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書信
- 作者:鄭板橋
原文,譯文,注釋,相關習題,作品賞析,作者簡介,鄭燮年表,
原文
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①,毋為刻急⑾也。
平生最不喜籠中養鳥,我圖娛悅,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至於發系蜻蜓,線縛螃蟹,為小兒玩具,不過一時片刻便摺拉②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③,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氤氳④而出。上帝亦心心愛念。而萬物之性,人為貴。吾輩竟不能體天之心以為心,萬物將何所託命乎?蛇蚖⑤、蜈蚣、豺狼、虎豹,蟲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殺之?若必欲盡殺,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結網,於人何罪,或謂其夜間咒月,令人牆傾壁倒,遂擊殺無遺。此等說話,出於何經何典,而遂以此殘物之命,可乎哉?
我不在家,兒子便是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⑥而姑⑦縱惜也。家人⑧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⑨他!凡魚飧⑩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嬉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⑿,呼之使去,豈非割心剜肉乎!
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譯文
我五十二歲才有了一個兒子,哪有不愛他的道理!但愛子必須有個原則。即使平時嬉戲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養他忠誠厚道,富於同情心,不可使其成為刻薄急躁之人。
平生最不喜歡在籠子中養鳥,我貪圖快樂,它在籠中,有什麼情理,要讓它屈服來適應我的性情。關於用發系住蜻蜓,用線捆住螃蟹,作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會兒拉扯就死了。天生萬物,父母養育子女很辛勞,一個螞蟻,一個蟲子,都是綿綿不斷,繁衍出生。上天也很愛戀。然而人是萬物之中最珍貴的,我們竟然不能體諒上天的用心,萬物將怎么樣託付給我們呢?毒蛇,蜈蚣,狼,虎豹,是最毒的,但是上天已經讓它們生出來,我為什麼要殺它們?如果一定要趕盡殺絕,天何必要生呢?只要把它們驅趕,讓它們不要互相傷害。蜘蛛織網,和人有什麼關係,有人說它在夜間詛咒月亮,讓牆壁倒下,於是追殺完了。這些言論出自哪部經典之作,而作為依據殘害生靈的性命,這樣可以嗎?
我不在家時,兒子便由你管教,要培養增強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殘忍之性,不能因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縱憐惜他。僕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間一樣的人,要一樣愛惜,不能讓我的兒子欺侮虐待他們!凡魚肉水果點心等吃食,應平均分發,使大家都高興。如果好的東西只讓我兒子一個人吃,讓僕人的孩子遠遠站在一邊觀看,一點也嘗不到,他們的父母看到後便會可憐他們,又沒有辦法。只好喊他們離開,此情此景,豈不令人心如刀絞。
讀書中舉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緊的是要讓他們明白事理,做個好人。你可將此信讀給兩個嫂嫂聽,使她們懂得疼愛孩子的道理在於做人不在於做官。
讀書中舉以至做官,都是小事,最要緊的是要讓他們明白事理,做個好人。你可將此信讀給兩個嫂嫂聽,使她們懂得疼愛孩子的道理在於做人不在於做官。
注釋
豈:怎么
然:然而
雖:即使,即便
務:一定,必須
忠厚悱惻:忠誠厚道,感情真摯。
刻急:苛刻嚴峻
籠:(名詞作狀語)在籠中
物之性,性:習性
悟性,性:性情
折(zhé)拉:摧折、毀損。
劬(qú)勞:謂勞累,勞苦。後多指父母養育子女的勞苦
氤氳〔yīnyūn〕:形容煙或雲氣濃郁,此指綿綿不斷,繁衍出生。
上帝亦心(1)心(2)愛念:1.心:內心
2.心存
蚖(yuán):同“虺”,一種毒蛇。
既:既然
盡殺:趕盡殺絕
驅:驅趕
罪:罪過
夜間:在夜裡
咒:詛咒
傾:傾倒
倒:倒塌
遂:於是
遺:遺漏
殘:殘害
以為:因為
猶子:侄子
姑:姑息
縱:放縱,縱容
家人:指鄭家的僕人。
凌虐:欺侮,欺凌虐待。
飧(sūn):晚飯。引申為熟食。
憐:痛苦
無可如何:無可奈何
若:如果
相關習題
1、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務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適吾性乎
(3)若吾兒坐食好物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
3.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兒子教育成怎樣的人?(2分)
參考答案:
1.(1)讓、使
(2)適應
(3)吃
2.他們的父母看見了,很憐憫他們,但又無可奈何,呼叫他們讓他們離開。(意思符合即可)
3.忠厚(善良),充滿愛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作品賞析
鄭板橋晚年得子,愛子之心勝於一般之人。但因當時他在山東濰縣當縣令,妻兒在江蘇興化老家(不帶家屬,其清廉可見一斑),故不能當面教子,遂將管束兒子的義務託付給他的“舍弟”。他在信中囑咐其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強調引導其子發揚平等、博愛精神,切忌因為父親做官而傲視其他童伴。一個處於封建時代的上層人物,能夠堅決摒棄等級世俗觀念,實在難能可貴。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竟把“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視為“小事”一樁,而將讀書“明理,做個好人”當作第一要事。這種超凡脫俗的人生觀,不但在當時顯得高明,即使在當代社會亦屬智者之列。他的這些遠見卓識,不正是對“官貴民賤”之說、“讀書無用”之論、“好人吃虧”之見,一通有力的批駁嗎?!鄭板橋的愛子之道“怪人”鄭板橋教子觀點似乎也怪。1749年他在濰縣當知縣時,給興化縣家裡替他主管家務的堂弟鄭墨寫了封家書,囑託鄭墨怎樣教育剛入塾就師的6歲兒子。在信上他抄錄了前人的四首順口好讀的五言絕句,並囑咐家人:“令吾兒且讀且唱,月下坐門檻上,唱與二太太、兩母親、叔叔、嬸娘聽,便好騙果子吃也。” 那四首詩都是反映封建社會對農民的慘重壓榨和農民的苦難生活的。他在家信中說:“夫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個好人。可將此書(信)讀與郭嫂、饒餿聽,使二婦人知愛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他極力反對有些讀書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起手便錯走了路頭,後來越做越壞,總沒有個好結果。”這對於我們今天加強對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視考分忽視德育的傾向,是有裨益的。愛子,特別是愛獨生子,是人之常情,但愛需要正確的方法、手段。正如鄭板橋在信中說的:“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假愛。 今天一切愛子者和一切愛高材生的師長,也當從鄭氏“愛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如果忽視德育,說不定還會造就出“不肖子孫”來。 鄭板橋的愛子之道,怪么?其實不怪。
作者簡介
鄭燮(xiè),清朝的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世間傳稱為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誦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公元1693年.11月.22日,卒於公元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歲。
鄭燮專長於畫蘭、竹、石、松、菊等,偶亦(yì)寫梅,筆法直接取法石濤,又多從徐渭、高其佩等畫家中得其意。剪裁構圖崇尚簡潔,筆情縱逸,隨意揮灑,蒼勁豪邁。其題材雖然局限於傳統的文人畫“四君子”範圍,但通過題詩、題跋寓社會倫理教育於畫中,能時出新意。如《墨竹圖》題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荊棘叢蘭圖》跋云:“滿幅皆君子,其後以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柱石圖》題詩云:“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 其書法以畫法入筆,折中行書和隸書之間,自稱“六分半書”。縱橫錯落,整整斜斜,如亂石鋪街,不落前人窠臼,別具一番風味,後人亦稱書體為板橋體。
鄭燮年表
1692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
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
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
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
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
30歲父鄭立庵卒。
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
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
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
43歲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
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
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
52歲妾饒氏生子。
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
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
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
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莊(今大垛鎮管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