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泥涇鎮為華亭宋元古鎮,傍烏泥涇得名,也名賓賢里。位長橋鎮南,華涇鎮北,今龍華鄉平橋、東灣、西灣自然村一帶。傳為黃道婆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泥涇鎮
- 指:華亭宋元古鎮
- 得名:傍烏泥涇
- 也名:賓賢里
烏泥涇鎮為華亭宋元古鎮,傍烏泥涇得名,也名賓賢里。位長橋鎮南,華涇鎮北,今龍華鄉平橋、東灣、西灣自然村一帶。傳為黃道婆故鄉。
烏泥涇鎮為華亭宋元古鎮,傍烏泥涇得名,也名賓賢里。位長橋鎮南,華涇鎮北,今龍華鄉平橋、東灣、西灣自然村一帶。傳為黃道婆故鄉。...
志稱:“華涇鋪處烏泥涇市之南端,後烏泥涇市被倭寇燒毀,至清初於華涇聚集成市,以港名為華涇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上海市、上海縣並存,原龍華鄉地區分屬...
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黃道婆(1245年—1330年),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由於推廣紡織技術以及紡織工具,而受到...
黃道婆墓位於華涇鎮東灣村(烏泥涇鎮舊址)13號、處於徐浦大橋外環線便道北側的黃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內設兩層台梯。...
當時,秦裕伯與流寓烏泥涇鎮的著名詩人王逢交往甚密。王逢(1319~1389),字原吉,號梧溪子,又號席帽山人,江陰人。少時聰慧,勤奮好學,頗有才氣,因而聞名於鄉里...
宋末元初,松江烏泥涇鎮(今上海縣華涇鎮)的黃道婆,來到海南島的崖州。崖州的黎族姐妹熱情地接待了她,並手把手地教她紡紗和織布的技術。黃道婆勤勞好學,又肯動...
在海南島生活了30多年後,黃道婆回到了家鄉烏泥涇鎮。當時,松江一帶棉花加工“以竹為弓,長4尺5寸許,牽強以彈棉”,十分費勁,紡紗工具也很簡陋。於是,黃道婆決心...
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松江烏泥涇人黃道婆由崖州(今海南崖縣)帶回的先進紡織工具和技術,推動了松工地區棉紡織業的發展。經元明兩代,棉紡織業普及南北,而...
2003年3月21日,黃道婆紀念館在上海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開館,與清幽古樸的黃道婆...在黃道婆的故鄉烏泥涇,至今還傳頌著:“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隻...
長壽禪寺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當時兩位法號為如行和飛錫的游僧來到烏泥涇鎮,選中鶴坡塘(今浦江鎮題橋南),在河之湄,結蘆為庵。成為長壽寺的...
黃道婆,上海烏泥涇鎮人,幼為童養媳,不堪公婆虐待,逃出家門,流落到崖州,與黎族居民生活30多年,學得當地植棉、軋花、彈花、紡紗、織布等技巧,回鄉後傳授鄉里,上海...
京劇黃道婆傳奇以五個階段,概述了宋末元初誕生在上海淞江府烏泥涇鎮(今徐匯區華涇鎮)的著名棉紡織革新家、發明家黃道婆{本名黃四娘}的一生。她的故事歷史跨度長...
不久烏泥涇鎮的產品名聞天下,成為長江下游棉紡織業中心。元代植棉業和棉織業推廣如此之快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南方人口驟增,尤其是江南富有階級人口增加,而蠶絲...
上聯典指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下聯典指元初女紡織家黃道婆,松江烏泥涇鎮(今上海市華涇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