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年畫

濰坊年畫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工藝品。始創於明末,全以手工操作並用傳統方式製作,發展初期受到楊柳青年畫的影響,清代光緒年間達到鼎盛期,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之說,風行黃河下游一帶。其中最大的東大順畫店擁有畫版300多套,年制畫百萬餘張。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樸。民間年畫基本上屬於勞動人民自己的藝術。畫中形象質樸、自然、簡練單純,比較直白地表達農民樸實的主觀願望。很多畫面都有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色彩鮮艷強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濰坊年畫
  • 分類:工藝品
  • 地區:山東
  • 畫面: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
  • 開始時間:明末
  • 最大店:東大順畫店
濰坊年畫簡介,題材風格,背景介紹,發源地及時間,濰坊年畫藝人,

濰坊年畫簡介

題材風格

木版年畫是中國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中國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不僅濰坊年畫的題材豐富,並且畫面充滿粗獷豪放、勤勞幽默的民風。
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曹國舅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曹國舅

背景介紹

過年貼年畫作為一種風俗習慣,在民間已經流行近千年了。年畫的題材一般都是反映百姓生活的比如說福、祿、壽、禧、農事耕作等等,由於年畫根植於民間,活躍於民間,其畫面表現都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孫忠會1981年創作大《壽星》孫忠會1981年創作大《壽星》

發源地及時間

楊家埠木版年畫同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興於清朝,重喜慶、濃彩、實用,多反映理想、風俗和日常生活,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流暢。根據農民點綴生活環境的實際需要,主要有大門畫、房門畫、福字燈、美人條、站童、爬童、月光等,具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鄉土氣息和節日氛圍。
孫忠會1984年創作《水滸》系列之燕青孫忠會1984年創作《水滸》系列之燕青
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呂洞賓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呂洞賓
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廣泛,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類、鬥神類、美人條、金童子、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諸如吉祥如意、歡樂新年、恭喜發財、富貴榮華、年年有餘、安樂昇平等,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巧畫士農工商,描繪財神菩薩,盡收天下大事,兼圖里巷所聞,不分南北風情,也畫古今軼事”。楊家埠年畫主要內容包括6大類,即過新年、結婚、農忙等風俗類,年年發財、金魚滿堂等大吉大利類,鬥神財神壽星灶王等招福辟邪類,包公上任、三顧茅廬八仙過海等傳說典故類,打拳賣藝、升官圖等娛樂諷刺類,三陽開泰、開市大雞、四季花鳥等瑞獸祥禽花卉風景類。
楊家埠年畫的製作工藝也別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再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畫印出來後,還要再手工補點上各種顏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
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何仙姑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何仙姑
楊家埠年畫生產分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精細準確。做法是先將畫稿勾出黑線稿,貼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線版。待印出主線稿後,再分別不同顏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後修版裝裱而成。興盛時,剛進入秋季,各路畫商就雲集楊家埠。晚上,大街兩旁張燈結彩,年畫掛滿街頭。每年前來選購畫作的商人達5000多人。當時,賣畫興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詞有:“一進門來蘇東坡,坐下韓信問肖何。不是本號不賒賬,如今要賬太囉嗦。賒賬如同三結義,要賬就像請諸葛。”
濰坊年畫濰坊年畫
土生土長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一步步走上了高雅的藝術殿堂。1979年,原濰縣政府成立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欲引入專業美術人才對楊家埠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創新。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1980年調入年畫研究所的專業畫家孫忠會先生,其先後創作完成了《十二生肖》,大.小《壽星》,《八仙》,《水滸人物》,《封神榜》,《紅樓夢》,《三國》,《聊齋》,《十八羅漢斗悟空》等共90餘幅木版年畫作品行銷世界各地。為其時創作木版年畫最多的專業畫家。也是當時為推動木版年畫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員。其中由孫忠會先生創作的水滸人物木版年畫1984年始就印製成掛曆全國發行,且深受華君武先生的高度好評,1986年《水滸》,《封神榜》組畫又印製成掛曆應邀到香港展出。同年,《八仙》在香港《藝術家》期刊發表。1987年部分水滸人物被外文出版社用作季刊《中國文學》的封面全年連續以英文版跟法文版全球發行。1983年春節,中國美術館展出了楊家埠年畫。同年,楊家埠年畫赴美洲歐洲非洲的9個國家巡迴展覽。1987年,民間藝人楊福元應邀到新加坡作木版年畫的畫、刻、印表演。到20世紀90年代,一批楊家埠年畫藝人前後前往巴西日本等國家作現場表演,深受好評。
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藍采和孫忠會1981年創作《八仙》系列之藍采和

濰坊年畫藝人

孫建平
發明人孫建平對他的布藝年畫充滿感情。跟記者談起濰坊的木版年畫,更是滔滔不絕:“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但傳統年畫一直處於單一狀態。”因此,如何與現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實現更融洽的結合,讓其煥發出時代的生命力,成為縈繞在孫建平心頭的理想。
一直以來,孫建平是個對傳統藝術充滿鐘愛之情的人,他的這種情懷,與家庭薰染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父親是濰坊工藝美術界的老前輩,從小在工藝美術氛圍中長大的孫建平對濰坊的傳統藝術耳熟能詳,按他自己的話說是“結下了一輩子的情緣”。在他的辦公室里,傳統藝術爭奇鬥豔,熠熠生輝,尤其是牆上那幅麻布絨繡的仕女圖,栩栩如生的神態,翩若驚鴻的身姿,讓記者有些眼花繚亂。麻布絨繡是濰坊瀕臨消失的一種曾一度輝煌的藝術形式,當年是我市工藝美術出口創匯的主力軍,但掌握這門手藝的老藝人所剩無幾。孫建平說他很想重新擦亮這些老手藝,雖然面臨的困難很多,但他願意為它們做出努力。
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調整,從萌生想法到計畫成形,孫建平開始了近半年的研製。那段時間,他和僅有的幾位助手白天黑夜地泡在車間裡,滿腦子裝著布藝年畫的造型、構圖,一頓飯因為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變得特別香,一場覺也因為一個失敗而徹夜難眠。
布料的確定成為整個計畫的突破點,孫建平並不避諱,他說他的工作室里沒有技術秘密,反而他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學藝,他願意做積極的推廣者。欣賞著眼前的一幅幅布藝年畫,孫建平告訴我們,這種特別的帆布布料需要專門的定製,才能保證不褪色,不皺摺。畫面則採用人工製版,固定顏料,使色彩及明亮度特別加強,分量厚重沉著,加固了整體質量,增加了藝術品位,提高了藝術效果。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布藝年畫擁有固定品種近百種,基本包含了年畫的所有種類。已經出口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的布藝年畫,也已經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家裝飾的新寵,傳統藝術經過創新,順利地進入人們的現代生活,這對恢復傳統藝術的生命力,是一個好的信號。孫建平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盟友加入他的隊伍,共同為濰坊的傳統藝術增加鮮活的色彩。
如今,一個只有310戶、1150口人的小村莊楊家埠,年製作的木版年畫卻達2000餘萬幅,遠銷全國各地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山東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上,楊家埠成了重要一站。在這裡,人們可以欣賞到100多套年畫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來的各種各樣的年畫製作工具、原版,還可現場觀看充滿神秘色彩的年畫製作工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