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勘測軌道器探測器

火星勘測軌道器探測器

“火星勘測軌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的多用途火星探測器,於2005年8月12日由宇宙神-5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目標為探測火星氣候狀況,研究火星氣候和季節變化的物理機制;確定火星地形分層特性,觀測火星表面熱流活動,搜尋水的證據;為以後的火星著陸任務尋找適合的著陸地點,同時為這些任務提供通信中繼功能。探測器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管理,由洛克希德·馬丁製造,任務總成本約7.2億美元。

2006年3月10日,探測器進入大橢圓火星極軌道;2006年9月,探測器進入250km/316km的近圓軌道;2006年11月17日,探測器與當時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勇氣”漫遊年合作完成軌道中繼通信測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星勘測軌道器探測器
  • 外文名: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
  • 國家:美國
  • 發射時間:2005年
  • 運載器:宇宙神-5運載火箭
  • 主要功能:火星探測
探測器概況,主要性能參數,主要任務,主要有效載荷,相關新聞,

探測器概況

始於2002年的這次任務耗資7. 2億美元,其中探測器成本為4. 5億美元,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近30年來發射的最大、最複雜的火星探測器,也是NASA在21世紀頭10年內發射的最後一個火星軌道器。因為財政緊張,已迫使NASA取消了一項原定在2009年發射的價值5億美元的火星軌道器。
“火星勘測軌道器”攜帶了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太空探索裝備,其成像系統解析度是以往其他系統的6倍。該探測器能進一步研究“火星全球勘測者”探測器已發現的可能有水的區域,並從火星荒蕪的表面為以後的探測工作選擇安全、有科學價值的著陸點,為今後10年發射的機器人探測器登入火星做準備。例如,科學家們希望探測器測繪出詳細的地圖,為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開始的“鳳凰”火星著陸器和“火星科學實驗室”火星車確定安全的著陸點。“火星勘測軌道器”所收集的信息也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決定今後10年往哪裡發射取樣器,以帶回火星岩石和土壤的首批樣本。
同時,在成像任務完成之後它還將為火星著陸器中繼數據,因為它配備有功能強大的高增益天線,此天線每分鐘所傳輸的數據是運行的“火星全球勘測者”、“奧德塞”和“火星快車” 3種火星軌道器所傳輸數據總和的10倍,是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深空-1探測器、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奧德賽”和“火星全球勘測者”所傳輸數據總和的3倍,甚至超過以往所有行星探測器所獲數據的總和。當探測器與地球處在4. 2×10km最遠距離時,其數據傳輸速率大於0. 5Mbit/s;當探測器與地球處在9. 7×10km最近距離時,其數據傳輸速率大於3Mbit/s,即比一般的寬頻網際網路還快幾倍。
其任務分2個階段完成: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用於獲取火星的科學信息,即主要勘測火星表面和地下的水資源,尋找存在生命的證據,並為未來的載人火星探測使命尋找合適的登入點; 2008年11月-2010年12月用於數據中繼,即利用該軌道器把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其他探測器所獲得的信息傳回地球。為了減輕質量和節省能源,未來的一些火星著陸器將不配備大功率通信設備,因此難以向地球直接傳送大量數據,而“火星勘測軌道器”可以為火星著陸器與地球之間提供每天2次、每次5min的寬頻互聯,並為這些火星著陸器提供導航定位和時間信號等支持。
這個探測器將於2010年結束使命,但科學家們稱它所攜帶的燃料使之足夠運行到2014年。
它也將試圖尋找2個因故障失蹤的火星探測器,即1999年11月在火星墜毀的美國“火星極地著陸器”和英國的獵兔犬-2著陸器。美國曾多次搜尋“火星極地著陸器”,也發現了一些可能的目標,但都沒有得到最終確認。用“火星勘測軌道器”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儀(HiRISE)也許能夠找到“陣亡”的“火星極地著陸器”。

主要性能參數

探測器的發射質量為2180kg,其中軌道器乾噴量1031kg,肼燃料質量1149kg。採用三軸穩定,姿態信息由8個太陽敏感器(另有8個備份)、2個星跟蹤器和2個慣性測量單元提供推進系統共包括20個推力器,其中6個170N的單元肼發動機用於火星軌道進入。6個22N的推力器用於航向修正機動,8個0.9N的微推力器用於姿態控制。通信採用X和Ka頻段,其中主通信採用直徑3m的X頻段高增益拋物面天線,最大數據率為6Mbit/s;另一個是Ka頻段通信試驗包.用於驗證深空Ka頻段的通信性能,採用2個低增益天線進行。此外,探測器還攜帶有UHF頻段通信包,可為著陸器和漫遊車提供通信中繼支持。電源系統採用功率1000W的太陽翼(面積約19m2)和2個50A·h/32V的氫鎳蓄電池。探測器的主計算機是133MHz、32bit的RAD750抗輻射計算機,快閃記憶體160Gbit。熱控採用表面塗層、多層隔熱材料,輻射器、百葉窗以及加熱器等。
探測器攜帶了8種有效載荷,包括高解析度成像儀、背景相機、火星彩色成像儀、緊湊型成像光譜儀、火星氣候探測儀、淺表雷達、引力場研究科學裝置和大氣結構探測加速度計。

主要任務

MRO將對火星表面進行高解析度的測量,可對20~40cm大小的物體成像,以便進行科學觀測,並為未來太空飛行器在火星表面著陸選擇合適的地點。同時,它還將為後續的火星探測任務提供通信和導航中繼。其主要任務計畫包括:
·發射 2005年8月10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第41號發射台發射。
·巡遊 2005年8月-2006年3月,飛向火星的航程。
·火星軌道 2006年3月進入環繞火星的軌道。
·減速 2006年3-11月,在火星大氣層內減速,軌道器降低到火星圓形極軌道,以便採集科學數據。
·獲取科學信息 2006年11月- 2008年11月,根據探測器每日的活動收集火星信息。
·通信傳輸 2008年11月- 2010年12月,利用該軌道器與其他探測任務進行通信。

主要有效載荷

“火星勘測軌道器”載有HiRISE、背景成像儀(CTX)、火星顏色成像儀(MARCI)、CRISM、MCS和SHARAD共6套十分先進的科學儀器來探測火星。它們可分為4類, HiRISE、CTX和MARCI屬相機類; CRISM屬光譜儀類; MCS屬輻射計類, SHARAD屬雷達類。其中3台相機和1台光譜儀負責拍攝火星表面的全方點陣圖片:配有迄今直徑最大鏡頭的HiRISE能拍下火星表面的高精度照片,用於捕捉更為具體的火星特徵; CTX能夠記錄寬30km以上的地形帶變化; MARCI可以覆蓋整個星球,跟蹤記錄火星表面和大氣層的每分鐘變化; CRISM將搜尋與水有關的礦石,在房屋大小的區域內測定火星表面的構成成分,其精確度大約是火星軌道上其他任何裝置的10倍。探測器上的MCS用於分析火星大氣塵埃、水蒸氣以及溫度, SHARAD用於探測火星地下水。
其設計壽命5年半,其中不少是新型科學儀器,但也有2台是從失敗的“火星觀察者”和“火星氣候軌道器”所帶的儀器改進而來的。
(1)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儀(Hi-RISE)
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火星全球勘測者”、“奧德賽”火星探測器的探測結果所選定的地區拍攝圖像,其解析度超過以往的任何火星探測器。
它由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和鮑爾公司聯合研製,重66kg,造價高達4000萬美元,創下所有太空儀器之最。HiRISE是一個高解析度可見光數位相機,相機圖像感應器有8× 108個像素。通過它對火星表面類似岩漿流動現象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可以弄清溶岩噴發物的成分;用它對火星極區的沉積層成像,有助於揭示火星氣候的歷史。對火星不同的層成像,可回答關於這些層產生的過程。分析它所獲得的數據,能深入了解各層的物理性質和年代關係,以便確定分層是怎樣形成的,水和氣候變化對層的形成起什麼作用。
該相機配有一個高清晰度望遠鏡鏡頭,這個鏡頭可對火星表面數百處地點拍攝有史以來最高解析度的照片。它工作在可見光譜段,幅寬在紅色譜段大於6km,在藍-綠及近紅外譜段大於1. 2km。利用近紅外譜段觀測主要是獲取礦物組分信息,並結合其他科學儀器提供的信息,尋找未來火星著陸器的合適著陸地點。
其解析度隨軌道器的軌道高度不同而不同。當“火星勘測軌道器”的軌道高度在200km時解析度可達到0. 3m,軌道高度為400km時解析度為0. 6m。高解析度觀測對研究分層物質、衝擊溝、河道等很有利,對確定著陸場也有好處。
(2)背景成像儀(CTX)
CTX是裝有廣角鏡頭的數位相機。雖然其解析度不高,但具有較大視野,幅寬比HiRISE、CRISM都大,可達40km,用於為科學家在研究某具體岩石或者小地區的高解析度圖像時,更好地顯示出這些物體所處的環境背景。
該儀器由馬林(Malin)太空科學系統公司負責研製, MARCI也是該公司研製的。
(3)火星顏色成像儀(MARCI)
其任務是對火星進行全球成像,區分出火星表面每天、每個季節和每年之間的氣候變化,對火星的每日天氣進行記錄。
該儀器是一種專門記錄某幾種光譜圖像的數位相機,有4個可見光譜段和2個紫外譜段。在可見光譜段能對火星的塵暴和極地冰帽變化進行觀測,對雲、霧和沙塵暴等一些大氣現象,繪製解析度為千米尺度的圖形;在紫外線譜段能對火星大氣中的臭氧、塵埃、二氧化碳進行觀測,定量地表征大氣臭氧豐度和分布,觀測尺度為數十千米。
其實, MARCI曾在“火星氣候軌道器”和“火星極地著陸器”等其他火星探測器上裝配過,可惜它們都因故障而失落在太空。
(4)小型火星勘測成像光譜儀(CRISM)
由馬里蘭州的約翰霍金斯大學套用物理學實驗室(APL)建造的CRISM,是在NASA火星任務中採用的第1個裝有掃描鏡頭的可見光-紅外光譜儀。
其主要任務是尋找組成水存在的礦物殘餘物和礦石,以及有可能存留有水的遠古溫泉、火山口、湖泊和池塘。
該儀器對大氣層的探測能覆蓋其他5台儀器沒使用過的譜段,所以還用於提供精確的水蒸氣和一氧化碳體豐度,監測塵埃和冰雲的圖形。
CRISM使用可見光和紅外譜段對塵埃堆積的火星表面進行成像,能確定火星表面很寬範圍的礦物。它將以空前的清晰度從300km的高度對最小尺度為18m的物體進行觀測,繪製火星表面地圖;記錄火星地物反射陽光所產生的數百種顏色的反光,從中檢出特定的礦石,特別是曾經含有水的信息痕跡。它可分析從火星表面反射的560種顏色來確定地表的礦物特徵,揭示像房子大小的地面岩層等沉積物特徵。由於其光譜分辨力強,光譜覆蓋範圍寬,因此連最普通的礦物都能夠確定。
專家認為, CRISM能在火星勘測任務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勘測的數據將鑑別最可能含水的地點,並為未來尋找化石甚至生命痕跡的火星任務選取最可能的著陸點。機遇號火星車已經在其著陸點———火星赤道附近的大平原Meridian Planum地段內發現液態水的痕跡,但這僅僅是未來太空飛行器可能著陸的數百個著陸點中的一個。
這台可見光-紅外成像光譜儀能分辨560種顏色(“火星探路者”只能分辨3種顏色)。通過用孔徑10cm的望遠鏡進行勘測,使CRISM具有更強的光譜解析度,超過了已送往其他行星的類似儀器。它的最大解析度是此前所用紅外譜段探測火星的20倍左右。
CRISM安裝在一個方向節上,在“火星勘測軌道器”經過火星表面目標上空時,它就可以跟蹤該目標。該儀器先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以每個像素100~ 200m的解析度繪製火星地圖,尋找可能的研究點。然後以每個像素18m的解析度(幅寬11km)對重點區域繪製高解析度地圖。其所具有的高空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能對上千個可能地點進行詳細測量。它還將監控大氣中灰塵和冰粒子的周期性波動,補充衛星其他設備收集的數據,並提供火星氣候的新線索。專家認為, CRISM將極大地改進當前火星軌道器的繪圖技術。
(5)火星氣候探測器(MCS)
MCS是一種無線電波輻射儀,用來了解火星的氣候和天氣,以及可能發生的變化。它從軌道高度觀測火星地平線方向,並把火星大氣垂直分成多個5km厚的層逐一觀測,測量大氣溫度的變化和成分隨高度的變化。這些剖面測量結果與每日所觀測的火星晝夜三維全球氣象圖結合,能顯示出火星大氣中不同層的溫度、壓力、濕度和塵埃量。
(6)淺地面雷達(SHARAD)
該儀器由義大利航天局(ASI)、羅馬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聯合研製,主要任務是在火星的淺地表下查找水的存在,最大探測深度可以達到1km。
它用工作頻率為15~ 25MHz的雷達波掃描火星表面,獲取不同深度的圖像,並根據雷達回波可判斷出該深度上的物質形態,例如,岩石、沙或者水。這是因為水和高密度岩石都會引起強雷達回波;同時,其他淺地表物質的特性也能在回波中表現出來。

相關新聞

據航天參考2016年3月10日報導,時值美國火星勘測軌道器(MRO)在軌運行10周年紀念日,NASA在其官網正式發文,紀念這顆具有傑出功勳的火星軌道器。在過去的10年中,MRO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成果,為科學家們解開了困擾長達數世紀之謎。其中最顯著的科學成果是發現火星表面有液態水的證據。早在2011年,MRO搭載的 高 解析度成像儀(HRISE)就拍攝到火星表面或亞表層存在季節性斜坡紋線(RSL)。斜坡紋線不僅呈現季節性變化,而且1天之內也會有明顯變化。後經光譜分析表明,季節性斜坡紋區域的礦物是溶於水後再沉澱富集而成,這個結果提供了現今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有力證據。2015年9月28日,NASA召開記者發布會,正式宣布確認火星表面存在季節性液態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