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
濰縣年畫題材十分廣泛,以反映農村生活為主要內容,如《男十忙》、《女十忙》、《春牛圖》等長久流行不衰,另外還有瓶花、鬥神、戲曲人物等等。濰縣年畫主要採用木版水印套色印製,以紅綠黃紫等色為主,單純、鮮艷,效果強烈。大幅年畫的人物臉部略用人工烘染,單純而鮮艷強烈,既有北方年畫的質樸明快,又具南方年畫的柔麗雅致。楊家埠附近的寒亭、倉上等村還生產酷似楊柳青年畫的半印半畫年畫,但為數不多。
發展
濰縣年畫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楊柳青年畫的影響,楊家埠附近的村鎮印製有類似楊柳青年畫的年畫。濰縣年畫在山東及北方地區廣泛流行,具有很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濰縣年畫獲得充分發展,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欲引入專業美術人才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1983年春節,中國美術館展出了楊家埠年畫。同年,楊家埠年畫赴美洲、歐洲、非洲的9個國家巡迴展覽。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1980年調入年畫研究所的專業畫家孫忠會先生,其先後創作完成了《十二生肖》,大.小《壽星》,《八仙》,《水滸人物》,《封神榜》,《紅樓夢》,《三國》,《聊齋》,《十八羅漢斗悟空》等共90餘幅木版年畫作品行銷世界各地。為其時創作木版年畫最多的專業畫家。也是當時為推動木版年畫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員。其中由孫忠會先生創作的水滸人物木版年畫1984年始就印製成掛曆全國發行,且深受華君武先生的高度好評,1986年《水滸》,《封神榜》組畫又印製成掛曆應邀到香港展出。同年,《八仙》在香港《藝術家》期刊發表。1987年部分水滸人物被外文出版社用作季刊《中國文學》的封面全年連續以英文版跟法文版全球發行。1988年建成了楊家埠木版年畫博物館。
收藏
文革時濰縣年畫列入“四舊”,年畫畫版和畫樣集中銷毀,《濰縣年畫》僅存鳳毛麟角。改革開放後,成立濰縣年畫研究所,搶救《濰縣年畫》。
2001年重新整理《濰縣年畫》,全部恢復了《濰縣年畫》的製作技藝,和粗貨、細貨、黑貨三個派系年畫的的生產。印出有遠近、虛實效果的新年畫和“泡在水裡不跑色的年畫”。創新、發展了濰縣年畫製作技藝,新作濰縣年畫長卷《農家樂》,溫家寶總理讚揚“構思得好”。山東省旅遊局授予《山東濰縣年畫》山東省標誌旅遊商品和休閒旅遊購物十佳品牌。2004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目前,國內外興起的濰縣年畫收藏熱“熱點”在於:
濰縣年畫題材廣泛,形式繁多,為其他年畫所不及,其中“黑貨”全國獨家所有;
濰縣年畫的收藏前景和增值潛力,是其他木版年畫無法比擬的。
名家
張殿英在濰縣年畫改革的作品,記錄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互助合作、大躍進、文革,新中國三十年的歷程,也是全國其他年畫產地沒用的;鑒於張殿英先生“在民間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作方面成績卓著”,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其:“一級民間工藝
美術家”稱號。 1958年張殿英從山東師師範大學畢業到濰坊做中學美術教師,業餘投入年畫改革。 1970年調山東省教材組主編山東省中、國小美術教材。 1973年調昌濰師專主持組建美術系。 1982年調濰縣年畫研究所,後改名濰坊市楊家埠年畫研究所。 1991年調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自負盈虧搞年畫直至退休。 1998年回到故鄉青雲山民俗遊樂園,創辦年畫館。五年來①完成了“農家樂”的創作;②試印成功失傳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復了古代年畫的印製技術;③解決了年畫核褙跑色的難題,印出泡在水中不跑色的年畫;④整理編印“山東濰縣年畫”14卷。⑤設計製作“年畫工具百寶箱”完成了個人保護木版年畫總體規劃的全部工作。 木版年畫代表作:《風箏都之春》、《楊家埠民藝圖志》和再現中國古代農民一年四季的勞作、遊藝、節慶禮儀活動的年畫長卷《農家樂》。 主要著作:《楊家埠木版年畫》199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楊家埠年畫》’199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另外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人民日報入香港《新晚報》等書刊和報紙上發表文章20餘篇。 張殿英年畫館的產品:有在32米無接縫紙上印成的年畫長卷《農家樂》;《山東濰縣木版年畫》畫集10卷、縮刻小畫集4卷;木版年畫冊頁、掛曆、軸畫、鏡片畫、單幅年畫等。另外還有小巧玲瓏,既是工藝品,又是印畫工具的“年畫工具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