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5年,烏梁素海自然保護區建立。
1998年,被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西部,東與
額爾登布拉格蘇木相鄰,北部與大佘太鎮接壤,西與新安鎮、大佘太鎮相接,南與
烏拉山鎮相連。烏梁素海北依白雲查汗山,東北靠明安川,東南鄰烏拉山,南端與黃河相連,西是
河套平原。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3′-108°57′,北緯40°47′-41°03′。
氣候
保護區內大陸性氣候,距蒙古高壓中心很近,寒冷乾燥的氣團常由西北、北邊而來。年平均溫度為5.6-7.4℃,多年平均最高日溫為32.1℃,最低日溫為12.0℃,極端高溫為37.7℃,極端低溫為-30.3℃。全年6、7、8、9四個月的平均溫度高於15℃。年平均降水量為224.2mm,雨熱同季,主要在7、8兩月,降水天數為34-72天。冬季降雪極少,一般雪量不超過10cm,降雪天數不超過7天。水面蒸發量為2000-2600mm,陸面蒸發量為100-350mm,相對濕度為47%,處於半飽和狀態。風向多為西北和北風,風速多在2-4m/s,最大風速可達16-27m/s,多在4、5月份出現。年日照時數為2900-3200小時,是全國日照豐富的地區之一。此外,常有大風沙、乾旱和冰雹等自然災害。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達37200公頃。其中核心區1個,位於保護區中東部,總面積2621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7%,緩衝區1個,設在沿核心區外圍地帶,面積855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2.3%,保護區內除核心區,
緩衝區以外的其它區域均為實驗區,面積33724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0.7%。保護區西南20公里處為旗政府所在地,丹拉高速公路、包蘭線與110國道由此通過。
保護目標
重點對象
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是處於荒漠地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它的主要保護對象是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水體生態系統和周邊灘地生態系統)及其多樣性(包括野生動植物多樣性),以及以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為代表的各種鳥類和候鳥
棲息地、繁殖地。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7目46科103屬232種4亞種,其中珍稀鳥類主要有斑嘴鵜鶘、遺鷗、黑鸛、玉帶海雕、
大鴇、
白尾海雕以及大天鵝、疣鼻天鵝、蓑羽鶴和猛禽等,被列入瀕危野生動物國際貿易公約有6種,即
白尾海雕、
大鴇、
黑鸛、
遺鷗、
白琵鷺、鵜鶘;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國家二保護鳥類32種;還有中國與日本協定的保護鳥類有95種。有大型水生植物共6科6屬11種,以蘆葦和龍鬚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為優勢種。
管理措施
1998年,保護區成立了烏梁素海濕地水禽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管理站隸屬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生態價值
烏梁素海是由黃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跡湖,是中國西部重要的濕地,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大湖泊。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極為少見的具有很高生態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是地球上同一緯度地區最大的一個濕地,極具典型性和重要性。是深受國際關注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濕地生態屏障。2001年列入《
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烏梁素海濕地所處的地理位置獨特、氣候條件優越、蘆葦資源優良、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科學研究價值重要。保護區豐富的漁業資源、湖泥資源、旅遊資源、蘆葦資源、鳥類資源有著巨大的經濟開發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