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什南山群

烏什南山群,是以群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77年張太榮命名,高振家等1985年發表。包括尤爾美那克組假整合(或不整合)在尤爾美那克組之上的蘇蓋特布拉克組以及奇格布拉克組(上震旦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什南山群
  • 外文名:ushinanshan  Gr
  • 階代碼:Z
  • 地區代碼:5
命名,沿革,特徵,備考,

命名

張太榮1977年命名。高振家等1985年發表。命名剖面位於新疆烏什縣以南烏什南山的巧恩布拉克—蘇蓋特布拉克一帶。

沿革

烏什南山群,最初是B.M西尼村(1952)所稱的蘇蓋特層(及其以上的部分沉積)。經1976—1978年張太榮、喬新東等研究,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的界限,將蘇蓋特布拉克組及其上、下的奇格布拉克組,巧恩布拉克組均歸屬於震旦系,統稱為烏什南山群;高振家等(1985、1989),按岩性特徵將該群自上而下分為四個組:上震旦統奇格布拉克組、蘇蓋特布拉克組、尤爾美那克組和下震旦統巧恩布拉克組;高振家、陸松年等1989(1993)依據巧恩布拉克組在沉積特徵、變質程度及同位素年代上均不屬於同一構造旋迴之產物,與上部岩層之間有較大的間斷,建議改巧恩布拉克組為巧恩布拉克群,時代為青白口紀,與上覆地層分開;烏什南山群時代屬震旦紀,它只包括巧恩布拉克群以上的尤爾美那克組(下震旦統)和蘇蓋特布拉克組、奇格布拉克組(上震旦統)。

特徵

本群岩性較為穩定,下部尤爾美那克組不整合在巧恩布拉克群之上,為一套陸相冰川沉積,層位與揚子區的南沱組大體相當;蘇蓋特布拉克組假整合(或不整合)在尤爾美那克組之上,為紫紅—紅色砂岩;奇格布拉克組為碳酸岩沉積,夾碎屑岩,與早寒武世玉爾吐斯組含磷沉積有微弱的間斷,呈假整合接觸。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張太榮
年份1:19767
作者2:高振家
年份2:1989
作者3:陸松年
年份3:1989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