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生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妙先生
無生是詞語。《大寶積經》卷八七:“無生者,非先有生,後說無生,本自不生,故名無生。詞語古今語中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1。《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
無生無滅是一個佛教術語,出自《不增不減經、北本涅槃經卷九、大智度論卷八、卷三十三、卷五十九、往生論注卷上》佛學術語,無生。謂諸法之實體無有生滅之相。與‘無生滅’、‘無生寂滅’同義。又以無生斷離執著,故又稱無生無著。維摩經弟子品(大一四·五四一上):‘諸法畢竟不生不滅。’仁王經卷...
無生忍,讀音wú shēng rěn,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佛教語。謂通達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心。是“無生法忍”的簡稱。無生法是指不生不滅的真如實相理體。真智安住在此理上,不再退墮,叫做“無生法忍”。基本解釋 wú shēng rěn ㄨˊ ㄕㄥ ㄖㄣˇ 無生忍 佛教語。謂通達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心。《智度...
無生境 佛教術語,即空性的境界,無生即空,眾生見諸法生滅、流轉,而實際上生滅皆為幻相無實,於畢竟空之境界中,一切法從沒有出生過,故名無生。
無生法 無生法,讀音wú shēng fǎ,漢語詞語,意思為真如之理、涅盤之體能離開生滅。解釋 佛教語。謂真如之理﹑涅盤之體能離開生滅。出處 唐·儲光羲 《秦中守歲》詩:“或念無生法,多傷未出塵。”元·張翥 《蛻庵歲晏百憂薰心排遣以詩乃作》之五:“久悟無生法,從容與化遷。”
無生篇 無生篇,讀音wú shēng piān,漢語詞語,意思為佛經。解釋 指佛經。出處 《文選·孫綽》:“散以象外之說,暢以無生之篇。” 李善 註:“無生,謂釋典也。”清·厲荃 《事物異名錄·佛釋·佛經》:“《山堂肆考》:無生篇,釋典也。”
生即無生是諸部般若經所說的道理。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俗諦叫做生,真諦卻叫做無生,因為俗諦所說的生本來是無生,所謂生者只不過是因緣一時和合之假生而已,這種生就是依於無生的生,因為依於無生的生,所以說生即無生。指生與無生不二。乃諸部般若之所說,而為三論宗之極意。在三論宗二諦八不...
無生之生,淨土宗教義。簡介 意謂往生於西方彌陀淨土。因此種“生”不是三界生死之生,只是假名為生,故稱。曇鸞《往生論注》卷下云:“明彼淨土是阿彌陀如來清淨本願無生之生,非如三有虛妄生也。何以言之?夫法性清淨,畢竟無生。言生者,是得生者之情耳。”善導《往生禮讚偈》云:“見彼無生自然悟,無...
無生果 無生果,讀音是wú shēng guǒ。意思是佛教語。謂經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無生滅之果。解釋 佛教語。謂經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無生滅之果。出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見此光明相,疑入金剛定,因請菩薩證無生果。”
么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斯,莫作虛無會,莫作有無會。’淨土宗與禪宗的見解,相距雖遠,但《安樂集》卷上也有關於‘無’的相關文句,其文雲(大正47·5c)︰‘如來真法身者,無色無形,無現無著,不可見,無言說,無住處,無生無滅,是名真法身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