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會戰

灤河會戰是1928年“二次北伐”的最後一戰。會戰以國民革命軍第1至第4集團軍抽調部隊組成的東征軍和張學良統轄的奉軍為一方,張宗昌褚玉璞直魯聯軍為另一方,雙方在灤河兩岸展開激戰。至9月23日,以徹底消滅直魯聯軍而告結束。至此,北洋軍閥集團最後一支殘餘勢力在中國大地消失,中國政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基本介紹

  • 名稱:灤河會戰
  • 發生時間:1928年9月4日至9月23日
  • 地點:灤河
  • 參戰方:北伐軍、奉軍,直魯聯軍
  • 結果:北伐戰爭取得全面勝利
  • 主要指揮官:白崇禧、張學良、張宗昌、褚玉璞
  • 所屬戰爭:北伐戰爭
北洋覆滅,垂死掙扎,戰役打響,奉軍參戰,最後勝利,

北洋覆滅

1928年春,南京政府發動旨在完成統一中國的“二次北伐”。由南京政府組編的四支集團軍形成聯合對付奉軍作戰的態勢:蔣介石兼第1集團軍總司令,率部沿津浦路北上;馮玉祥任第2集團軍總司令,指揮部隊沿京漢路及其以東地區北上;閻錫山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兵分兩路,由娘子關及京綏路東下;李宗仁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集結所部於京漢路南部,為總預備隊,令派白崇禧為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率部沿京漢路北上。戰事進展順利,直魯聯軍節節敗退,4月底,直魯聯軍放棄濟南,偕孫傳芳殘部渡河北撤。
5月3日,雖發生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北伐事件,製造濟南慘案,北伐並沒有中止。國民革命軍繞道北伐,強渡黃河繼續北上。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占北京。至此,統治中國十六年的北洋軍閥政府徹底覆滅。

垂死掙扎

這時,北撤後的直魯聯軍占據了唐山、開平、豐潤、蘆台、寧河、灤縣一帶。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上只有六、七萬人,繼續負隅頑抗。張宗昌一心想撤往關外,以圖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東山再起。
對張宗昌個人歷史及其部隊的劣跡早有所聞的張學良,為純潔奉軍部隊,斷然拒絕直魯聯軍進入東北,並要直魯聯軍就地縮編為1個師,任褚玉璞由師長,並暗示要張宗昌離開直魯聯軍。面對張學良的決定,張宗昌氣急敗壞,大罵張學良。
張宗昌不僅拒絕縮編,還在灤河兩岸集結軍隊,修築工事,在其右翼豐潤北方之狼山、廊山、牙窟山一帶設伏兵,企圖利用山地優勢與東征軍進行決戰;並利用村堡編成據點式陣地,在其左翼唐山之西南由韓城鎮河頭胥各莊至鐵路以南地區構築防禦陣地,以阻擊東征軍,氣焰十分囂張。並派人與日軍聯繫,乞求援助。鑒於直魯聯軍不服奉軍調解,張學良致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表示聽憑國民革命軍處置直魯聯軍,奉方不再過問,並在錦州一帶布防重兵,以防止直魯聯軍竄出榆關、熱河,同時將湯玉麟部調部至豐寧、灤平,以防止直魯聯軍竄往熱河。
張學良自束髮從戎,屢親戰陣,目睹兵火之慘,遂有厭戰情緒。早在1926年,張學良就主張停止國內戰爭,共同促進國家統一。張作霖在世時,他曾迭次進諫,蒙被採納。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子承父業,成為東北軍政最高領導人。他一面發表通電,表示將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一面派重要官兵到北平,與正在西山碧雲寺內向孫中山先生之靈告祭的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聯繫東北三省易幟等一些重大問題。

戰役打響

7月15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決定由各集團軍抽調部隊組織東征軍,以白崇禧為總指揮,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王澤民為東征軍總指揮部參謀長。8月上旬,東征軍各部隊到達指定地點集結待命。
8月31日,白崇禧在北平召開東征軍將領會議,研究東征軍進軍部署。9月2日,白崇禧抵天津誓師東征。
9月3日,張學良再次派代表前往直魯聯軍總部,向張宗昌作最後警告,張宗昌至死不悟,再一次拒絕張學良對他的挽救。
9月4日,白崇禧指揮東征軍向直魯聯軍發動攻擊,灤河會戰正式打響。獨8師劉春榮部向直魯聯軍陣地發起攻擊,經6小時激戰,敵不支,退居豐潤城,閉城死守。第30軍魏益三部和劉師由廊山趕赴抄攻豐潤城東北兩門。敵欲頑抗,東征軍冒死爬城,敵驚恐不已,遂由東門衝出向榛子鎮方向逃竄。9月8日,東征軍進占豐潤城。
因東征軍已占領豐潤沿平榆大道,敵側背感受威脅,河頭胥各莊之敵受牽動,遂向樂亭撤退。唐山守敵向開平撤退。第12軍於當日下午4時進占唐山,第36軍向開平攻擊前進。
9月10日,南京政府頒布公告,列數張宗昌之種種罪行,下令通緝張宗昌。張宗昌成了喪家之犬,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當日,第36路軍進占開平。9月11日,白崇禧由蘆台抵開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分三路進攻灤州。這時,直魯聯軍官兵已無鬥志,軍心渙散,並無激烈戰鬥,便於9月13日撤往灤河東岸。在撤退時,將灤河鐵橋炸毀,以阻止東征軍追擊。

奉軍參戰

直魯聯軍進入灤河東岸後,為奉軍堵截。這時,張宗昌想出一個鬼主意,讓直魯聯軍家屬車走在前面,乘奉軍讓家屬車通過時,後續部隊乘機沖入奉軍陣地,占領灤河東岸一部分陣地。緊接著直魯聯軍沿鐵路兩側向奉軍發起猛烈進攻。張宗昌在道南親自指揮,直魯聯軍第4軍軍長劉本利在道北負責。張宗昌指揮部隊向奉軍防守的團山子、牛各莊陣地發起衝鋒,奉軍堅守陣地,從而展開了激烈的攻守戰,雙方傷亡慘重。由於張宗昌親自督戰,直魯聯軍連續進攻,奉軍逐漸不支,陣地被直魯聯軍突破。
張學良聞訊後,命令部隊限時奪回陣地,第27師153團團長江維山親自帶隊反攻,幾番衝殺,終於奪回陣地。直魯聯軍主力另一部進攻石門車站,奉軍第154團堅守,團長陣亡,車站陷落。在113團增援下,經過反覆衝殺,把車站奪回,江團長亦陣亡。翌日,直魯聯軍再次進攻牛各莊,奉軍頑強戰鬥,擊退直魯聯軍多次進攻。14日直魯聯軍進攻昌黎,經激戰,奉軍失利。張學良即派總參謀楊宇霆赴榆關督戰,將駐榆關的于學忠部加入前線,又調打虎山之第10軍王樹常入關候令;令第29軍戢翼翹部、第11軍富雙英部防守長城冷口、喜峰口等要口,以堵直魯聯軍殘部竄熱河。

最後勝利

為配合奉軍作戰,加速消滅直魯聯軍。9月15日,東征軍分三路強渡灤河,進入灤河東岸,與奉軍聯合作戰,夾擊直魯聯軍。9月17日,奉軍對直魯聯軍實行分割戰術,于學忠部猛攻青門鎮,一舉突破直魯聯軍中央陣地,將直魯聯軍截為兩段,直魯聯軍官兵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亂竄,被東征軍和奉軍繳獲甚多。
負責鐵道以北戰事的直魯聯軍第4軍軍長劉本利,原為張作霖舊部,張學良對他也很熟悉。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劉被派往直魯聯軍任旅長。劉本利部過灤河東岸道北後,與奉軍丁喜村部對峙。丁、劉是老朋友,私交很好,因而雙方未發生戰事。張學良知道這一情況後,當即寫了親筆信,交丁部送給劉本利,勸其深明大義,不忘舊情,回歸奉軍,張對劉及其部下一視同仁。9月17日,劉率部投誠,奉軍不費一槍一彈收復道北地區。
9月19日,奉軍和東征軍向直魯聯軍發動總攻擊,直魯聯軍已喪失戰鬥力,第7軍許琨部、第17軍吳愛卿部先後向東征軍投降,白崇禧將其改編為3個暫編師。
9月21日,張宗昌和褚玉璞化妝潛逃。23日,東征軍徹底剷除直魯聯軍殘餘勢力,遂將3個暫編師悉數解除武裝。至此灤河會戰正告結束,禍國殃民的直魯聯軍全部徹底消滅。
灤河會戰結束後,張學良毅然宣布東北易幟,又使奉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這一戲劇性變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實現了孫中山先生多次北伐的宿願,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10月8日,參加灤河會戰的東征軍將領李品仙范熙績魏益三葉琪廖磊、周瀾、劉春榮等聯名致電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和各集團軍總司令,請早日決定,以9月23日為完成“二次北伐”的紀念日。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雖然最沒有做出相應決議,但是,灤河會戰的意義將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