很多的浪費。他們把這些東西撿回來就是為了減少這些垃圾對地球的危害,減少消費,使自己遠離日益失控的“消費主義”。他們會在超市的垃圾堆里尋找略有破損的商品,把剛過保質期的食物帶回去吃,也會從一些好說話的商鋪和餐館那裡要一些剩餘的食物。
3個月後,米歇爾已經能夠坦然度過沒有咖啡和糕點的下午茶時間。對糕點的熱愛以及吃丟棄食物的羞恥感一去不復返。節省開支成了最直接的成果
多虧擺脫了一些消費的壞習慣,米歇爾在一個月之內就還清了以前的所有卡賬。他們的任意開支至少減少了50%——常常更多。“老實說,當看到支票簿閒在那裡無所事事時,我的心的確痒痒的。”米歇爾笑著說。
在不知不覺中,米歇爾和比萬養成了新的節約習慣,他們不但不再負債,而且可以拿出收入中的10%去做善事。
“無碳生活”計畫還給米歇爾提供了重新設計生活方式的機會。米歇爾從家出發去辦公室,只需乘坐20分鐘的捷運。但她還是放棄了所有跟碳有關係的交通方式。並非因為反對公共運輸,但“無碳生活”計畫的重點就是:完全擺脫電網!一開始,米歇爾步行40個街區往返其間。但這耗時太久,讓她犧牲掉陪女兒的時間。於是,她開始使用踏板車。這個踏板車在她的辦公室成了寵兒。她的同事忍不住在辦公室里滑來滑去。長期以來,米歇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去健身房,但幾乎沒有什麼成效。通過把捷運上的時間換成踏板車時間,她瘦身10磅。
完全靠freegan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能的,米歇爾一家還加入了“土食族”(locavore)。2007年,《新牛津美語辭典》將locavore評選為年度辭彙。它指的是熱衷於食用本地出產食物的人,也就是“土食族”。土食族普遍認為,食用當地生產的食品不需要長途運輸,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雖然食品的多樣性受到了限制,但這種飲食習慣沒有對米歇爾一家的身體造成傷害。相反,她精力充沛。她的失眠症消失得無影無蹤——踏板車成了她的“無碳安眠藥”。她的前驅糖尿病症狀也消失不見了。
米歇爾說,做個“環保媽媽”更是難上加難。有些生活方式大人可以忍受並從中發現樂趣,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意味著遠離生活的享樂。但米歇爾沒有放棄,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形成一種基本的素養——懂得不傷害這個世界。“這不正是我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嗎?”米歇爾問道。
一年的無碳計畫結束了,比萬和米歇爾仍然樂在其中。“工作是我的快生活,家庭是我的慢生活。”沒有燈,沒有手機,沒有電視,聽起來像是生活中的某些東西遭到了剝奪,但米歇爾並不這么認為。她說:“當我在夜間打開自己‘無碳’之家的大門時,我感覺自己漫步進入假期。”
米歇爾意識到,這么多的繁文縟節其實對健康、對銀行賬戶、對因為熱衷逛商場而失去的家庭時間以及對環境而言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米歇爾說:“在高消費的日子裡,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什麼。而現在,在我自己的家裡,我找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