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關監督公署舊址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188號,友誼宮對面,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建於1926年,磚混結構,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江關監督公署舊址
- 舊址地址: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188號
- 建設年代:1926年
- 建築風格:仿古典主義
- 保護類別: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
濱江關監督公署舊址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188號,友誼宮對面,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建於1926年,磚混結構,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濱江關監督公署舊址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188號,友誼宮對面,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建於1926年,磚混結構,仿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位於道里區友誼路188號的舊址,在友誼宮對面,哈爾濱二類保護建築。原為濱江關監督公...
重慶海關監督公署舊址,簡稱渝海關,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解放東路,為清末重慶海關監督公署署址,建於19世紀末。重慶海關監督公署舊址為四棟建築組合而成的宅院,四棟建築屋頂形式各不相同,分別為懸山頂、歇山頂、廡殿頂和四角攢尖頂,建築形式主要為中式風格,兼具西式建築元素。總進深約18米,面闊約32米,建築面積約...
浙海關舊址博物館位於寧波市江北區中馬路542號,是1976年2月10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歷史沿革 坐落於浙江寧波甬江老外灘,為磚砌的外廊式三層建築,總建築面積為1067平方米,是典型的公署式建築,打破了中國傳統的連片院落結構。用材為中國式的青磚,卻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門套和窗套。小小的一棟建築,卻是...
延吉邊務督辦公署舊址,又被稱為“戍邊樓”“道尹樓”,位於布爾哈通河南岸沖積平原之上,北約800米有布爾哈通河西北向東南流過。遺址原是一處規模較大的近代建築群,南北長約222米,東西寬約108米。建築群有南大樓、北樓、辦公廳、大堂、花廳、青磚瓦房等共221間。建築群分南北兩部分,南有磚座木柵欄組成的...
清鹹豐十年(1860年),粵海奚稅務司在現關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稱“洋關”)。民國三年(1914年),粵海關大樓工程在現址奠基。大樓由英國建築師戴衛德·迪克仿照歐洲古典建築形式設計,華昌工程公司承建。民國五年(1916年)5月,粵海關大樓工程竣工。2006年6月,粵海關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濱江省公署公報》1935年1月創刊於濱江省,即今天的黑龍江南部;1937年7月後改名為《濱江省公報》,[ 張偉民、陳春江主編: 《黑龍江省志:第77卷 出版圖書期刊總目(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2頁。]1937年12月停刊,停刊原因不詳。月刊。由偽濱江省公署總務廳發行。館藏1935年第1-8期。屬地方...
東海關稅務司公署舊址 在芝罘區順泰街13號。清鹹豐十一年(1861)登萊青道署兼東海關監督公署遷來煙臺,東海關正式對外行使權力。發展歷史 1863年3月23日,東海關第一任稅務司英國人漢南來煙臺,修建東海關稅務司公署。此署是煙臺闢為商埠後喪失關稅自主權的歷史見證。公署內主體建築是中西合璧的二層樓房,占地7.85...
20世紀50年代末,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被縣糧食主管部門定為糧食收購(儲備)站並延用至20世紀80年代末。2015年,餘姚市委、市政府對根據地舊址群進行了新一輪改造提升,在原有舊址的基礎上進行內部設計提升和互動多元化展陳改造,主要對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進行了重新布展,並新建浙東抗日根據地總序廳和...
浙東行政公署舊址位於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上新屋),屬於餘姚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背景介紹 1945年1月,浙東敵後各界臨時代表大會在梁弄正蒙國小召開。根據大會決定,會後正式成立了浙東抗日根據地最高行政機關浙東行政公署(簡稱"浙東行署"),連柏生任主任,吳山民任副主任(9月增選王仲良為副主任),...
1925年底,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解放潮汕,國民革命政府在這裡設立“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1926年2月1日,周恩來在公署宣誓就任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這是第一個由共產黨人主持的革命政權。建國後,這裡一直被一所國小使用。建築物原貌有部分改變。建築特點 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
豫西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舊址 豫西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舊址位於內鄉縣馬山口鎮。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入選河南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21年12月31日,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
膠東行政公署舊址位於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河崖村,馬連莊鎮的東北方向,膠東行政公署舊址,如今已經掛牌為“河崖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在從鎮駐地通往河崖村的路上,就能看到這些牌子。歷史沿革 山東首個獨立的地方紅色政權 1947年8月至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省第一個獨立的地方紅色政權——膠東行政公署,遷至...
在中共浙東區委西南80米處的一幢清末民宅則為浙東革命抗日民主政權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新四軍教導大隊舊大隊舊址的牆壁上尚存當年由戰土們繪製的反映革命生活和志向的七幅漫畫。在離橫坎頭村的一公里的宣家塔村有魯迅學院浙東分院。中共浙東區委舊址及其周圍的浙東銀行舊址、新浙東報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教導大隊...
淞滬商埠督辦公署址,即原松滬(有作淞滬)護軍使署舊址。1924年9月,軍閥齊燮元、盧永祥為爭奪上海,用兵江浙。“齊盧之戰”後,孫傳芳和張允明,均欲獨占上海;為弭戰禍,上海總董、上海縣參事和各法團及江浙兩省議員紛紛要求:裁撤護軍使,上海永不駐軍和遷移兵工廠,並建議組織淞滬商埠督辦公署,設淞滬特別...
長春縣公署舊址,位於長春市大經路63號、65號、67號。始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1926年重建洋式瓦房53楹。一進院臨街門房五楹,面南,中為門洞,左右為傳達室及衛隊,東西配房各五楹,分別為升科稅契處和收髮捲檔之所;二進院正房五楹,左右為選舉辦公室和繕寫檔案室,東西配房各五楹,為各科辦公室和會計庶務...
3.重慶海關監督公署舊址 4.法國水師兵營舊址 5.璧山露德堂 6.大足馬跑教堂 7.重慶若瑟堂 8.雞冠石法國教堂(慈母堂)9.南川天主堂 10.菩提金剛塔 11.西山公園鐘樓 12.北碚紅樓 13.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 十二、霧都明燈遠東樞紐——反帝反封建鬥爭與抗日戰爭文物遺蹟 1.楊滄白故居及墓 2.鄒容烈士紀念...
三北輪船公司舊址 太華樓一巷 太華樓二巷 謝家大院 芭蕉園62號小洋樓 芭蕉園 打鑼巷 東水門上巷 下洪學巷 湖廣會館建築群 東水門城門、城牆 石灰倉 大川銀行舊址 國民政府外交部(聚興誠銀行)舊址 重慶海關監督公署舊址 解放東路民國時期建築 公園巷 羅漢寺 三、西三街地區 白象街 江全泰號舊址 《新蜀報》...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早期建築、長春電影製片廠早期建築、偽滿洲國中央銀行舊址、通化葡萄酒廠地下貯酒窖、偽滿皇宮及日偽軍政機構舊址、遼源礦工墓、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吉海鐵路總站舊址、吉林天主教堂、吉長道尹公署舊址、寶泉涌酒坊、清追封和碩忠親王碑、慶雲摩崖石刻、烏拉街清代建築群、延吉邊務督辦公署舊址、農安...
伍連德紀念館位於保障街140號,它曾是原東北防疫管理處,也是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的舊址,伍連德紀念館是利用該遺址進行翻建而成的。裝飾一新的紀念館為巴洛克建築,從內到外無不透露著古樸典雅的歐陸風情,令人流連駐足,賞心悅目。伍連德博士作為我國現代醫學先驅、著名公共衛生學家、醫學教育...
民國三年(1914)關道分治,蕪湖監督署仍在原址,道尹公署遷至碼頭口前清長江水師蕪湖游擊署。泗關街和南(關)街則是那時水陸貨運徵稅關卡的署地。蕪湖素為全國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區則是米市的發祥地。由於地處青弋江匯入長江一帶的南岸,沿岸人煙稠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舊志形容米市...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清政府在金陵(今南京)設立的“金陵關”開關,同時在金陵關內設監督公署 [2]。 民國元年(1912年),金陵關稅款全部移存在英商在華開設的滙豐銀行 [2]。 民國26年(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總稅務司因受英美控制,未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撤至重慶,並令金陵關後撤至漢口,後又轉...
浙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掘整理,館舍、場地和附屬設施都進行了擴建,現已成為包括浙東區黨委舊址、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浙東行政公署舊址、浙東銀行舊址、浙東報社等舊址一系列革命遺址,大型革命紀念地。《浙東區黨委舊址》為清末木結構民居。正樓七間,左右翼樓與正樓以檐廊通連,各為二開間...
延吉邊務督辦公署舊址 雙城塔 康濟寺塔 烏拉街清代建築群 無影塔 鳴沙洲塔 阿城清真寺 勝像寶塔 銀川玉皇閣 嘉定孔廟 鄭公塔 納家戶清真寺 海春軒塔 槐山磯駁岸 田州塔 文通塔 白龍寺 平羅玉皇閣 甲辰巷磚塔 禹稷行宮 中衛高廟 思本橋 楊家灣老屋 巴侖台黃廟古建...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南區綏靖公署,駐茂名,合浦縣歸轄,北海屬合浦縣轄市不變。 民國二十年(1931年),合浦縣分設自治區,北海市屬第二區,區治北海,管...德國信義會教會樓舊址 普仁醫院舊址 北海天主堂舊址 女修院舊址 合浦圖書館舊址 主教府樓舊址 德國森寶洋行舊址 貞德女子學校舊址 潿洲盛塘天主堂舊址 潿洲...
長寧紀念地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慶齡陵園,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等。文化體育設施有劉海粟美術館等。2023年,長寧區實現生產總值(GDP)2286.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8%。(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歷史沿革 唐天寶十年(751年),境地屬華亭縣高昌鄉。兩宋時期,...
“山西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舊址 “山西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舊址位於長治市區東南塔嶺山下的南石槽村,東西兩院,棚樓式建築,建築面積2117平方米。1996年,山西抗日五專署舊址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山西省教委命名為“德育基地”,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