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
- 作者:李商隱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
《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福啟:福聞雀辭楊館,常懷寶篋之恩;燕別張巢,永結雕梁之戀。推誠況物,某有類焉。始者尚書晞髮丹山,騰身紫府。曉趨清禁,則瓊樹一枝;夜直皇闈...
天平四年,卒於家中,時年七十八,追贈尚書令、司徒公,諡號靖穆。人物生平 崔秉,崔鑒之子,博陵安平人。少有志氣,陽平王元順之為定州刺史,以為衛軍府錄事,帶毋極縣令。甄琛為定州長史,曾因公事,言競之間,以拳擊琛墜床。琛以本縣長,笑而不論,其豪率若此。彭城王元勰行壽春,崔秉從行,招致壯俠,以為...
《酬宣州崔大夫見寄》是一首由唐代詩人劉禹錫序所作的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酬宣州崔大夫見寄 白衣曾拜漢尚書,今日恩光到敝廬。再入龍樓稱綺季,應緣狗監說相如。中郎南鎮權方重,內史高齋興有餘。遙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飛盡柳花初。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
崔鴻聰明好學,少時就有著述。太和末年,為彭城王(元勰)國左常侍。景明中,遷員外郎、兼尚書虞部郎中,典起居注。遷給事中,兼祠部郎中,轉尚書都兵郎中。秉性耿介,遇事直陳,為同僚所欽服。永平初年,為鎮南將軍(邢巒)長史。遷三公郎中,加號輕車將軍,遷員外散騎常侍。延昌二年(513年),大考百官,...
《彭城公薨後贈杜二十七勝李十七潘二君並與愚》是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所作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梁山兗水約從公,兩地參差一旦空。謝墅庾村相吊後,自今岐路各西東。注釋 ①陽:原作城,全唐詩校曰:當作陽。彭陽公:指令狐楚。封彭陽郡開國公,開成二年十一月卒于山南西道節度使任。楚卒前,曾召商隱赴興元(今陝西...
崔贍居聖朝顯職,尚不免見疵,草萊諸生,欲云何自進。”崔贍容貌方嚴,詞旨雄辯;魏收慚遽,竟無一言。大寧元年,除衛尉少卿。尋兼散騎常侍,聘陳使主。行過彭城,讀道旁碑文未畢而絕倒。從者遙見,以為中惡。此碑乃贍父徐州時所立,故哀感焉。贍經熱病,面多瘢痕,然雍容可觀,辭韻溫雅,南人大相...
崔習歷任司徒(元勰)主簿、彭城王元勰開府屬。升幽州長史、博陵太守,深得吏民愛敬。在郡九年,轉河東太守,卒於郡,年五十一。贈中山太守。孝昌三年,重贈後將軍、并州刺史。人物評價 《魏書》:崔習有當世之聲譽。家族世系 崔贊(曹魏尚書僕射)一崔洪(西晉吏部尚書)一 崔懿(前燕秘書監)一崔遭(北魏...
頃所以旰食宵衣,勤求機衡之寄,鹹得時哲,副予虛懷。太中大夫守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慎由,器識淹通,風鑒明秀,黃香之祗勤彌切,壺遂之深衷足稱。朝散大夫守尚書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度支上柱國彭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蕭鄴,操履清方,詞調凝遠,...
別離長春草,存沒隔楚鄉。聞問尚書慟,淚凝向日黃。奄忽薤露晞,杳冥泉夜長。賢愚自修短,天色空蒼蒼。銘旌斂歸魂,荊棘生路傍。門柳日蕭索,繐帷掩空堂。燈孤晦處明,高節歿後彰。芳蘭已灰燼,幕府留餘香。常愛獨坐尊,繡衣如雁行。至今虛左位,言發淚沾裳。作者簡介 劉商,生卒年不詳,字子夏,彭城(...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志銘 夫人爾朱氏,河南洛陽人也。若夫陰山表里,沖北斗之璣衡;瀚海彌綸,直西街之畢昴。四時銜火,燭龍開照地之光;六月摶風,大鵬運垂天之翼。由是奄有京縣,遂荒中土。車書禮樂,三王之損益可知,將相公侯百代之山河不殞。祖敞,隋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岐同金申信臨徐七州總管兵部尚書...
寢膳,讀音是qǐn shàn。亦作寢饍。意思是寢食。解釋 寢食。出處 唐 李商隱 《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伏惟慎安寢膳,勉護興居。”《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以災異屢見,舍仗衛,如 天興宮。百官上表,勸復寢膳。”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六:“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寢饍...
王道未昭,荷茲神器,如涉靈海。”唐·李商隱《為崔從事寄尚書彭城公啟》:“半菽思貯於神倉,一勺願投於靈海。”明·夏完淳《燕問》:“乃其外泊靈海也,潏湟濆瀑,廣莫渺沔。”茅盾《尚未成功》四:“他自己也不能不承認他那‘靈海’一天一天干枯下去,竟可以接連個把月‘一動也不動’。”
[37]劉宋彭城王劉義康與王弘共同擔任錄尚書事,劉義康仍感到怏怏不快,打算代替王弘兼任揚州刺史,在言辭中毫不隱瞞。又因為王弘的弟弟王曇首在朝中擔任要職,深得文帝的倚重和信賴,就愈加不滿。這時王弘年老多病,多次請求辭職回鄉;王曇首主動要求擔任吳郡太守,文帝都一概不許。劉義康對別人說:“王弘患病長期...
帝嘗閱故府,得舊冠,題曰:“南部尚書崔逞制”。顧謂休曰:“此卿家舊事也。”後從駕南行。及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宣武初,休以祖父未葬,弟夤又亡,固求出為勃海太守。性嚴明,雅長政體。下車先戮豪猾數人,奸盜莫不禽翦。清身率下,部內安之。時大儒張吾貴名盛山東,弟子恆...
漢六年,既廢楚王信,分其地為二國,立賈為荊王,交為楚王,王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先有功也。後封次兄仲為代王,長子肥為齊王。初,高祖微時,常避事,時時與賓客過其丘嫂食。嫂厭叔與客來,陽為羹盡,霢釜,客以故去。已而視鑒中有羹,繇是怨嫂。及立齊傭啦壞煤睢太上皇以為言,高祖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願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張,令殷浩、荀羨還據合肥、廣陵,許昌、譙郡、梁、彭城諸軍皆還保淮,為不可勝之基,鬚根立勢舉,謀之未晚,此實當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憂可計日而待。安危之機,易於反掌,考之虛實,著於目前,願運獨斷之明,定之於一朝也。地淺而言深,豈不...
公諱太真,字仲適,族彭城,晉永嘉末,衣冠南渡,遂為金陵人。一代祖悱,隋伏波將軍桂陽太守;高祖關,皇襄州別駕;曾祖軫,皇沂州刺史;祖際,皇洪州錄事參軍。考若筠,皇贈諫議大夫,蹈道輕世,為儒澡身,慶流後昆,追榮幽壤。公十有五而志於學,弱冠以行義修潔,詞藻瑰異,名聲藉甚於諸公間。當時文士...
君子曰:"彭城公將欲律人,先須潔己。安有自負髒污,而發人之短乎?宜其不躋大位也。"先是令狐自以單族,每欲繁其宗,與崔、盧抗衡,凡是當家,率皆引進,皇籍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令狐,時人以此少之。(出《北夢瑣言》)【譯文】唐宣宗把朝中的政務大事委託給令狐綯,君臣之間很投合,密切無...
貞元十三年(797年),入朝覲見,陳述時弊,要求取消“宮市”,備受德宗寵遇,加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貞元十六年(800年),張建封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冊贈司徒,諡號“襄”。張建封鎮守彭城十年間,治軍有方,禮敬文士,使徐州成為一方雄鎮,一時名賢秦系、於良史、韓愈等均為其幕客。唐人權德輿稱其“...
北齊建立後,降封彭城縣公。最終被高洋囚禁而死。人物生平 襲封祖爵 元韶出身北魏皇室,自幼好學,面如婦人,十分漂亮。孝莊帝元子攸即位後,封為彭城王。仕途生涯 齊王高歡將女兒高皇后(魏孝武帝元修皇后),再嫁於元韶,攜帶皇室奇珍奇異寶。東魏時期,歷任太尉公,侍中、錄尚書事、司州牧,遷太傅,煊赫一時。...
北齊建立後,冊封彭城郡王,征為侍中、司州牧,遷特進、司空公、太尉。廢帝高殷即位,授尚書令、宗正卿。孝昭帝高演奪位,拜大司馬、太保。武成帝高湛時期,遷太師、錄尚書事。明練世務,果於斷決,深得人心,引發皇帝的猜忌。河清三年(564年4月7日),無辜被殺,追贈假黃鉞、太師、太尉、錄尚書事、冀州刺史...
崔暹(xiān),字季倫,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北齊宰相,冀州主簿崔穆之子,出身博陵崔氏第三房,起家開府諮議參軍。投靠高歡,歷任相府長史、尚書左丞、吏部郎,主議《麟趾格》,親遇日隆,推薦邢邵、畢義雲、盧潛等人才。東魏武定初年,遷御史中尉,得到執政高澄的倚重,彈劾尚書令司馬子如、太師...
以司州牧彭城王為司徒,侍中高陽王為尚書右僕射;乙巳,以兼太尉。(14)齊主封子紹廉為長安王。(14)北齊文宣帝封兒子高紹廉為長樂王。(15)辛亥,周以侯莫陳崇為大司徒,達奚武為大宗伯,武陽公豆盧寧為大司寇,柱國輔城公邕為大司空。(15)辛亥(二十五日),北周任命侯莫陳崇為大司徒,達奚武為大宗伯...
邕同劉義宣之事,身死彭城。芳隨伯母房逃竄青州,會赦免。舅元慶,為劉子業青州刺史沈文秀建威府司馬,為文秀所殺。芳母子入梁鄒城。慕容白曜南討青齊,梁鄒降,芳北徙為平齊民,時年十六。南部尚書李敷妻,司徒崔浩之弟女;芳祖母,浩之姑也。芳至京師,詣敷門,崔恥芳流播,拒不見之。芳雖處窮窘之中,而...
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為憂。詔遣永為統軍,領汝陰之兵三千人先援之。永總勒士卒,水陸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之甚固。永去二十餘里,牽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超淮,下船便渡。適上南岸,賊軍亦及。會時已夜,永乃潛進,曉達壽春城下...
〇九六 大唐故安州都督張公夫人王氏墓志銘並序 〇九七 唐故秘書監崔公(望之)墓志銘 〇九八 唐故成公府君(士和)墓志銘並序 〇九九 唐故朝散大夫行舒州司馬陳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墓志銘並序 一〇〇 唐故彭城劉府君(莊)墓志銘並序 一〇一 大唐故潤州司馬獨孤公(季膺)墓志銘並序 一〇二 唐故太原王府君(...
貞觀六年(632年),令狐德棻累遷為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封爵彭城縣男。貞觀十年(636年),《周史》編寫成功,唐太宗賞賜給令狐德棻四百匹絹。貞觀十一年(637年),令狐德棻完成《新禮》的編寫,晉為子爵。又因為完成《氏族志》的編寫,被賞賜帛二百匹。貞觀十五年(641年),令狐德棻轉任太子右庶子。貞觀...
(13)將軍成景俊攻魏彭城,魏以前荊州史崔孝芬徐州行台以御之。先是,孝芬坐元叉黨與盧同等俱除名,及將赴徐州,入辭太后,太后謂孝芬曰:“我與卿姻戚,奈何內頭元叉車中,稱‘此老嫗會須去之!’”孝芬曰:“臣蒙國厚恩,實無斯語。假令有之,誰能得聞!若有聞者,此於元叉親密過臣遠矣。”太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