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研究報告》是2016年雲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金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研究報告
- 作者:劉金鑫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228 頁
- ISBN:978-7-5482-2678-9
- 類別:經濟
- 定價:60.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研究報告》是2016年雲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金鑫。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研究報告》是2016年雲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金鑫。圖書簡介2013年11月,昆明、瑞麗、景洪、河口等17個城市項目被聯合國納入國際重要性的陸港,該國際協定能夠給當地城市和...
報告正文 綜述 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自北向南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高棉、越南六國,全長4880公里,是亞洲乃至國際上的一條重要河流。湄公河在中國境內段稱為瀾滄江。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際區域合作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廣泛合作,取...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18)》是2018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稚、盧光盛。內容簡介 瀾湄合作機制自啟動以來,在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優先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在相關各國的共同努力下,瀾湄合作不...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20)》是2021年1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稚、盧光盛。內容簡介 2019年以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圍繞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大優先領域的合作“全面開花”,並向數字經濟、環保、衛生、海關、...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發展報告(2022)》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光盛。內容簡介 該項目為瀾湄合作藍皮書的延續,瀾湄合作藍皮書從2011年起每年出版1本。自2022年起,每兩年出一本。本報告對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這一新型合作機制的主要進展、面臨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和展望,並...
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區域合作,在中國雲南省瀾滄江與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展開的國際性經濟技術合作。地理位置 瀾滄江–湄公河是東亞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經西藏自治區,由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出境,經緬甸、寮國、泰國、高棉、越南五個國家,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國海,中國...
《瀾滄江-湄公河農業合作發展報告2021》是一本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內容簡介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簡稱“瀾湄合作”,是我國倡導的重要次區域合作機制,參與成員包括中國、高棉、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六國。農業是瀾湄合作五大優先領域(...
“內外合作”戰略指大西南聯合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實行全方位開放,不僅是大西南各省區市與次區域國家之間的合作,還要積極與國內其他省區市特別是我國的東部地區,以及次區域外的其他國家、國際組織合作,不搞排他,以項目為依託,開展有多形式、多渠道的雙邊或多邊的合作,以便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技術...
《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研究》是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霞,張潔清,閆楓,朱鑫鑫 內容簡介 前言/序言 大湄公河(我國境內稱“瀾滄江”,出國境後稱“湄公河)將中國與寮國、高棉,緬甸、泰國、越南緊密相連。大湄公河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經濟互補,加強環境保護合作的先天條件優越,未來前景...
4 “一帶一路”框架下瀾滄江—湄公河跨界水資源合作模式的創新升級【張 勵】/064 5 冷戰後歐盟與湄公河流域五國關係發展及其影響研究【畢世鴻 馮杏偉】/076 6 近年來美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多邊關係的發展及影響【尹 君】/097 Ⅲ 區域篇 7 2014年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及其對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參與【陳...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是201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稚。內容簡介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2010-2011(2011版)》從三個層面系統介紹和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重點與熱點問題,追蹤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進展和趨勢,並對新形勢下我國進一步推進次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了...
《瀾滄江——湄公河農業合作發展報告:2019》是202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報告由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國際農業研究所共同編制,從多視角系統梳理了近三年瀾湄農業合作的進展與成效,包括總報告、專題篇和區域篇。總報告總體梳理分析了瀾湄農業合作的現狀、形勢與發展前景,...
口岸體系、經濟走廊、旅遊網路結構、國際貿易、環境保護等多目標協同開發、中國參加合作用原則與方略給出可操作方案。共寫出研究報告六篇。已發表兩篇,待發表四篇。編制了一個次區域GIS小系統。為中國參加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提供了決策諮詢意見。也對中國走向東南亞,開展國際合作有參考意義。科研成果 ...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防災減災機制與區域合作》是2020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呂愛鋒,主要內容包括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的災害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和防災減災國際合作現狀研究。圖書目錄 前言 1區域概況(1)1.1受災概況(1)1.2區域合作情況(2)2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災害管理體制機制研究(4)2.1...
大湄公河次區域國際禁毒合作的現狀與前景 第五篇 GMS中成員國家的作用 為GMS的發展和成功,與中國展開廣泛合作 關於中泰雙邊經濟夥伴關係的研究報告——特別關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 中國在GMS和東協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來自泰國的觀點 第六篇 GMS合作:中國雲南的案例 雲南加強與東協國家開展機電產業合作研究 雲南與...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是由泰國,緬甸,高棉,寮國,越南在2015年11月12日,於雲南省景洪市簽定的條約。二、外長們一致認為,瀾湄六國山水相連,人文相通,自然和人力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合作前景廣闊。六國加強合作,有利於促進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可持續增長,縮小湄公河次區域國...
此外,組織撰寫研究報告20餘篇,通過《周邊要報》和專報形式報送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外交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基地標誌性成果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在2012年9月“第十三次全國皮書年會”上公布的2011年版皮書綜合評價排名及統計分析報告中,由本中心組織編撰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發展報告》入選2011年版皮書綜合...
雲南省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2003~2015年規劃研究是由雲南省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開發前期研究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4年4月14日。成果信息 成果完成人 李義敢;唐新文;楊繼康;趙世坤;吳衛平;羅明義;章正軍;楊良;楊興旺;王建中;郭寬;齊歡;朱俊林;劉稚;施擇;余繁...
大西南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研究 大西南參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研究是由雲南省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開發前期研究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7月10日。成果信息 成果完成人 李義敢;唐新文;李平;秦穆;齊歡;馬樹洪;殷勤;胡松輝;張樹楠;王舒宇;湯國輝 ...
第一節 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的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GMS環境合作的機制與項目 第三節 中國參與GMS環境合作的緣起與進展 第六章 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瀾湄國家環境利益共同體建設 第一節 推動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環境利益共同體建設 第二節 構建瀾湄全流域的環境和水資源合作治理機制 第三節 構建瀾湄次區域相關...
每年通過高官會向外長會提交本《行動計畫》落實進展報告,六國將下一年度聯合項目清單提交外長會審議通過。四、務實合作 4.1 政治安全事務 4.1.1 高層交往和政治對話合作 保持經常性高層往來和政策溝通,不斷深化政治互信。每兩年召開一次瀾湄合作領導人會議,規劃瀾湄合作未來發展。如有必要,在協商一致基礎上召開...
每年通過高官會向外長會提交本《行動計畫》落實進展報告,成員國將下一年度聯合項目清單提交外長會審議通過。在六方共識基礎上,逐步將優先領域聯合工作組級別提升至高官級或部長級。加強優先領域合作的同時亦鼓勵擴展其他領域合作。設計瀾湄合作徽標及其他瀾湄標誌。與其他湄公河次區域機制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協調瀾湄...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是由泰國,緬甸,高棉,寮國,越南在2016年12月23日,於高棉暹粒簽定的條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 二、外長們重點就落實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成果、推動瀾湄合作向前發展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了廣泛共識。三、外長們高度讚賞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
根據他的這一思想,以生產要素流動為尺度,次區域經濟合作是比特惠關稅區更低級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式,因為,其生產要素流動是要靠跨國性的“協調”。類型 根據合作水平可以分為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例如珠-港-澳經濟區就是垂直型,而瀾滄江-湄公河地區就是水平型;根據合作內容可以分為投資合作、技術合作、...
2023—2027)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戰略與行動框架(2023—2027),是“瀾湄合作”中的一項內容。《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提到,外長們讚賞《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戰略(2018—2022)》和“綠色瀾湄計畫”成果,歡迎制定《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戰略與行動框架(2023—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