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泉鎮

興泉鎮

興泉鎮地處川滇兩省交界,是滇西入川的必經之地,全鎮幅員面積228.7平方千米,轄9個村民委員會132個村民小組18516人。全鎮共有學校19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九義校1所,國小17所(其中一師一校教學點4個),私立幼稚園6所;全鎮共有在校學生2456人,其中國中學生532人、小學生1498人、幼稚園學生426人;全鎮有教職工173人,其中中學教師47人、國小教師12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人,中級職稱70人,初級職稱9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興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801
  • 地理位置:華坪縣東部
  • 面積:228.7平方千米
  • 人口:18516人
  • 方言:川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攀枝花機場
  • 火車站:攀枝花站
  • 車牌代碼:雲P
地理環境,沿革,郵編,2007年代碼,黨建基本情況,主要產業情況,主要經濟指標,資源,人文地理,公共設施,城鎮化建設,教育,特色產業,

地理環境

雲南省華坪縣興泉鎮
興泉鎮地處雲南、四川兩省交界處,位於華坪縣城的東部,距華坪縣城32公里,東經101°18′—101°30′,北緯26°34′—26°47′之間,東與四川省攀枝花格里坪鎮相鄰,南與華坪石龍壩鄉相鄰,西與華坪縣中心鎮、船房鄉相鄰,北與四川省攀枝花市惠民鄉接壤,是滇西北通往四川的視窗。
興泉鎮位於雲南省華坪縣東北部。地處川滇兩省交界處,東與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北鄰四川省鹽邊縣。面積228.7平方千米,人口18516人(2007年末),其中傈僳、彝、回、苗、納西、傣、壯等少數民族人口4280人。轄興泉、新文、乾箐、南陽、文樂、松竹、青龍、塘房、關塘9個行政村,共132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江地,距縣城32千米,距攀枝花市中心43千米。
全鎮最高處南陽村冷山海拔2860米,最低處興泉村三洞橋海拔1220米。年平均氣溫19.8℃,無霜期303天。森林覆蓋率32%。石(家灣)華(坪)公路穿境而過,距格里坪火車站20千米。松竹公寨地王坪是清道光元年唐貴(傈僳族)領導各族人民起義發起地。

沿革

1950年稱大興區,1958年建大興公社,1984年復改大興區。1988年改大興鄉、文樂傈僳族鄉。1997年,大興鄉面積111.9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興泉、新文、乾箐、南陽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興街;文樂傈僳族鄉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文樂、松竹、青龍、塘房、關塘5個行政村。2002年大興撤鄉設鎮。2005年8月4日省政府批准,撤銷文樂傈僳族鄉和大興鎮,合併設立興泉鎮;2006年1月6日正式合併。

郵編

674801

2007年代碼

530723103:~201新文村 ~202乾箐村 ~203南陽村 ~204文樂村 ~205松竹村 ~206青龍村 ~207塘房村 ~208關塘村 ~209興泉村

黨建基本情況

興泉鎮現有2個黨總支(興泉村黨總支、高源建材公司黨總支),1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06名,其中農村黨員404名,機關黨員105名,企業黨員97名。女性黨員95名,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有62名,高中、中專以上的114名,國中以下的有430名。結合“四有”陣地建設的推進,其中9個村的黨支部建立了黨員活動室,配備了基本的電教設備,並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學習活動。通過努力,興泉村現已創建成為全鎮第一個黨建工作示範點。
興泉鎮興泉鎮

主要產業情況

全鎮以煤炭、建材產業為支柱產業,個體私營經濟相對發達,農業以種植優質高產農作物和發展養殖畜禽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到2007年底,全鎮有煤炭企業16家,石灰石企業26家,水泥生產企業2家,粘土開採企業2家,已建成洗煤生產線3條,小水電站3座,個體工商戶749戶。全鎮全年共生產原煤36萬噸,洗精煤20萬噸,石灰37萬噸,碎石31萬噸,水泥32萬噸。

主要經濟指標

2007年底,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4330.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30463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3867.2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925萬元,糧食總產量達6495噸,人均有糧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365元。實現畜牧業總產值2137萬元,農副產品收入195萬元,第三產業總值達6017萬元。鎮財政收入104萬元。

資源

山地興泉鎮屬壩區、半山區、山區地貌,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嶺起伏,溝壑縱橫,無大的平川,最高點為南陽的冷山,海拔2860米,最低為興泉村三洞橋,海拔1220米,相對高差1640米。全鎮轄興泉、文樂、新文、松竹、青龍、塘房、關塘、南陽和乾箐9個村委會88自然村132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228.7平方公里。屬於金沙江河谷燥熱氣候,四季不明顯,乾濕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明顯,立體氣候突出,大多數區域熱量豐富,冬天嚴寒,夏季高溫多雨,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9度,年降雨量960毫米,無霜期332天。
轄區內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石墨礦粘土水電資源,在工業產業主要以煤炭、建材產業為支柱產業,2006年全鎮有煤炭企業16家,石灰石企業26家,水泥生產企業2家,粘土開採企業2家,已建成洗煤生產線3條,小水電3座。共有鄉鎮企業749家,從業人員4831人,鄉鎮企業產值3.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營業收入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利潤總額538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農村經濟總收入7489萬元,同比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2063萬元。同比增長10.5%。

人文地理

風土人情大興是沿用清道光元年(1821年),設大興市之街名。解放前的舊行政區劃為福泉鎮和三陽鄉
,1950年解放後,改為福泉區和三陽區,同年九月福泉、三陽區合併為第二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分為大興公社、三陽公社,此時大興公社轄九個大隊;1961年將中心分社所轄的青龍大隊劃歸大興公社;1965年渡口市成立,將大興公社所轄的福田、和平、新華、平江、布德、共和、新生、新民、玉泉、肇義十個大隊劃歸渡口市。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將大興公社所轄興泉、新文、文樂、松竹、塘房、南陽、關塘、青龍、乾箐等九個大隊分為兩個鄉,即文樂鄉和大興鄉。1988年以後的大興轄興泉、新文、乾箐、南陽4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2002年撤鄉建鎮為大興鎮,行政區劃不變,2006年1月按照省、市、縣撤鄉並鎮的相關政策,原文樂併入大興鎮更名為興泉鎮,至今興泉鎮轄9個村民委員會,88個自然村132個村民小組。“鎖龍橋”位於現興泉鎮大興街南所在地。創建人光緒初年張聯興為首,374戶鄉民、富踴躍集資,投工獻料,請來四方能工巧匠,於1879年開工,支付白銀1850兩,1881年建成。該石拱橋是華坪縣近代最大的橋樑工程。石拱橋矗立於兩斷層山崖之間,橫跨於河谷極深、落差最大、洪水出口的咽喉之上,嵌石龍於拱孤正中,龍頭迎水騰空而向,虎視眈眈,懸鎮妖寶劍於石龍腹下,封鎖了水龍出走的唯一通道,故名“鎖龍橋”。
風土人情風土人情
“新橋”原名東濟橋 ,位於大興鎮正東面,是連線長春與大興街的必由之地,在大興街東南的龍洞河下游,橋的跨約為24米,寬4米,長25米,高20米,屬石拱橋,橋上建有房屋,橋兩端修有石階,橋面左右兩側修有石欄桿及石子。橋面上修建有瓦木結構的涼亭樓廓,涼亭建築與“鎖龍橋”涼亭建築類似。橋下河水清淳,橋兩端兩條大堰向東南方,始建於民國二十三年。石橋四周,古樹參天,綠蔭籠罩。橋下河水清涼橋兩端兩條大堰流向東南方。橋上建有房屋,橋兩端修有石階,橋面左右兩側有石欄桿,雕有獅子,橋面上修建有瓦木結構的涼亭樓郎,雕龍畫鳳,工藝典雅。

公共設施

水庫興泉鎮位於雲川交界,是華坪進入滇西北通往攀枝花的東大門,進入滇西北地區的310省道穿境而過,9村委會已通公路,其中有3個村委會路面已硬化,95%的自然村已通土路。鎮內有新文水庫、麥地灣水庫、土城水庫三個,蓄水量達397萬立方米,為全鎮的2175畝。農田提供生產用水的主要渠道有文樂、新文的東大溝和西大溝,興泉的水庫乾渠和中堰、下堰,已基本上完成了文樂、新文兩村東西大溝的三面光工程,灌溉農田:新文2960畝,文樂850畝。建有村級文化活動室2個,鎮宣傳文化中心1個,建有沼氣池 1879口,已完成了“一池三改”1280戶,安裝太陽能的有1181戶,分別占44%、28%,建有水窖 236口;安裝有固定電話和有行動電話的3500戶,其中有行動電話1210戶,移動通訊已覆蓋全鎮。
水庫水庫

城鎮化建設

2006年,全鎮的各項重點投資項目逐步完成,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市政廣場土建工程,綠化及文化娛樂,設施已全部完成,集貿市場占地1200平方米,已完成市場平整工程,三個改建築面積2144㎡的彩綱大棚,公共廁所竣工,投資229萬元的新建中心教學樓已完工,鎮中心衛生院主體工程已完工,同時建設完了集鎮規劃區內的“一河通”建設和福源路、文昌路一期工程的水泥路面投入使用。全面完成了鎮政府的搬遷辦公工作,部分農戶已在規劃依法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權,並已修建完成了商住樓,城鎮化建設已初具規模。

教育

興泉中心校全鎮現有校點17個,其中有完小9個,九義校1個;在校學生2095人,其中小學生1543人,國中生552人;國小教師158人,其中公辦教師144人,代課教師10人,支教4人。興泉中學教師40人。2007年共發放希望工程助學款2450元,救助49名貧困生,爭取5萬元恩和巴彥資助款資助學生250名。全鎮小學生已全部免除書費、雜費,其中有913名學生享受住校補助費。
興泉中心校興泉中心校
興泉中心學校江地校區於2004年初開始建設,由於資金不足,於2007年10月才建設完成通過市、縣驗收,正式投入使用。學校占地面積7.9畝,建築面積2140平方米,總投資248.8萬元(其中中央、省、市排危集中辦學資金100萬元、危房改造資金68萬元;國家電網公司扶助資金40萬元;縣人民政府配套資金20萬元;鎮征地資金20萬元)。全校有教學班8個,教師22人,學生312人。興泉中心學校集中了乾箐國小、龍洞河國小五、六年級和全鎮範圍內願意到該校就讀的學生。學校已開通中國小遠程教育,配備了遠程教育模式一、模式二,可以通過國家教育資源網同步接收各級課堂實況,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教育資源共享的服務,極大地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興泉中心學校的建成是我鎮教育教學的一大亮點。學校集中優勢資源、最佳化教學結構、平等享受教育、走集中辦學之路極大地緩解了師資不足、課程不齊、資源浪費的現象,對興泉鎮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特色產業

優質桃子“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針。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產業和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重點對烤菸、桃子、西瓜、冬早蔬菜、秋黃豆、冬洋芋、鮮玉米、竹子、花椒、蠶桑等優勢產業,大力培育發展了以新文村、興泉村的養鴨產業,文樂村的葡萄種植產業,乾箐康農牛羊養殖,新文和南陽養豬、養蠶產業。
優質桃子優質桃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