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史載,有關青島平度宗家莊木版年畫始於清道光年間(1875~1909年),現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它脫胎於濰坊楊家埠年畫。至清光緒初年,青島宗家莊木版年畫逐漸成熟,在流傳過程中加以創新,尤其是“線版”雕刻技藝遠遠超過濰縣年畫,同時又強化了畫面的裝飾性。
據謝昌《山東民間年畫》書中介紹:“清光緒年間,平度宗家莊有兩位農民到濰縣楊家埠販畫回去銷售,此後在宗家莊開設了公興義畫店,並從濰縣楊家埠聘請藝人授印製年畫的技術。濰縣楊家藝人楊同善應邀到平度宗家莊教授半印半畫的年畫。1924年,又有濰縣楊家埠藝人楊同初應邀到宗家莊傳授畫稿刻版,並多次從楊家埠聘請畫工做粉臉敷彩的年畫加工,因而促成了平度年畫的發展……”
從清代末年宗家莊只有三、四家畫坊,到民國初年,70戶人家的宗家莊就有30餘戶開設了木版年畫作坊,以至於後來發展到全村幾乎戶戶都以年畫生產為業,並相繼在平度城西關大街開設了“新盛元”、“公興義”、“公順義”、“公盛義”、“北新城”、“東增盛”等字號30餘家年畫店。附近的荊戈莊、邵家疃、雙丘、倪家莊等村也紛紛辦起年畫作坊,當時年畫品種約有300餘種,畫版1500餘套。年畫銷售除當地外,還遠銷到吉林、黑龍江、朝鮮等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我國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先生和美國、日本、義大利等國際友人曾給予高度評價。
藝術特點
年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和強烈願望。宗家莊木版年畫的藝術特點,是重用大紅大綠艷紫明黃,色彩鮮艷,強烈沉著;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誇張、粗獷、樸實;尤其是“線版”,以線條的流暢、工細、剛勁、挺拔的特點和風格,在諸種木版年畫中獨樹一幟。
藝術分類
而它的藝術體裁,按其用途可分為神供類和裝飾類:神供類有灶神二座、三座,財神、菩薩有正座、偏座等,運用圖案有《麒麟送子》、《財神聚會》等;門窗裝飾類有門童、鬥神、花卉等;牆壁裝飾類有新年吉慶的年畫,有《富貴有餘》、《連年有餘》等;還有以神話故事、鳥獸、花卉等為體裁的裝飾年畫類。宗家莊木版年畫在藝術特色上,它繼承了濰縣年畫人物形象樸拙,色彩簡明奪目的特點,並有所創新和發展。他們刻印的《清河橋》年畫,繪刻精緻,版面完美,尺幅略大,為其他的年畫產地所罕見。尤其是他們自己設計刻印的《空城計》,代表了平度戲曲年畫的藝術水準。但也存在著因保護不及時造成古版刻板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