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胺

烯丙胺

烯丙胺是用於製造藥品的中間體以及有機合成和製作溶劑等,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烯丙胺
  • 外文名:3-aminopropene
  • CAS號107-11-9
  • 分子式:C3H7N
物質的基本信息,對環境的影響,實驗室監測方法,環境標準,應急處理處置方法,物質毒性,烯丙胺類抗真菌藥物,簡介,作用機理,安全性,

物質的基本信息

國標編號: 31048
結構結構
CAS號:107-11-9
中文名稱: 3-氨基丙烯
英文名稱: 3-aminopropene;allylamine
別 名: 烯丙胺;烯丙基胺
分子式: C3H7N;H2CCHCH2NH2
外觀與性狀 :無色液體,有強烈的氨和焦灼味
分子量: 57.09
蒸汽壓:26.39kPa/20℃
閃點:-29℃
熔 點: -88.2℃
沸點:55.2℃
溶解性:溶於水、乙醇、乙醚、氯仿
密 度:相對密度(水=1)0.76;相對密度(空氣=1)2.00
穩定性:穩定
危險標記: 7(易燃液體),40(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於製造藥品的中間體以及有機合成和製作溶劑等

對環境的影響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氣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強刺激性,嚴重者伴有噁心、眩暈、頭痛等。接觸本品的生產工人可發生接觸性皮炎。
2、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102mg/kg(大鼠經口);35mg/kg(兔經皮);LC50413mg/m3,8小時(大鼠吸入)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亞急性及慢性毒性表現為心肌炎、肝腎充血及肺部病變等。
致突變性:細胞遺傳學分析:大鼠經口2500mg/kg。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燃燒時,放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在酸性催化劑存在下會發生猛烈聚合而爆炸。具有腐蝕性。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

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5mg/m3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1、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立即隔離150米,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灰或蘇打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2、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儘可能減少直接接觸。
手防護:戴乳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淋浴更衣。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檢。
3、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物質毒性

文獻、期刊報導的毒性作用試驗數據
編號
毒性類型
測試方法
測試對象
使用劑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吸入
成年男性
2500 ppb/5M
1.眼毒性——流淚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氣管、支氣管的結構、功能發生變化
2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02 m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77 ppm/8H
1.嗅覺毒性——未報告
2.眼毒性——流淚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難
4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37500 u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5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57 m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49 mg/kg
1.行為毒性——嗜睡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腫
7
急性毒性
皮膚表面

35 mg/kg
1.皮膚和附屬檔案毒性——對皮膚有刺激性 (局部暴露後)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腫
8
急性毒性
口服
哺乳動物
78300 u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吸入
哺乳動物
320 mg/m3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未報告
哺乳動物
783 mg/kg
詳細作用沒有報告除致死劑量以外的其他值
11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 mg/kg/11D-I
1.心臟毒性——冠狀動脈發生變化
2.心臟毒性——其他變化
3.血管毒性——血管結構發生變化
12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6240 mg/kg/15W-C
1.心臟毒性——心肌病包括梗死
2.心臟毒性——心臟重量發生變化
3.慢性病相關毒性——死亡
13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0 ppm/7H/50D-I
1.心臟毒性——其他變化
2.肝毒性——肝重量發生變化
3.營養和代謝系統毒性——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速率下降
14
慢性毒性
口服

4500 ug/kg/26W-I
1.血液毒性——紅細胞染色異常或影響有核紅細胞
2.血液毒性——白細胞計數發生變化
3.營養和代謝系統毒性——體重下降或體重增加速率下降
15
眼部毒性
皮膚表面

500 mg/24H
作用嚴重
16
眼部毒性
入眼

50 mg/20S
作用嚴重
17
突變毒性
口服
大鼠
2500 ng/kg

烯丙胺類抗真菌藥物

簡介

烯丙胺(Allyamine)是從雜環螺旋萘(Heteroeylic Spironaphene)衍生而來的一類高效、低毒抗真菌藥。其抗真菌譜包括麴黴菌、念珠菌和申克孢子菌絲。自從1981年Georgopoulos等發現萘替芬具有較高的廣譜抗真菌活性以來,該類化合物的抗真菌研究進展很快,至今已發展為一類具有高度活性的抗真菌新型結構化合物。目前已上市或正研究的化合物有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SDZ-87-46g、托萘酯等,其中萘替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已在國內外相繼上市,隨著該類化合物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有更多的烯丙胺衍生物抗真菌藥不斷用於臨床。

作用機理

烯丙胺類抗真菌藥物通過抑制真菌的角鯊烯環氧化酶(SE)阻斷真菌細胞麥角固醇的合成,進而破壞其細胞膜的生成。真菌與哺乳動物中SE的胺基酸序列的差異可能是烯丙胺類抗真菌藥物選擇性的分子基礎。此類藥物結構的側鏈部分和SE的親脂性位點結合,致SE構象改變而失活,由此引起角鯊烯的積累和麥角固醇的缺乏。由於角鯊烯積累使細胞膜滲透性增加,導致真菌細胞死亡。

安全性

由於大多數皮膚真菌感染不影響生命,故治療藥物的安全性是相當重要的問題。藥物的安全性取決於兩點:一是藥物自身的不良反應;二是藥物相互作用所產生的風險性。烯丙胺類化合物主要作用於真菌細胞的角鯊烯環化酶,並不抑制細胞色素P450酶,故口服給藥有如下特點:肝臟毒性低、不影響內分泌、不影響其他藥物代謝、不良反應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