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有一座“無河三洞橋”。無河而有橋,橋是長條巨石修築的矮平橋,通向縣境內的新寧和永興兩個平陽大壩,是人來人往的必經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河三洞橋
- 地理位置: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
- 著名景點:無河而有橋
- 生長著:終年常綠的水草、鳶尾、 蘆葦
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有一座“無河三洞橋”。無河而有橋,橋是長條巨石修築的矮平橋,通向縣境內的新寧和永興兩個平陽大壩,是人來人往的必經之路。
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有一座“無河三洞橋”。無河而有橋,橋是長條巨石修築的矮平橋,通向縣境內的新寧和永興兩個平陽大壩,是人來人往的必經之路。景致有橋而無河,可它卻有著跟河一樣美妙的景觀。橋下是一片天然窪地,草色清清...
當時三洞橋以及磨底河,也出產土鰱魚。漁戶捕撈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一是用網搬魚,多是晚上勞作;也有釣竿者,也多是夜間垂釣;其三是用魚籠,俗稱“照魚”。一般是兩人配合,一人手拿油壺照明,一人用竹編的籠子捕魚。地方一般選在水淺而急流處;四則是撒網。還有就是駕駛小漁舟,用魚老鴰在水深處捕撈。住在橋...
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有一座“無河三洞橋”。無河而有橋,橋是長條巨石修築的矮平橋,通向縣境內的新寧和永興兩個平陽大壩,是人來人往的必經之路。 中文名 無河三洞橋 地理位置 開江城西門外的一大片田壩上 著名景點 無河而有橋 生長著 終年常綠的水草、鳶尾、 蘆葦 ...
金牛河(Jinniu river),又名梧夙河、三洞河,占稱濰甘水、金流江,長江支流岷江的支流,河長40千米,面積270平方千米。金牛河,源流北轉東流,過童場,入眉山縣境,折東南流,經群光、馬祠,入夾江縣境,右納古井溝;繼續東南流,過吳場鎮,穿成昆鐵路,至梧夙鄉,左納三洞橋溝。徑流主要由降水產生,並受...
十二、江北城三洞橋,打牌是居住在橋洞中民工們僅有的休閒娛樂方式。十三、比方說趙閃閃那一場粉紅色,乾淨純粹的夢,以及火車橋洞下、開水房裡,那些笨拙的,完全不到位的身體碰觸。十四、47歲的周師傅住在重慶江北嘴三洞橋的一處橋洞下,對於這樣的居住環境,他並沒有太多抱怨。十五、對電控鎖的車子,雨天行駛通過積水隧道...
彭口三洞閘 位於今彭口閘運河南堤,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薛沙河築壩(今薛城區石壩村)遏水於種口南行後,該閘減泄水量減少。閘上建橋,名三洞橋,接通纖道。郗山南減水閘 位於今郗山東南運河西堤,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
西起三友路沙河橋,東至中三洞橋水閘,北以沙河為界,南至李家沱小區,占地面積約5.3公頃。踏上景區上游的三洞古橋,下游的新建三洞橋及三洞景觀橋,川西平原的橋文化將讓你感到悠遠陶醉。水源廣場、水渠、假山水池、方格水池、卵石駁岸等反映了川西平原水利格局,體現著千百年來蜀人的治水成就。中心廣場的文化景牆...
源流北轉東流,過童場,入眉山縣境,折東南流,經群光、馬祠,入夾江縣境,右納古井溝;繼續東南流,過吳場鎮,穿成昆鐵路,至梧夙鄉,左納三洞橋溝;至青州鄉〔土主廟),右納土門河;再東南流入青神縣境,經羅波鄉(順河場),右納小河(又名宋江);旋向東南匯入岷江。按《巴蜀江河辭典》資料,金牛河千...
興泉鎮地勢為西、 北、東三面高,中部及南邊低的簸箕狀。最高點位於東北部南陽村冷山,海拔2860.5米;最低點位於南邊三洞橋以南大興河入川處,海拔1220。氣候 興泉鎮氣候屬亞熱帶河谷氣候,其特點是乾濕兩季分明,光熱充足,霜期短。多年平均氣溫20.3℃,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0.3℃(2009 年12...
堰頭村有華東地區最為壯觀、樹齡最長的古樟樹群,現存10棵,樹齡在1000-1500年間,分布於渠首至三洞橋主幹渠兩岸,千年歲月滄桑,默默捍衛堰渠,成為歷史的見證,也是村落的風水樹。 函橋通古(石函) 在堰頭村口有一條名為‘泉坑’的山坑,其水橫貫通濟堰渠道,每遇山洪暴發就挾帶大量沙礫和卵石沖泄而下,淤塞渠道。北宋...
養馬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風災、雹災等。水災比較嚴重的發生在1981年7月13日、1983年、2000年、2002年。雹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2年4月19日,三洞橋片區損失嚴重。自然資源 養馬鎮境內沙、石等礦藏資源豐富。2011年,養馬鎮有耕地面積2.3萬畝。人口 2011年末,養馬鎮轄區總人口44921人,其中城鎮常住...
1958年,溉瀾溪街道、寸灘街道和三洞橋街道小部分合併成立溉瀾溪街道。1961年9月,成立八一公社。1962年,將原屬三洞橋街道的地段劃出,改為溉瀾溪街道。1982年上半年,八一公社改名為寸灘公社。1984年4月,寸灘公社改為寸灘鄉。1993年3月,灘鄉和溉瀾溪街道合併組建寸灘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寸灘街道下轄蘭溪、...
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是江蘇省里下河腹地獨有的、中國國內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體系。在明清時期水患愈烈、湖泊群逐漸淤墊的自然背景下,興化先民開河排水、圍湖造田、挖泥堆垛,隨著水利的完善河網日益細化,水系得到分級控制:湖盪-外河-(水閘)-內河-池塘-溝渠-(水閘)-農田,是古往今來低洼地治水智慧的...
平河鄉 平河鄉,位於巫山縣北部。面積133.81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公路與縣道巫(峽)官(陽)公路連線。當陽鄉 當陽鄉,位於巫山縣北部。面積109平方千米。轄6個行政村。公路與縣道巫(峽)官(陽)公路連線。三溪鄉 三溪鄉,位於巫山縣東部,東與湖北省巴東縣接壤。面積106.96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巫...
“城口”得名,緣於境內有城口山、城口河(即今仁河)。據《城口廳志》解釋,城口名緣山形地勢,“據三省之門戶名城,扼四方之咽喉稱口”。建置沿革 秦,屬巴郡。漢,屬巴郡宕渠縣。東漢和帝時,析宕渠之東置宣漢縣,屬巴郡宣漢縣。蜀,屬巴西郡宣漢縣。晉,屬巴西郡宣漢縣。東晉恭帝時,析宣漢東北部置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