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地塘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寧陝縣境內
- 始建於:1958年
- 全稱:西北農科大學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
概況,發展現狀,重要作用,地圖信息,
概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始建於1958年,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要的教學實驗實習基地,同時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地處秦嶺南坡寧陝縣境內,位於北緯33°18′—33°28′, 東經108°21′—108°39′,東西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6公里。該場東、南、西三面與寧東林業局火地塘林場相鄰,北接寧東林業局東峪河管區,東北與寧東林業局旬陽壩林場相連,總面積2037公頃。林場所在地區地形複雜,其北界的平河梁為秦嶺山脈的大支梁之一,山勢東高西低,從平河梁延伸分出的兩個大側梁將整個林場劃分成三大部分。坡度一般在20°—50°之間,海拔1420—2474米。境內十一條大溝,均具山溪性水流特點,河床雖窄,但落差不太大,這些流水均流入南界的長安河,後注入子午河匯入漢江。 林場所在區域屬北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多集中於7、8月份,年平均溫度12.7℃,絕對最高溫度28.6℃,絕對最低溫度-9.5℃,年日照時數為1327.5小時,生長期6個月。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火地塘全場總面積2037公頃。其中林業用地2017公頃;非林業用地20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870公頃,疏林地106公頃,苗圃地4公頃,無林地37公頃。森林覆蓋率91.8%。全場活立木總蓄積量157698立方米。林場內的森林植被屬溫帶針闊混交林和寒帶針葉林,森林垂直分布比較明顯,樹種繁多,達450餘種。構成優勢林分的天然樹種有冷杉、雲杉、鐵杉、紅樺、華山松、油松、櫟類、楊類、槭等;人工樹種有落葉松、油松、華山松、水杉。零星分布的樹種有柳樹、榛子、椴樹、鵝耳櫪、千金榆等;主要林下木有箭竹、杜鵑、繡線菊、珍珠梅、薔薇、忍冬、胡頹子等;主要地被物有莎草科、禾本科、菊科、苔蘚、蕨類等。野生經濟植物分布廣的有箭竹、漆樹,藥用植物有天麻、五味子、細辛、黨參、天門冬等。野生動物有熊、金毛扭角羚牛、大鯢(娃娃魚)、麝、野豬、野兔等。林區現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8種,秦嶺冷杉、連香樹、水青樹、短梗水曲柳、香果樹、北五味子、銀鵲樹、秦嶺沙參等;林場分別於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進行了落葉松、水杉和美國花旗松引種試驗,並獲得成功。特別是落葉松引種試驗早,面積大,長勢良好。現有母樹林45公頃,其中華山松11公頃,油松10公頃,落葉樹15公頃,雲冷杉9公頃。
發展現狀
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在1958年至1965年,場名為西北農學院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歸西北農學院管理,管轄面積831公頃;1965年至1987年,場名為寧陝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由西北農學院與寧陝林業局共同領導,管轄面積13257公頃;1988年至1999年,場名為西北林學院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由西北林學院管理,管轄面積2037公頃。2000年至今,場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學試驗林場。
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全場現有職工15名(幹部3人,工人12人),原來數十年經營的落葉松、油松母樹林和其他科研設施基本上均在現境界內。1988年,修建了學生實習樓,面積700多平方米。林場每年接待我校學生實習1500多人次,外校學生實習300多人次,涉及林學、樹木學、植物學、森林生態學、森林經理、土壤學等專業課程10餘門。近年來,接待國內外專家及學者100多人次,分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日本九州大學、日本筑波大學、日本歧阜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武漢大學、安徽農業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已成為我校對外開展合作研究與交流的重要基地。
重要作用
火地塘林場是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國家林業局十大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之一的秦嶺林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設立在林場,2001年該站被科技部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試點),2006年被科技部命名為“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由於秦嶺的過渡帶特徵,使該站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有重要的保護和保存價值,在全國範圍內的自然資源保護、試驗研究、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構建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地段。生態站建立以來,曾先後承擔國家攻關課題和多項省部級課題,主要開展了森林生態學、林木遺傳育種學、森林經理學、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保護等多方面的實驗研究和定位觀測,積累了豐富的調查研究資料。“九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重點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10多項。
地圖信息
地址:安康市寧陝縣二一零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