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丹鐵路

瀋丹鐵路

瀋丹鐵路原名安奉鐵路,建於1904年。西起瀋陽市(即奉天市),東到丹東市(即安東市)。1965年2月,安東市改名丹東市後,改稱瀋丹鐵路。全長261公里,共有車站41個。

線路自哈大鐵路上的蘇家屯站向東引出,過太子河後到達本溪,從東側過摩天嶺,經雞冠山進入千山山區,沿璦河南下,抵達丹東市。

是我國通往朝鮮的重要出口通道。原來全線為複線,由於戰爭原因複線拆除,後來僅恢復一部分。蘇家屯~南芬、祁家堡~草河口段為複線,丹東境內全部為單線。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瀋丹鐵路複線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丹鐵路
  • 外文名:Shenyang-Dandong Railway
  • 鐵路起點:蘇家屯站
  • 鐵路終點:丹東站(口岸)
  • 鐵路全長:261公里
  • 通車時間:1905年
  • 連結鐵路:瀋山鐵路、蘇撫鐵路等
  • 鐵路信號四顯示自動閉塞
車站簡介,歷史沿革,途經縣市,線路連線,沿線車站,源於日俄戰爭,修建目的,電氣化改造,運能運量,

車站簡介

安奉鐵路是日本在日俄戰爭期間,藉口戰時軍運的需要,強築的輕便鐵路。從安東(今丹東)到蘇家屯,長261公里,1904年動工,1905年竣工。1911年改為標準軌距
1943年,由於石橋子~本溪段線路曲折,不利於鐵路運行,因此打通新嶺隧道,新建威寧線,即沈丹乙線,新建威寧、新嶺兩座車站,同時劉家河~鳳凰城段也由於相同原因修建乙線。

瀋丹鐵路

歷史沿革

瀋丹鐵路曾經是從外地進丹的惟一鐵路線,它是通向中、朝國境線的邊境鐵路,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百年前這段鐵路的誕生,為東北地區帶來了屈辱和災難,它飽含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雨血淚,經歷了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以及韓戰的硝煙瀰漫,它看到了清政府的懦弱和新中國的成長,將永遠鐫入東北人民抗戰歷史的界碑之中。
雖然鐵軌幾經架設,歷史幾經變遷,但那深深的鐵軌轍跡和那段歷史風雲,仍在默默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生命的年輪。如今,老瀋丹鐵路大幕落下,另一部即將上演——沈丹客專將引領丹東交通格局的“大時代”。

途經縣市

瀋陽市
本溪市
本溪滿族自治縣
鳳城市
丹東市

線路連線

蘇家屯站:瀋撫城際鐵路蘇撫鐵路
鳳凰城站:鳳上鐵路
金山灣站:金沙支線(金山灣站—沙河鎮站)、同金聯絡線

沿線車站

註:由於石橋子——本溪間改造,現全部走乙線;因瀋丹鐵路丹東市內段改線,原瀋丹鐵路丹東至沙河鎮段停用,沙河鎮至金山灣段更名為金沙支線,仍有部分貨運列車通行

源於日俄戰爭

日本侵華,安奉鐵路的修建就是明證。日俄戰爭開啟了丹東的“鐵路時代”,成為日本掠奪東北資源和侵略中國的主要運輸線。
1904年2月,在英、美暗地操縱和慫恿下,日俄戰爭爆發,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宣布保持中立,並把遼河以東的地域作為日俄兩國交戰的戰場。為了方便運輸軍用物資和調遣兵員,日軍占領安東後,以“修建鐵路防止沙俄捲土重來”為藉口向清政府施加壓力,在未得到清政府同意的情況下,突擊修建鐵路。日本臨時鐵道大隊和臨時鐵道監理部在未得到清政府的同意下,擅自構築了規格很低的輕便窄軌軍用鐵路,軌距僅為762毫米。
為了儘早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1904年8月10日,鐵路首先從安東開始動工,從愛河西岸北上經過金山灣、一面山,3個月軌道就鋪到鳳凰城。翌年2月11日鋪軌到下馬塘。原計畫從下馬塘修到遼陽,後因戰爭的進展而改修到奉天,全長261公里。同時,在安奉鐵路的起點鴨綠江邊修建一個簡易火車站——鐵一浦驛。1905年12月15日全線竣工,用時16個月。至此,安奉線鐵道的雛形初步構成。
1905年,日俄兩國在美國的調解下,於9月結束了為爭奪我國東北權益而進行的歷時20個月的日俄戰爭。在戰後雙方簽訂的《朴茨茅斯條約》中規定:俄政府允將由長春(寬城子)以南,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路,並在該地方鐵道內所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以及在該處鐵道內附屬等,均移讓於日本政府等等。根據這些規定,俄國擅自將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益轉讓給日本。而在日本人眼中,安奉鐵路是一條連線日本和中國東北的重要聯絡線。經過近一個月的談判,日本又與清政府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最終,清政府的無力與軟弱使得本應拆除的鐵路讓與日本,日本由此取得了安奉鐵路的繼續經營權和改建權。
就在條約剛簽訂不久,日本又繼續強迫清政府同意日本“改良”安奉軍用輕便鐵道線,並由他們來掌握安奉線鐵道的一切經營活動,由此獲取了在東北的利益。自此,日本以所謂的“法律依據”,展開了一系列的安奉鐵路改良、改築活動,改建成永久的標準軌商業鐵路。
1907年4月,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 “滿鐵”)經營並承擔改建任務,改建軌距為1435毫米,輕型鋼軌換為每米40公斤A型和40公斤B型鋼軌。全線劃分四個工程段,分別負責安東至雞冠山、雞冠山至連山關、連山關至本溪湖、本溪湖至奉天間線路改建。1911年10月31日完成,經撫安信號所在渾河站同南滿鐵道接軌,同年11月1日正式通車營業。標準軌改建共投資2470萬日元,使用勞力1300萬個工日,平均每日出工15000人,其中80%以上是中國人。據《南滿洲鐵道安奉線紀要》載:改建後的安奉鐵路,1912年客運量為527350人次,貨運量為784713噸,日均收入3003日元。

修建目的

日本修建這條鐵路並非單純為戰爭考慮,安東與朝鮮僅有一江之隔,而朝鮮又與日本島十分接近,安奉鐵路一修通,跨過鴨綠江與朝鮮鐵路相連,就打通了掠奪中國資源的運輸線。
1909年8月,安奉線改為標準鐵道後,日本開始架設鴨綠江大橋,與朝鮮鐵道接軌。通過這條貫穿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直通釜山、經海運抵達日本的大通道,由東京到奉天只需60小時,大大縮短了海上運輸時間。1912年,鐵一浦驛改為“安東驛”。為了滿足運輸需要,1914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挾制北洋軍閥簽約擴建了安東站場。至此,丹東成為我國重要的陸路口岸城市。
圍繞安奉鐵路,日本又大力修建遍及東北的支線鐵路,在進一步加緊對東北的控制的同時,深入東北腹地,大量掠奪東北廣大地區豐富的糧食、煤炭、礦產和森林資源。安奉鐵路不僅成為日本侵略中國、掠奪東北資源的主要運輸線,更成為縱貫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連線歐亞兩洲的運輸中樞。
隨著安奉線運量的不斷增長,從1909年至1945年的36年間,全線的線路、站場、通信信號、機車車輛檢修設備等曾進行多次改造。
1914年6月,安東驛進行了站場設備改造,新站房是一座帶有日式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築,站房分兩部分,一座二層的綜合樓,還有一座單層寬大的候車大廳。1918年11月28日,滿鐵投資62.2萬日元,動工鋪設蘇家屯至陳相屯間鐵路17公里700米,1919年12月1日建成使用,同時廢棄撫安信號所至陳相屯間舊線,改在蘇家屯站與南滿鐵道幹線接軌。1921年6月20日,蘇家屯到吳家屯間鋪設複線9公里,用以增加蘇家屯站的接發列車能力。
1921年起,“滿鐵”開始修建安奉線複線,因受財力限制,按時期分段修建,從開工到通車長達23年之久。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陰謀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安奉線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一條重要軍用物資及戰時兵源運輸的重要鐵路線。為了搶奪東北這塊“寶藏”,從1937年開始,經過兩年時間,日本對宮原站(本溪站)進行擴建,建成具有機車車輛整備、檢修、列車編解作業能力的樞紐區。同年,安東站也進行擴建,使安東站成為安奉線上的主要編組站。1941年,在老古溝站至蛤蟆塘站間大沙河修建編組場。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後,安東站至吳家屯站間複線鋼軌被蘇聯紅軍拆走,剩下的單線在解放戰爭時期又遭到破壞,通車區段時斷時續。由於貨運量不斷增長,鴨綠江第二座鐵路大橋於1943年4月建成。
1947年6月,安東二次解放後,安東站到下馬塘站間修復通車,這條飽含屈辱歷史的鐵路才真正回到國人手中。

電氣化改造

新中國成立後,在修復瀋丹鐵路複線的同時,又對薄弱區段的線路和設施進行改造擴建,將全線木枕更換為鋼筋混凝土軌枕,採用彈條扣件,將每米50公斤A型鋼軌換為50公斤中型鋼軌。
1950年,韓戰爆發,安東站成為重要的戰時運輸前沿陣地,眾多的志願軍戰士從這裡踏上朝鮮戰場。抗美援朝期間,沈安(安東)鐵路成為瀋陽至丹東的幹線鐵路,全線運輸暢通無阻,也讓安東站成為美帝國主義“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的橋頭堡”。鐵路線北與長大線、蘇撫線在蘇家屯接軌,沿線有遼(陽)(本)溪、溪田(田師府)、鳳(鳳凰城)上(上河口)等支線與之聯線,縱貫遼寧省東南部。全線共有隧道40座,17539延長米,大小橋樑363座,13407延長米。
1953年“一五”計畫初期,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客貨運量逐漸上升,兼因抗美援朝戰爭需要,1953年6月至1954年6月,鐵道部投資1266萬元,修復石橋子至本溪、祁家堡至草河口、劉家河至鳳凰城之間的3段複線,總長71.1公里,沈安線運輸能力提高1.7倍。1958年“大躍進”時期,貨運量突增,本溪至南芬段運輸能力緊張,鐵道部計畫投資200萬元修復該段複線,1959年3月開工,因勞力、材料不足,工程時斷時續。到1960年6月,僅完成部分路基墊土及一座隧道的擴限砌襯,投資61.7萬元。1960年冬,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縮短基建戰線,該項工程隨即停工。1973年,為配合歪頭山鐵礦建設,石橋子至歪頭山間複線於5月開工修復,1975年5月27日完成。1979年,本溪樞紐區進行改造,同時動工修複本溪至南芬複線,新建本溪至吳家屯間複線,並在橋頭至孫家堡間新建新橋頭站,鋪站線6股,1985年末,南芬站場和新橋頭站場線、站舍、客貨運輸設備等基本建成。1986年,橋頭至南芬複線完工投入使用,共投資8000萬元。鴨綠江複線橋在抗美援朝時期炸毀,沒再修復。
目前,瀋丹線為二級線路,鋪設50公斤鐵軌,鋼筋混凝土軌枕,每公里軌枕為1800根,軌枕下部厚度為250毫米碎石的道床。全線列車運行速度每小時100公里。
2015年,百年鐵路迎來新生。沈丹客專通車後,沈丹既有鐵路貨運能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沈丹客專和沈丹既有線運輸並駕齊驅,可以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客貨運力保證。目前,老瀋丹鐵路線正在進行鐵路電氣化改造設計調研,計畫大幅提升運輸能力,節約能源,降低運輸成本。改造完成後,鐵路的供電系統穩定性、安全性將大大提高,乘客乘坐時舒適度也會提升,繼續散發其獨有的歷史、人文魅力。
1995年末,瀋丹線線路總延展長度695公里。其中正線419.6公里(單線254.3公里,雙線及以上165.3公里),站線219.3公里,段管線30公里,岔線22公里,特別用途線4.0公里;在正線中有無縫線路281.9公里;最大坡度:上行11.6‰,下行13.7‰,甲線14.3‰;最小曲線半徑:上行390米,下行367米,甲線288米;線路允許速度每小時70~95公里。共有46個車站和乘降所。特等站:蘇家屯;一等站:本溪、丹東;二等站:本溪湖鳳凰城;三等站3個;四等站34個;余皆為乘降所。

運能運量

1916年,奉天至安東間使用2-8-0蒸汽機車為主要牽引機型,牽引30噸重車定數為37輛,全線每晝夜開行貨物列車20對。1942年使用(MK1)、(DK1)、(MK6)型機車,三種機車牽引定數平均為40輛,當年傳送貨物753.6萬噸。1962年,瀋丹線以解放型機車為主要牽引動力,牽引定數上行1200~1850噸、下行1500~1750噸。1985年,瀋丹線線路允許速度每小時75公里,以前進型機車為主要牽引動力,蘇家屯—本溪間上行牽引定數甲線1100噸、乙線2000噸,換長甲線40輛、乙線42輛,下行甲線1300噸、乙線2400噸,換長甲線40輛,乙線46輛,每晝夜通過客車12對,貨車41對;本溪—丹東間牽引定數上行甲線1250噸、乙線1550噸,下行甲線1200噸、乙線1850噸,換長均為40輛,每晝夜通過客車12對,貨車28對。1995年,全線傳送貨物1534.7萬噸,傳送旅客2562.7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