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中心職能職責
烏魯木齊市政府從2000年底開始籌備並管理,2001年4月2日正式運作。原有22個委、辦、局,36個辦事視窗進駐大廳集中辦公。“一廳式”辦公大廳統一由市政府辦公廳、市監察局負責管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提高“一廳式”辦公效率,簡化辦事程式,進一步規範“一廳式”辦公大廳的管理,根據烏政辦(2002)121號檔案精神,2002年6月10日將“一廳式”辦公大廳移交由市建委管理,負責大廳各視窗之間的組織、協調、督查、服務,充分發揮市建委的綜合協調能力,行使政府職能,管理日常工作。市建委2003年4月1日將“一廳式”辦公大廳更名為“烏魯木齊建設工程審批服務中心”,並於2004年9月15日由市城建股份業務樓7樓搬入市政府二聯辦七號樓一樓辦公,大廳辦公面積1200平米。依據烏魯木齊市編委編制的有關檔案精神,2004年9月20日將“烏魯木齊建設工程審批服務中心”更名為“
烏魯木齊建設工程政務中心”(簡稱“政務中心”)。主要職責是:為進駐部門及視窗工作人員提供後勤保障和服務;協調進駐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並對各部門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協調配合等情況進行督查。
政務中心規範服務
幾年來,政務中心按照高效、快捷、便民、規範的服務要求,在加強制度建設、簡化辦事程式、提高服務質量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3月4日依據市委、市政府下發的烏黨辦發(2011)24號《關於進一步簡化烏魯木齊建設工程政務中心辦事程式和提高辦事效率的實施意見》的檔案精神,對政務中心視窗進行了最佳化調整。確定將18個政府職能部門、27個服務視窗、3個服務部門最佳化為10個職能部門、1個重大項目服務室、1個綜合收費視窗、20個服務視窗。同時,在政務中心各視窗推行首席代表制並充分授權開展工作。現工作人員45名,常駐政務中心集中辦公,並對我市行政轄區報建的各類建設項目開展審批服務工作。政務中心為確保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做了充分的準備。各辦事視窗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規範並公開辦事程式、審批條件、收費標準、承諾辦結時限等,為每一位投資者提供高效、快捷、便民、規範的服務。烏魯木齊建設工程政務中心的成立,改變了過去各部門辦公地點分散,審批時限過長,審批手續繁瑣,辦事人員多跑路等不利狀況。有利於把政府的政務活動置於民眾的監督之下,樹政府形象,改變政府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城市投資環境。政務中心於2005年獲得市級“政風行風建設示範視窗單位”2006年獲得區級“政風行風建設示範視窗單位”。
政務中心依據《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為最佳化、精簡、壓縮各視窗業務在受理審批事項、承諾辦事時限、收費依據、收費標準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最佳化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從2002年5月至2011年3月,曾先後8次通過採取合理壓縮審批時限、合併審批環節,整合內設機構等措施,把建設工程審批時限由原來的222個工作日大幅縮減到35個工作日;審批事項由原66項縮減到30項;收費項目由原35項縮減到7項;申報審批資料由原來的1236項逐步銳減到98項。同時,從方便辦事人員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規範和公開了辦理建設工程前期手續的辦事程式、收費依據、收費標準、承諾時限等,印刷了各視窗辦事項目告知單、審批流程、工作職責。
政務中心網路服務
2006年5月,為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網路技術,建立高效、廉潔、便民、快捷、公開、透明的政務中心。政務中心與市商業銀行合作,商業銀行投資60多萬元,建立和完善了現有的辦公區域網路和外網,添置了電子服務指南設備。把駐政務中心各視窗業務所有的審批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和政務中心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規範、崗位職責、以及監督制度、考核制度等在網上公布。現建設工程審批45個工作日減到35個工作日(減少10個工作日);審批事項47項減到30項(減少17項);申報審批資料260項減到98項(減少162項);收費項目由原來的10項的減到7項(減少3項)。同時,在辦公區域網路和外網上,開設了對駐政務中心各視窗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辦事效率、承諾時限、工作規範、工作紀律等隨時進行評議,自覺接受社會和廣大民眾的監督。
烏魯木齊建設工程政務中心行政服務審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建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屬各相關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廣大的辦事民眾和開發商,對當前政務中心的新舉措,審批流程,承諾時限,首席代表,辦事效率,招商首問代辦,服務態度,工作環境是比較滿意的。同時,2011年9月10日完成了“烏魯木齊建設工程政務中心行政審批系統升級,烏魯木齊市紀委、監察局電子監察系統、效能民眾滿意度測評系統”。市效能在全市各區縣21個點安裝了民眾滿意度測評觸控螢幕。但是,離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對此,我們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認真執行和落實過去工作中好的經驗、措施和制度,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創新和完善工作中的新方式、新方法,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鞏固和擴大工作成果,為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